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3例PNS患者作为PNS组,另选83例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IL-10,哈德-温伯格平衡(HWE)定律检测各基因型在两组中是否达到遗传平衡,凝胶电泳观察基因分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N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NS组的血清IL-10表达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NS组的血清IL-10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位点rs1800871在PNS组和对照组中均符合HWE定律(P>0.05);PNS组的C/C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C/T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T/T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1800871位点的C/T基因型是发生PNS的保护因素,rs1800871位点的C/C基因型和家族PNS病史是发生PNS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IL-10基因的rs1800871位点C/C基因型可能会促进IL-10的表达,从而增加PNS的患病风险。
简介:摘要由于手术、放化疗等手段的治疗效果有限,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膀胱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1配体(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良好,已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晚期膀胱癌的二线治疗。PD-1/PD-L1抑制剂已经覆盖了晚期膀胱癌一线或二线治疗、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辅助、新辅助治疗,卡介苗灌注失败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治疗等,相关研究或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或正在进行中,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为临床上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警性的防护对策。方法以2019年4—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31 5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高压注射外渗将患者分为外渗组(n=21)和无外渗组(n=31 574),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结果进行CT增强检查31 595例患者中发生高压注射外渗21例,占0.07%。单因素分析显示,外渗组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是否有化疗史和注射护士的工作年限与无外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化疗史和注射护士工作年限是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注射护士工作年限、化疗史,采取积极防护措施对减少对比剂外渗和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立体化健康教育联合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在CT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心脏CT检查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和视频立体化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度、检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7.31,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检查事件发生率为2.67%(4/150),对照组为8.00%(12/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P<0.05);观察组的操作时间为(5.48±2.34)min,对照组为(8.45±2.4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1,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提高患者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减少操作时间和检查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家庭无缝隙理念的延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无缝隙理念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腰椎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ODI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基于家庭无缝隙理念的延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康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基于家庭无缝隙理念的延续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根据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拟定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初期评估量表。选取180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监测评估,以验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包含损伤评估、相关生理评分、年龄、既往慢性疾病、治疗措施5个维度、29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9,评分者相关系数为0.942;量表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67~1.000,总内容效度指数为0.948;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5.878%;预后结局的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94,截断值为21.5时,敏感度为0.855,特异度为0.745。结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ICU内进行严重多发伤疾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时的参考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支持下的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mini-clinical examination exercise,Mini-CEX)和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在肿瘤学临床教学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Mini-CEX和DOPS评估表,于2018年3月开始,连续3个月对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1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进行临床考核。带教教师借助微信填报问卷星格式的评估表,进行实时评分。统计分析评估指标的分数变化。结果Mini-CEX的组织效能项目,第三个月评分(8.40±0.17)比第二个月评分(8.83±0.10)有所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DOPS中,执行临床操作的技术能力、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等项目,第三个月评分[(8.87±0.17)和(9.13±0.20)]分别比第二个月评分有所提高分比[(8.17±0.20)和(8.11±0.28)],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肿瘤学临床教学考核中,结合微信运用Mini-CEX和DOPS效果良好,具有操作简便、观察直接、时间地点的选择灵活等特点。
简介:摘要患儿男,3岁11月龄,以"间断发热9 d,四肢无力伴听力下降7 d"为主诉就诊。患儿发热后出现肢体无力,听力下降,眼位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双眼神经纤维层均有薄变;听觉稳态诱发电位示听力受损;患儿ATP1A3基因新发杂合变异c.2452G>A。诊断为小脑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弓形足、视神经萎缩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CAPOS)综合征。经营养神经治疗,2周内患儿眼位恢复正常,肌力、肌张力逐渐恢复,行走呈共济失调步态,听力改善不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临床双肝移植后移植物萎缩的现象。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8~10周龄,体质量230~250 g,术前禁食12 h。12只SD大鼠作为供体,6只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双肝移植模型,通过磁共振检查观测受体大鼠术后移植物体积变化。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受体大鼠左、右侧移植物体积和重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移植肝叶均为双右上叶。供肝重量和受体大鼠肝重量分别为(4.30±0.06)和(9.4±0.2)g,移植物与受体大鼠体质量、肝重量比分别为1.79%~1.88%、45.7%~46.8%。手术时间(70±4)min,冷缺血时间(30.0±1.5)min,热缺血时间(12.0±1.5)min,无肝期(20.0±2.5)min。6只受体大鼠双肝移植后1 d行磁共振检查,两侧移植物体积相同;术后15 d行磁共振检查,有3只发生单侧移植物萎缩。结论大鼠双肝移植后部分受体一侧移植物会发生萎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美国ATCC公司)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0、3、15和75 mmol/L二甲双胍处理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增殖;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分析细胞凋亡;收集细胞进行RNA测序,分析二甲双胍对微小RNA(miRNA,miR)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差异表达miRNA的靶蛋白。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靶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1.79±0.25、1.34±0.20、1.09±0.13和0.72±0.1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2.954、3.185、2.502、2.991、2.647,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凋亡率分别为(3.87±1.12)%、(10.34±2.59)%、(25.63±4.65)%和(54.33±7.2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4.519、6.315、3.817、4.958、5.012,P<0.05),且呈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增殖逐渐下降,细胞凋亡逐渐增加的趋势。二甲双胍影响miR-15表达水平,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miR-15表达水平分别为1.23±0.21、1.46±0.23、1.89±0.30和2.54±0.3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8、3.114、3.947、3.817、4.958、4.015,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miR-15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ELP1基因是miR-15的靶基因,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EL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54±0.16、2.16±0.13、1.65±0.11和1.25±0.1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2.948、3.289、2.514、3.024、2.921,P<0.05),且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PELP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靶向miR-15/PELP1影响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多裂肌横截面积、腹横肌厚度的影响。方法共招募25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腰椎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腰椎多裂肌横截面积、腹横肌厚度等进行检测。结果25例患者经2个月腰椎稳定性训练后,发现其疼痛评分[(1.88±1.09)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10.24±5.72)以及腰椎屈曲范围[(6.28±6.18)cm]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入选患者左、右侧多裂肌横截面积[分别为(10.20±3.43)cm2和(10.29±3.24)cm2]及腹横肌厚度[分别为(3.18±0.95)cm和(3.26±0.94)cm]亦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腰椎稳定性训练能有效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增强腰椎活动功能,同时还能增加腰椎多裂肌横截面积及腹横肌厚度,该疗法值得在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