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视眼在我国呈高发态势,且发病趋于低龄化,儿童视力健康保护的严峻性日显突出。人眼的屈光状态发育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婴幼儿的屈光特点与成人相比差异较大。本文着重介绍婴幼儿及儿童屈光状态发育的自然进程,并分析眼部屈光要素变化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简介:摘 要:离层水害是近年来中国西部矿井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水害形式,回采采动受上覆岩层叠加导致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小于上覆岩层重量易造成压架事件发生,对综采工作面采场围岩控制提出新的挑战。某矿110304综采工作面共出现5次涌水,不同程度导致停产,影响采场生产安全,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通过采用对直罗组含水层疏放、提升支架工作阻力、采掘生产接续调整等措施强化采场围岩控制,最后按照生产计划节点完成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为本矿井后续采区采煤生产安全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10月,从中挑选出 12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分组形式进行探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 6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 FVC( 2.71±0.52vs1.91±0.46)、 PEF、 FEV1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并非心脏畸形患儿同期联合手术方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行先天性心脏病并非心脏畸形联合手术和单纯心脏手术患儿共72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联合手术组(A组)和单纯心脏手术组(B组)分为低风险层(L层)和高风险层(H层)。A组患儿36例,年龄1.5~168.0个月(中位年龄18.0个月);B组患儿36例,年龄1.0~170.0个月(中位年龄19.0个月)。2组患儿术后返回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记录各患儿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脑钠肽(BNP),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及入ICU即刻(T0)、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等时刻的心排血指数(CI)、心脏循环效率(CCE)、最大压力梯度(dp/dt)、乳酸(Lac)、血糖(Glu)、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等。结果1.A组组内比较:低风险层(L-A)患儿年龄[(39.9±37.0)个月]、身高[(94.1±20.1) cm]、体质量[(14.4±6.7) kg]均大于高风险层(H-A)患儿[(7.5±3.7)个月、(68.1±6.4) cm、(7.8±2.2)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L-A组CPB时间[(37.0±23.6) min]、ACC时间[(19.1±13.4) min]、气管插管时间[(7.1±4.7) h]、ICU滞留时间[(1.1±0.3) d]、术后24 h BNP[(2 257.3±952.0) ng/L]均小于H-A组[(84.7±28.4) min、(41.9±30.7) min、(71.0±67.6) h、(8.7±5.7) d、(5 327.2±992.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分层处理对Glu、IS、CI、CCE等参数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0~T5时刻,L-A组的Glu(F=4.43,P<0.05)、IS(F=26.99,P<0.01)低于H-A组,CI(F=18.39,P<0.01)、CCE(F=5.28,P<0.05)高于H-A组。2.组间比较:分别在L层和H层中,A组与B组患儿年龄、身高、体质量、CPB时间、ACC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参数、术后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对于L层患儿,同期联合手术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联合手术不增加气管插管及ICU滞留时间,同期联合手术安全可行。2.对于H层患儿,同期联合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任意时点,IS高于L层患儿,术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较L层增高,同期手术前需个性化评估患儿病情及制定手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整复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8月—2021年10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7例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6~65岁,瘢痕面积20 cm×4 cm~34 cm×14 cm。Ⅰ期于腹股沟韧带上方埋置额定容量为500~600 mL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拆线后注射生理盐水扩张以满足修复手术需求。Ⅱ期手术切除瘢痕,矫正畸形,松解粘连及挛缩;取出扩张器后切取扩张髂腹股沟游离皮瓣,需较大皮瓣时联合切取脐旁穿支皮瓣,将皮瓣移植于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观察并记录扩张器埋置个数、注射生理盐水总量、扩张时间,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取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个数、面积、厚度、吻合血管蒂,采用皮瓣类型,供瓣区修复方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远期修复效果及供区情况,于末次随访时参照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调查患者对每个手术部位的疗效满意度。结果7例患者共埋置10个扩张器,其中4例患者各埋置1个,3例患者各埋置2个。注射生理盐水总量为800~1 800(1 342±385)mL,扩张时间为4~24(11±5)个月。1例患者置入扩张器后因感染致扩张器外露,其余患者未发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切取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个数为10个,面积为22 cm×6 cm~36 cm×16 cm[(326±132)cm2],厚度为0.6~1.1(0.77±0.16)cm。10个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中,5个以旋髂浅动脉为蒂,3个以口径相对较大的腹壁浅动脉为蒂,1个以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共干为蒂,1个皮瓣吻合旋髂浅动脉的同时桥接腹壁浅动脉做动脉内增压。4例患者联合切取单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与同侧脐旁穿支皮瓣,1例患者联合切取双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2例患者仅切取单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除1例患者联合切取双侧扩张髂腹股沟皮瓣后供瓣区移植自体刃厚头皮修复外,其余患者供瓣区均直接缝合。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尖端坏死,无创面残留。随访3~30(15±10)个月,皮瓣质地柔软且不臃肿,受区功能、外观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供区外观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对手术部位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4~5(4.5±0.4)分。结论扩张髂腹股沟皮瓣可获取面积大,具有血运丰富、供区损伤小、位置隐蔽、便于联合脐旁穿支皮瓣切取移植等优势,适合用于大面积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整复治疗。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病死率极高备受关注。ARDS患者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肺的顺应性降低、肺内通气血流比严重失衡等。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关于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文献,阐述了其临床应用和新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变态反应性气管肺曲霉菌病的 CT 主要征像,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依照目前通用 ABPA 诊断标准,回顾分析 11 例经临床和实验确诊为 ABPA 患者的 CT 图像后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ABPA 在 CT 上均表现为局限性囊状或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和手套样稍低或高密度支气管黏液栓形成。( 2 例病变远端支气管正常, 2 例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 3 例马赛克灌注及局限性肺气肿, 5 例见段及亚段级肺不张。结论 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及 黏液栓子形成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需行单肺通气的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双腔气管插管操作,观察组采取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插管情况、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双腔气管导管进入左侧支气管即刻(T2)、插管后(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声门显露时间[(36.65±13.17) s]、气管插管时间[(130.55±27.69) s]短于对照组[(74.82±14.25)、(187.62±29.15) s,t=10.774、7.775,P<0.05];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甲状软骨按压率(3.33%)、术中气管导管异位重新定位率(0)、因重新定位气管插管导致低氧血症率(0)低于对照组(30.00%、23.33%、20.00%,χ2=7.680、7.680、5.822、4.630,P<0.05);观察组T1、T2、T3时刻HR、MAP波动小于对照组(t=0.013、3.143、3.093、2.822、2.669、2.085,P<0.05);插管后即时观察组PaCO2(33.79±2.46)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36.18±2.37) mmHg,PaO2(85.76±7.39) mmHg、SaO2(98.47±0.54)%]高于对照组[(80.34±6.80) mmHg、(97.06±0.42)%,t=3.832、2.956、11.289,P<0.05];观察组T2、T3时刻rSO2分别为(66.16±5.04)%、(64.33±6.19)%,高于对照组[(63.59±4.61)%、(60.18±5.92)%,t=2.061、2.654,P<0.05]。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应用于单肺通气患者,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降低低氧血症率,减小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局部脑氧饱和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变态反应性气管肺曲霉菌病的CT主要征像,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依照目前通用ABPA诊断标准,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和实验确诊为ABPA患者的CT图像后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ABPA在CT上均表现为局限性囊状或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和手套样稍低或高密度支气管黏液栓形成。(2例病变远端支气管正常,2例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3例马赛克灌注及局限性肺气肿,5例见段及亚段级肺不张。结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子形成为ABPA相对特征的CT表现。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微浸润腺癌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对肺腺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9例肺微浸润腺癌(MIA)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分析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形状、边缘、密度、内部实性成分、直径、微血管征、空泡征、支气管扩张、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方面的CT表现。 结果: 29例肺MIA磨玻璃密度结节中,边缘见分叶者约占一半,共14枚,另15枚结节呈类圆形;本组结节内部均可见范围不一的实性成分,但实性最大范围均小于结节容积的50%;本组结节直径范围为0.9~2.8cm,其中28枚结节直径大于1cm;结节内均可见血管影,其中微血管征Ⅱ型2枚,Ⅲ型10枚,Ⅳ型17枚;结节内见空泡征4枚;内见略扩张支气管11枚;结节周围见毛刺征1枚;本组有13枚结节发生于胸膜下,其中有9枚结节产生胸膜凹陷征。 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影像特征,通过对其影像分析,能够对早期肺微浸润腺癌作出比较准确诊断,对患者治疗及预后产生积极影响,为临床早期诊断肺腺癌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影像的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下的适形热凝治疗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所致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19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评估方法证实病因为FCD。病灶的最大径为(2.3±0.7)cm(1.4~4.0 cm),且边界清晰。19例患者均行SEEG电极置入。设计电极置入方案时,采用3D-Slicer软件重建三维MRI影像,尽可能使SEEG电极的触点充分覆盖病灶。应用射频热凝术(RF-TC)毁损病灶。术后定期行门诊随访,采用改良Engel分级评估癫痫控制效果。结果19例患者置入SEEG电极(9±2)根/例(6~12根/例),其中穿过病灶内的电极为(5±2)根/例(2~8根/例)。治疗时的RF-TC靶点为(25±13)个/例(6~52个/例),分1~4次/例完成RF-TC。术后8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肌力下降,但均在出院前完全恢复。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8)个月(6~3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Engel分级Ⅰ级16例,Ⅱ级2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对于病灶的致痫性明确、边界清晰、范围局限的FCD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基于三维影像的SEEG引导下的适形热凝治疗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影像的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下的适形热凝治疗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所致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19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评估方法证实病因为FCD。病灶的最大径为(2.3±0.7)cm(1.4~4.0 cm),且边界清晰。19例患者均行SEEG电极置入。设计电极置入方案时,采用3D-Slicer软件重建三维MRI影像,尽可能使SEEG电极的触点充分覆盖病灶。应用射频热凝术(RF-TC)毁损病灶。术后定期行门诊随访,采用改良Engel分级评估癫痫控制效果。结果19例患者置入SEEG电极(9±2)根/例(6~12根/例),其中穿过病灶内的电极为(5±2)根/例(2~8根/例)。治疗时的RF-TC靶点为(25±13)个/例(6~52个/例),分1~4次/例完成RF-TC。术后8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肌力下降,但均在出院前完全恢复。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8)个月(6~3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Engel分级Ⅰ级16例,Ⅱ级2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对于病灶的致痫性明确、边界清晰、范围局限的FCD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基于三维影像的SEEG引导下的适形热凝治疗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门齿距气管隆突距离(length of incisors to carina, LIC)及气管隆突距气管导管尖端距离(length of carina to the tip of the tracheal catheter, LCT)的变化。方法记录86例AS行PSO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身高、颈椎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全脊柱最大Cobb角(global kyphosis, GK)以及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 CBVA);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于正中仰卧位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 FOB)通过气管导管测量患者的LIC和LCT。结果与术前比较,86例患者术后身高明显增高,术后GK、CBVA明显减小(P<0.05);患者术后C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术后LIC、LCT均较术前增长(P<0.05)。结论AS患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后,气管导管尖端在气管内向声门方向移位,可适当延长气管插管深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对功能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病灶进行适形热凝治疗的癫痫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热凝毁损的癫痫患者资料。对影像学和脑电等术前评估手段证实为功能区FCD且病灶范围局限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SEEG电极植入。在设计电极植入方案时,使用软件重建三维MRI影像和病灶三维形态,使电极触点尽可能充分覆盖病灶。SEEG监测确定毁损靶点和脑皮质电刺激预判安全性。刺激参数采用预毁损和永久毁损参数相结合,毁损模式采用单根电极相邻触点间直接毁损和多根电极邻近触点间交叉互毁相结合进行逐点毁损。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年龄2~30(15±9)岁。MRI显示FCD病灶累及中央前回19例,累及中央后回3例,累及左侧额盖3例,同时累及中央前后回1例,同时累及左侧额盖和中央前回2例。病灶长径长1.2~4.0(2.2±0.7)cm。置入SEEG电极7~12(9±2)根;其中穿过病灶内的电极数2~8(5±2)根。治疗时热凝总靶点数6~83(29±18)个,电刺激出功能的靶点有0~21[M(Q1,Q3)][3.5(0,5)]个;其中直接毁损靶点数为6~58(23±13)个,交叉互毁靶点数为0~30[3(0,6)]个;分做2~5次完成热凝。热凝过程中有11例(50%)立即出现肌力下降;1例(4.5%)出现语速减慢;3例(13.6%)热凝结束后出现肌力下降;但只有1例(4.5%)遗留长期轻偏瘫后遗症。随访6~42(20±10)个月,Engel Ⅰ级17例(77.3%),Engel Ⅱ级3例(13.6%),Engel Ⅲ级2例(9.1%)。结论SEEG引导下的适形热凝治疗范围局限的功能区FCD癫痫患者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6例因肺癌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转入及转出复苏室交接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12 h的VAS评分分别为(2.06±0.52)、(2.46±0.8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72±1.10)、(4.06±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转入及转出复苏室交接时间分别为(56.34±10.10)min、(7.12±1.17)d、(2.10±0.32)min、(2.52±0.50)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能加快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