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CRS1)的危险因素,同时联合相关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并评价其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CRS1分为CRS1组和无CRS1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最邻近匹配法对CRS1组和无CRS1组患者进行1∶1匹配,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评分值。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并发CRS1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的模型方程进行转换构建联合预测因子,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及最佳截断值。采用Python 3.8软件对建模样本进行十折交叉验证。结果该研究共纳入942例AMI患者,其中并发CRS1者113例(CRS1组),未发生CRS1者829例(无CRS1组)。将CRS1组和无CRS1组患者进行1∶1匹配后,最终匹配成功的患者两组各99例。倾向性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年龄、性别、心率、平均动脉压、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有高血压病史者占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占比、心肌缺血时间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S1组患者对比剂用量与无CRS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白细胞计数、基础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GFR降低以及NT-proBNP、cTnI峰值和白细胞计数升高是AMI患者并发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通过对logistic的模型方程进行转换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即L联合= 0.031×cTnI+0.000 2×NT-proBNP-0.024×eGFR+0.254×白细胞计数,其中L联合表示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nI峰值、NT-proBNP、基础eGFR、白细胞计数、联合预测因子的AUC分别为0.76、0.85、0.79、0.81、0.92(P均<0.05),联合预测因子的截断值为2.6。模型十折交叉验证后ROC曲线AUC为0.89。结论基线eGFR降低以及NT-proBNP、cTnI峰值、白细胞计数升高是AMI患者院内并发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这4种生物标志物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对AMI患者并发CRS1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能够有效预测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治疗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内部验证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348例泌尿系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50例,女98例。中位年龄3.0(1.4~7.0)岁。中位体质指数17.1(15.0,19.5)kg/m2。术前发热40例;尿细菌培养阳性170例。结石CT值665(461,912)HU。结石负荷1.77(0.64,3.14)cm2;结石复杂度分级1级183例,2级38例,3级33例,4级124例。348例患儿共行腔内手术375次,其中可视经皮肾镜取石术(Micro-perc)27次,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Ultra-Mini-PCNL)26次,微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8次,输尿管硬镜碎石术(RURS)10次,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288次,PCNL+FURS 16次;手术时间30(20,40)min;术中灌注量500(200,1000)ml。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筛选结石清除率(SFR)和并发症发生率(CR)的预测因素。利用分析得到的预测因素构建SFR和CR的预测模型。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概率与实际风险的一致性;决策曲线评估模型应用的临床获益情况。结果本研究手术的整体SFR为88.0%(330/375);CR为23.2%(87/375),其中术后血尿(Ⅰ级)45例,术后发热(Ⅱ级)40例,石街形成(Ⅲ级)2例。综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结石负荷、手术时间、术中灌注量、结石位置和手术方式是儿童结石腔内手术后SFR和CR的共同预测因素。除以上因素外,体质指数同样为术后CR的预测因素。基于以上预测因素构建SFR和CR预测模型,其AUC分别为0.81和0.73;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SFR预测模型阈值>20%时具有明显的临床获益;CR预测模型阈值>10%时具有明显的临床获益。结论内部验证证实基于结石负荷、手术时间、术中灌注量、结石位置、手术方式及体质指数等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儿童结石腔内手术治疗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患儿的体质指数是腔内手术治疗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den量表、NRS 2002对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612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收集表、Braden量表、NRS 2002收集资料。通过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评价Braden量表、NRS 2002及两者联合对ICU患者MARSI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612例ICU患者的MARSI发生率为11.3%(69/612)。发生MARSI患者与未发生MARSI患者的Braden量表、NRS 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aden量表、NRS 2002及两者联合预测ICU患者发生MARS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4(95%CI 0.477~0.651)、0.670(95%CI 0.601~0.738)、0.724(95%CI 0.651~0.796),且两者联合预测MARS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应用Braden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aden量表联合NRS 2002预测MARS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739和0.663。结论ICU患者MARSI的发生率较高,Braden量表联合NRS 2002能有效预测ICU患者MARSI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可结合量表的评估结果进行恰当的皮肤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预防与处理,保障皮肤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RCP)后3 h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对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操作、合并疾病、术后3 h和24 h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等,分析PEP发生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对PEP预测的临界值。结果共纳入491例患者,其中29例发生PEP。PEP组与非PEP组患者比较,女性[75.9%(22/29)比49.1%(227/462)]、胰管造影[65.5%(19/29)比32.0%(148/462)]、胰管插管[27.6%(8/29)比11.7%(54/462)]、合并冠心病[17.2%(5/29)比4.5%(21/462)]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9、13.63、6.25、6.4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管插管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74,95%CI:1.315~9.713,P<0.05)。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预测PE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95%CI:0.842~0.951,P<0.01)和0.915(95%CI:0.881~0.948,P<0.0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0,P>0.05)。淀粉酶水平临界值为1.0倍正常上限时,预测PEP的敏感度为93.1%;临界值为3.0倍正常上限时,预测PEP的特异度为93.3%。脂肪酶水平临界值为2.5倍正常上限时,预测PEP的敏感度为93.1%;临界值为6.0倍正常上限时,预测PEP的特异度为91.3%。结论ERCP后3 h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均是预测PEP的理想指标,且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