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倒U法消融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心律失常(VA)的可行及安全。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10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RVOT及其延伸(肺动脉窦、主动脉肺干)进行消融的1 510例VA患者,年龄(48.10±16.31)岁,年龄范围6~85岁。根据纳入时间及消融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981例,男342例)和倒U法组(529例,男179例),比较2组腔内图特征、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的差异。结果①倒U法组与常规组分别有经RVOT及其延伸消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0%(456/529)对87.56%(859/981),χ2=0.539,P>0.05];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倒U法组采用三维标测、冷盐水灌注导管、R0 Swartz鞘支撑、有效靶点单极标测呈QS型伴降支挫折、双极标测呈初始高幅尖峰电位或初始多峰碎裂电位,可记录到远场A波的比例更高,且腔内双极图有效靶点的V波至体表心电图的QRS波时间(V-QRS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更长(均P<0.001),而放电时间更短(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排除了有效靶点V-QRS时间存在的差异(P>0.05),其他因素2组间差异依然存在(均P<0.001)。③倒U法组消融时剧烈胸痛发病率[22.31%(118/529)对8.56%(84/981),P<0.001]及心率明显下降的发生率[21.17%(112/529)对12.13%(119/981),P<0.001]明显高于常规组;常规组放电时有爆裂音出现率明显高于倒U法组[7.75%(76/981)对2.08%(11/529),P<0.001];倒U法组未见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结论倒U法消融RVOT-VA安全有效。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电生理学 室性早搏 肺动脉窦 右心室流出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点皮瓣缝合联合多管负压引流的安全、可行。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乳腺癌改良方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发生率、治疗有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发生率较低、治疗有效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点皮瓣缝合联合多管负压引流的安全、可行较好,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现象发生。

  • 标签: 乳腺癌改良 术后多点皮瓣缝合 多管负压引流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肿肾盂肾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11月连续收治的14例气肿肾盂肾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3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59岁(范围:52~73岁)。病变位于左肾者10例,右肾者4例。出现症状到就诊的中位时间3 d(范围:2~5 d)。所有患者均合并2型糖尿病。14例患者均有发热,均出现脓毒性休克症状。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例和肺炎克雷伯菌3例。CT检查主要表现为患侧肾实质内分叶状或气泡状积气5例、斑点状或条纹状积气者9例、积液3例,肾周组织内积液1例。所有患者均于ICU接受抗休克、抗感染治疗,3例患者单纯行经皮穿刺引流术,3例患者行急诊患侧肾切除术,8例患者先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病情稳定后再二期行患侧肾切除术。结果3例死亡,11例存活。中位ICU停留时间6 d(范围:3~11 d)。3例死亡患者中,2例接受经皮穿刺引流术,1例接受急诊肾切除术。11例治愈患者中,1例接受经皮穿刺引流术,10例接受肾切除术(8例先行经皮穿刺引流术)。11例存活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随访,2例失访,其余9例血肌酐为(118.4±29.4)μmol/L(范围:89~176 μmol/L)。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初诊为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在病情迅速进展、出现脓毒性休克时应考虑气肿肾盂肾炎的可能。CT检查显示肾脏及肾周感染性病变伴肾实质内积气可明确诊断。在积极抗感染、规范化抗脓毒性休克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先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病情稳定后二期行患侧肾切除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肾盂肾炎 休克,脓毒性 糖尿病 引流术 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活动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的临床特征,以降低疾病的漏诊、误诊率。方法检索首篇文献发表时间(1987年5月)至2020年8月29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数据库收录的CAEBV相关文献,回顾分析CAEBV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转归和死亡原因等。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纳入文献46篇,共111例患者,年龄为22.0(10.0, 39.0)岁。年龄≥18岁组64例(57.7%),年龄<18岁组47例(42.3%)。发热、脾大、肝大、淋巴结肿大为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95.5%(106/111)、84.7%(94/111)、57.7%(64/111)、56.8%(63/111)。年龄≥18岁组患者的皮疹和肝大的发生率分别为3.1%(2/64)和45.3%(29/64),均低于年龄<18岁患者的27.7%(13/47)和74.5%(35/47),其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则高于年龄<18岁患者[45.3%(29/64)比23.4%(1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57、9.436、5.643,均P<0.05)。70例随访结局可知的患者中,死亡38例(54.3%),存活32例(45.7%),死亡原因包括消化道出血、重症感染、呼吸衰竭、肝衰竭等,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脾大发生率分别为92.1%(35/38)和68.8%(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6, P<0.05)。年龄<18岁组患者的21例死亡和17例存活病例中合并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者分别为15例(71.4%)和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7,P<0.01)。90例可获得HLH相关资料的患者中,合并HLH组38例,无HLH组52例,男性所占比例分别为36.8%(14/38)和65.4%(34/52),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7, P=0.007)。111例患者在病程中治疗方案多样,但缺乏详细资料。结论CAEBV临床表现多变,可有致死性并发症,缺乏有效治疗,且预后不佳,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有效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渐进抗阻训练(PRT)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SinoMed数据库,搜索PRT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RCT。Meta分析显示,PRT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肌肉力量[握力(MD=1.43,95%CI为0.57~2.30,P=0.001)、仰卧推举力(MD=13.0,95%CI为9.39~16.61,P<0.000 01)、腿部推举力(MD=43.88,95%CI为27.85~59.91,P<0.000 01)]、肩关节前屈(MD=9.62,95%CI为5.16~14.09,P<0.000 1)、瘦体重(MD=1.03,95%CI为0.71~1.35,P<0.000 01)和生活质量(SMD=0.51,95%CI为0.25~0.78,P=0.000 1)。PRT可降低乳腺癌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症状的数量(SMD=-0.23,95%CI为-0.42~-0.04,P=0.020)、症状的严重(SMD=-0.26,95%CI为-0.44~-0.07,P=0.006)、体脂率(MD=-1.49,95%CI为-1.94~-1.04,P<0.000 01)、脂肪量(MD=-0.87,95%CI为-1.48~-0.26,P=0.005),但对肩关节外展、后伸、体重、体重指数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描述分析表明,PRT可一定程度地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结论PRT较对照组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肌肉力量、肩关节前屈、瘦体重含量和生活质量,能够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症状的数量和严重、体脂率和脂肪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渐进性抗阻训练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椎病患者的延续护理中应用稳定肌训练对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颈椎病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两组共脱落15例,最终纳入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稳定肌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变化,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NDI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均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病患者的延续护理中应用稳定肌肉训练更利于缓解肌肉紧张,改善症状,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护理 颈椎病 延续性护理 稳定肌训练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市某县2007-2016年非职业一氧化碳(CO)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生原因,探讨有针对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某市某县2007-2016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120例非职业CO中毒人群的资料进行回顾的分析,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7-2016年,某市某县共报告非职业CO中毒事件83起,中毒120人,其中17人死亡,死亡率为14.17%;报告时间以12月份为中毒高峰共41起,占49.40%;中毒57人,47.50%;农村地区中毒事件48起,占57.83%,城市中毒事件35起,占42.17%;中毒原因由于燃烧取暖52起,占62.65%,燃具使用不当26起,占31.32%。结论某市某县非职业CO中毒事件和人群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病死率较高。11月至次年3月是该病的高发期,考虑是由于该时段气温较低,采取燃煤方式取暖不当导致的。应加大非职业CO中毒事件的健康宣教,指导人们正确进行取暖。

  • 标签: 非职业性 一氧化碳 中毒 流行病学 气温
  • 简介:摘要:目的:展开对综合康复护理在社区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从本院近两年病例中随机抽取60例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30例),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整个护理期间,将由专业人员对观察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记录,以确保最后结果的准确。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数据发现,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式有效更高,差异较大,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老年性膝关节骨关节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对特发性膜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膜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环磷酰胺治疗,试验组使用他克莫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和24h尿蛋白定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血浆白蛋白水平和24h尿蛋白定量均优于对照组,性激素中促黄体生成素和泌乳素治疗后无显著差异,其余性激素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肾病的效果优于环磷酰胺,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他克莫司 环磷酰胺 特发性膜性肾病 疗效 性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体双元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eSAH)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心理弹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eSAH患者11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及对照组55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围术期应用主体双元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疾病不确定感、心理弹性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体双元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提高eSAH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主体双元一体化护理模式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不良情绪 心理弹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清标志物对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出血(EGVR)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5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EGV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情况。(2)术后发生EGVR的危险因素分析。(3)术后发生EGVR的预测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和住院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发生EGVR及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1)入组患者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155例;男106例,女49例;年龄为(53±11)岁。155例患者中,术后1年内发生EGVR 21例,未发生EGVR 134例。发生EGVR和未发生EGVR患者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分别为100.3(16.1~712.2)μg/L、68.4(35.0~198.8)μg/L和35.5(2.0~521.2)μg/L、43.5(4.3~150.4)μg/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55,-4.52,P<0.05)。(2)术后发生EGVR的危险因素分析。根据约登指数,层粘连蛋白最佳截断值为64 μg/L,Ⅳ型胶原最佳截断值为65 μg/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层粘连蛋白≥64 μg/L,Ⅳ型胶原≥65 μg/L是患者术后发生EGVR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9.69,8.16,95可信区间为3.05~30.82,2.65~25.15,P<0.05)。(3)术后发生EGVR的预测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预测术后发生EGVR的AUC为0.79(95%可信区间为0.66~0.92),灵敏度为0.62,特异度为0.96。(4)随访情况。1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12)个月。随访期间,13.55%(21/155)的患者术后发生EGVR并发症,其中3例死于EGVR。21例术后发生EGVR的患者中,6例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其中2例死亡;5例发生于术后1~3个月;6例发生于>术后3个月且<术后6个月,4例发生于术后6~12个月,其中1例术后12个月死亡。结论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可良好预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EGVR。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标志物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上消化道再出血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保留迷走神经与传统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传统手术组患者行传统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手术组患者行改良保留迷走神经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和住院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了解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胃潴留、餐后饱胀、腹泻发生情况。术后1、6、12个月行电子胃镜检查,如食管曲张静脉直径>5 mm,则行内镜下套扎术。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0例,男51例,女19例;年龄为(52±12)岁,年龄范围为22~78岁;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各35例,研究过程中传统手术组1例患者退出。(1)术中及术后情况:传统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中转开腹分别为(160±26)min、(76±104)mL、0、1例,改良手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35±27)min、(65±68)mL、1例、0。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6,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2,P>0.05);术中输血、中转开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额外行止血手术。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胰液漏、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术后7 d门静脉血栓、住院时间分别为2例、1例、1例、16例、(9.5±1.4)d,改良手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例、0、0、15例、(9.3±1.4)d。两组患者胰液漏、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门静脉血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t=-0.821,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和胃瘘相关并发症发生。(2)随访情况:两组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随访期间34例传统手术组患者中胃潴留、腹泻、腹胀、消化道再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31、25、27、3例,35例改良手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3、4、4例,两组患者消化道再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083,30.180,32.215,P<0.05)。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12个月白蛋白(Alb),术后1个月食管静脉内径分别为(44±5)g/L,(7.4±3.0)mm;改良手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9±3)g/L,(7.7±2.7)mm。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5,P<0.05);术后1个月食管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3,P>0.05)。结论改良保留迷走神经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可简易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消化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注册,注册号为NCT03396796。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迷走神经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