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用于乳房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行自体脂肪移植乳房整形的病例资料。采用吸脂机低负压(-60 kPa)吸脂,生理盐水清洗后棉垫吸附法或轻柔离心法处理脂肪,以直径为2.5 mm的钝头注脂针于乳房受区行多层次注射。术后从常规乳腺检查和超声检查、第三方医师对患者手术前、后照片及患者对乳房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评分等方面评估手术效果,各项分数区间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好。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放疗与未放疗组间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胸围差值及医师评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纳入449例女性共829侧乳房,患者年龄(37.6±9.4)岁,体质量指数(21.4±2.8) kg/m2,其中乳房发育不良372例,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42例,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畸形8例,假体隆乳术后27例。449例中有37例术前使用了Brava,包括25例乳房发育不良和12例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乳房发育不良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需要(2.0±0.7)次,单侧乳房每次移植量为(244.4±58.1) ml;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乳房再造需移植脂肪(2.9±1.1)次,单侧乳房每次移植量为(223.2±62.4) ml;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畸形矫正需移植脂肪(1.5±0.5)次,单侧乳房每次移植量为(204.0±29.5) ml;假体隆乳术后患者假体取出后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需(2.2±0.8)次,单侧乳房每次移植量为(250.2±30.4) ml。术后随访(14.0±6.8)个月,34例患者乳腺超声发现直径0.1~0.3 cm的囊性结节及良性钙化,5例患者出现可触及结节,3例出现乳房内感染,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53例双侧乳房发育不良患者术后胸围较术前增加了(4.8±1.0) cm(P<0.01);27例双侧假体隆乳术后患者假体取出、自体脂肪移植隆乳后胸围较术前仅减小了(1.2±1.7) cm(P<0.01)。各组术后第三方医师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乳房再造的患者医师评分增幅最大,比术前增加了(15.4±4.9)分(P<0.01),且此组中放疗患者术后评分增加了(19.3±2.3)分,高于未放疗者的(13.4±5.5)分(P<0.01)。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乳房再造的患者乳房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最低,分别为(84.6±2.9)分与(84.7±3.2)分;而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畸形矫正的患者两项评分均最高,分别为(88.8±4.0)分与(90.6±3.7)分。结论自体脂肪移植可用于因各种原因需行乳房整形的患者,安全且有效,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脂辅以低能量双极射频BodyTite在合并松弛上臂吸脂术的应用效果、术后满意度及并发症。方法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十八科纳入66例女性患者,年龄22~53(28.3±6.9)岁,体质指数(23.8±3.4) kg/m2。先对设计术区进行吸脂处理,然后用BodyTite设备进行射频紧肤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疗效。结果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上臂吸脂(288.6±95.6) ml,单侧上臂射频能量(4.2±1.1) kJ,手术时间(75.1±18.7) min。术后6个月,随访42例,患者自我评估满意39例,占92.8%,第三方评估满意37例,占88.1%。除1例出现皮肤水疱外,其余患者无血肿、血清肿及感染。结论两步法双极射频BodyTite治疗合并皮肤松弛的上臂脂肪堆积,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一种特殊类型的Maisonneuve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例Maisonneuve损伤患者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4~61岁,平均45.3岁;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初始X线片表现为踝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后复查X线及CT显示复位良好无合并踝关节骨折,故急诊漏诊,门诊复查后显示下胫腓联合分离。所有患者均采用恢复腓骨长度、固定下胫腓联合及修复三角韧带的方法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患者术后功能。结果41例患者术后获12~14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10~185 d,平均149.3 d。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12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82~96分(平均90.5分);其中优3例,良1例。结论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后脱位且不伴有明显踝关节骨折的Maisonneuve损伤临床上易漏诊,对单纯踝关节后脱位的患者复位后结合体格检查需要拍摄胫腓骨全长X线片明确诊断。一旦确诊,需行手术治疗。通过修复踝关节三角韧带及稳定下胫腓联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本文立足于幼儿园日常教学的真实情况,从“构建管理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紧跟时代发展,创新培训方式”“推进落实体制,促进家校共育”三个方面出发,对新时代幼儿园家长与学校师资队伍培养的实践策略做出了分析与探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针运动记录系统在吸脂术中对吸脂针运动数据的检测效果,并分析检测数据与吸脂效率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脂肪抽吸手术患者。分别由A、B 2位术者抽吸患者吸脂区域的左侧和右侧,通过基于光学追踪系统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操作记录系统,采集术者250~400 s的操作轨迹数据和力数据,测量试验时间内吸出的脂肪量,分析比较2位术者吸脂针运动的幅度、频率、前进阻力,计算并对比吸脂效率。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9岁,平均37岁。吸脂部位分别为腹部、大腿、腰部。术者A的吸脂针运动幅度和前进阻力分别为(11.43±1.23) cm和(9.35±2.24) N,高于术者B的(10.00±2.33) cm和(8.20±3.05) 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13,t=2.328、P= 0.033)。术者A吸脂针运动的频率为(2.14±0.19) Hz,术者B为(2.19±0.55) Hz,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6、P=0.719)。术者A的吸脂效率为(19.20±9.36) ml/min,术者B为(15.27±8.05) ml/min,A比B高3.93 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6、P=0.002)。结论基于光学追踪和力传感技术的吸脂针运动记录系统,可以很好地记录和分析吸脂术术者的操作轨迹和阻力,并发现吸脂针的运动幅度和前进阻力较大时,吸脂效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股骨转子间传统骨折分型与三维新分型的一致性,探讨新分型的可靠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1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的X线片和CT影像资料,6名骨科医生作为观察者对上述患者分别采用Evans分型、Jensen分型、AO分型和新分型进行分型。1个月后将原有的18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重新编号,再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型。比较基于X线片和CT不同分型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卡帕(Kappa)系统。结果Evans分型、Jensen分型、AO分型、新分型X线片的观察者间卡帕(Kappa)值分别为0.54±0.03、0.53±0.03、0.45±0.03、0.63±0.02,CT的观察者间Kappa值分别为0.49±0.03、0.49±0.03、0.44±0.04、0.63±0.03。X线片的观察者内Kappa值分别为0.53±0.02、0.54±0.03、0.44±0.04、0.65±0.02,CT的观察者内Kappa值分别为0.52±0.03、0.52±0.03、0.41±0.02、0.64±0.03。基于X线片和CT,新分型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Kappa值均高于Evans分型、Jensen分型和AO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相比,新分型可靠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