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dFC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dF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探索异常的dFC值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强迫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0.23±0.02与0.26±0.03,t=-6.23,P<0.05,GRF校正)、左侧楔叶(0.24±0.03与0.28±0.04,t =-5.30,P<0.05,GRF校正)、左侧中央旁小叶(0.23±0.03与0.27±0.04,t =-5.36,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0.23±0.04与0.27±0.04,t =-5.12,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患者组降低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dFC值(r=0.289,P<0.05,未校正)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与Y-BOCS总分(r=0.292,P<0.05,未校正)、强迫思维因子分(r=0.304,P<0.05,未校正)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约登指数为0.5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2%。结论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双侧楔前叶dFC降低;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可能对于强迫症的识别有提示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块化模拟教学方法在运动医学肩关节镜手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强生培训中心参加肩关节镜手术模拟培训的111名进修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培训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肩关节镜模拟技术培训前后进修医师抓持传递操作用时[(202.92±27.86)秒比(123.44±18.93)秒],缝合打结操作用时[(333.77±24.36)秒比(183.92±14.19)秒]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后,三甲医院进修医师和非三甲医院进修医师抓持传递用时时间差为[43.5(9.0,60.5)秒比40.0(19.5,147.0)秒]、缝合打结用时时间差为[85.0(60.0,180.0)秒比120.0(60.0,260.0)秒],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后,骨科进修医师和运动医学科进修医师抓持传递用时时间差为[60.0(23.0,90.0)秒比20.0(6.0,60.0)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打结用时时间差为[80.0(52.0,172.3)秒比90.0(60.0,275.0)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修医师对模拟培训的满意度为100.0%(111/111)。结论采用模块化模拟教学方法进行肩关节镜手术培训后,不同级别和不同专业的进修医师的基本手术技术均得到了提升。这种培训方式适用于不同级别医院的进修医师,也适用于骨科或运动医学科专业的进修医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费城染色体(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卒中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就诊的Ph阴性MPN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卒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PN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Ph阴性MPN患者193例,其中男性103例,女性90例,中位发病年龄62岁(24~93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29例(66.8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6例(23.83%),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8例(9.33%)。193例MPN患者发生卒中31例(16.06%),包括缺血性卒中30例(15.54%),出血性卒中1例(0.52%),MPN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58,P<0.01)。卒中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是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80.65%,25/31)。缺血性卒中以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最常见(63.33%,19/30)。与无卒中MPN患者比较,卒中MPN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高[(156±35)g/L比(138±40)g/L],CALR基因突变率低[3.23%(1/31)比19.14%(31/162)],JAK2V617F和CALR双基因突变率高[3.23%(1/31)比0.62%(1/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中位值(140 g/L)是MPN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OR=2.903,95% CI 1.163~7.244,P=0.022),而CALR基因突变是保护因素(OR=0.090,95% CI 0.009~0.932,P=0.044)。结论Ph阴性MPN患者中,缺血性卒中较出血性卒中多见,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更常见。血红蛋白≥140 g/L是MPN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而CALR基因突变是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MPN诊断标准的186例经典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驱动基因JAK2、CALR和MPL的突变情况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临床特征。结果186例MPN患者中,男性100例,女性86例,中位发病年龄62.0岁(24.0~93.0岁)。其中ET患者125例(67.20%),PV患者44例(23.66%),PMF患者17例(9.14%)。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133例(71.51%,133/186),ET、PV、PMF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66.40%(83/125)、88.64%(39/44)、64.71%(11/17)。JAK2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阳性2例(1.08%,2/186),均为PV患者。CALR基因第9号外显子突变阳性32例(17.20%,32/186),ET、PV、PMF患者CAL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4.00%(30/125)、0、11.76%(2/17)。MPL基因第10号外显子突变阳性1例(0.54%,1/186),为ET患者。CALR基因突变的ET患者血小板计数较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ET患者更高[(1 155±537)×109/L比(977±330)×109/L,t=-2.095,P=0.038],但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均较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ET患者更低(t=2.434,P=0.017;t=3.087,P=0.003)。2例MPN患者为罕见的双驱动基因突变共存,其中1例为JAK2V617F和CALR基因突变双阳性的ET患者,另外1例为JAK2V617F和MPLW515L基因突变双阳性的PMF患者。结论驱动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是经典型MPN患者精准医疗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型MPN的驱动基因突变检出率不同,对于判断患者的临床特征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