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防护策略。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此期间选择本院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40名进行分析;其中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未妒忌职业暴露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仅采用常规防护措施,该阶段视为参照组;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对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落实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该阶段为研究组。不同方法防护后,对两组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记录两组医疗积分发生率。并完成相关比较。结果:研究组采用针对性防护策略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存在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力度,能够有效地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拟建立低可能性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AD)患者的碲锌镉(CZT) SPECT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的左心室功能参数正常参考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ZT SPECT运动负荷或药物负荷G-MPI的疑诊SCAD患者348例[男146例、女202例,年龄(58±10)岁]。定量门控SPECT(QGS)分析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DV和ESV分别经体表面积(BSA)校正后获得EDV指数(EDVI)和ESV指数(ESVI)。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EDV、ESV、EDVI、ESVI和LVEF的因素。结果共314例低可能性SCAD患者[男128例、女186例,年龄(58±10)岁]和34例正常对照(NC)者[男18例、女16例,年龄(55±10)岁], 2组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左心室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1.74~-0.02,t值:-1.16~1.17,均P>0.05)。以95% CI为低可能性SCAD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参数界值,女性和男性的EDV、ESV、EDVI、ESVI上限分别为84和111 ml、30和44 ml、47和54 ml/m2、17和21 ml/m2,LVEF的下限分别为58%和55%。低可能性SCAD患者女性的EDV[(58±13)和(77±17) ml]、ESV[(16±7)和(26±9) ml]均小于男性(t值:10.65、10.35,均P<0.001),而LVEF高于男性[(72±7)%和(67±6)%;t=-6.23,P<0.001]。性别相同的不同年龄组间左心室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0.12~2.19,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和体质量是左心室EDV、ESV和LVEF的影响因素(β值:-0.380~0.358,均P<0.05) 。结论建立了CZT SPECT低可能性SCAD患者负荷G-MPI的左心室功能参数正常参考值。左心室EDV、ESV和LVEF存在性别差异,女性EDV、ESV小于男性,而LVEF高于男性。在临床实践中要考虑性别对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iRNA(miR)-193b-5p对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从健康男性包皮环切术后废弃的正常包皮组织中分离培养人原代黑素细胞。分别转染miR-NC模拟物(miR-NC mimics组)和miR-193b-5p模拟物(miR-193b-5p mimics组)至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转染48 h时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3b-5p的过表达效率,转染72 h时Western印迹检测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转染1周时采用氢氧化钠法测定细胞中黑素含量。通过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193b-5p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RT-q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miR-193b-5p过表达后该靶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中,miR-193b-5p mimics组miR-193b-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miR-NC mimics组,t值分别为65.57、22.49,均P < 0.001,且miR-193b-5p mimics组黑素含量(0.091 ± 0.007、0.130 ± 0.004)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0.117 ± 0.002、0.188 ± 0.032),t值分别为5.98、3.24,P值分别< 0.01、< 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中,miR-193b-5p mimics组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均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均P < 0.05)。通过TargetScan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转录调节因子CITED2的3′非翻译区存在miR-193b-5p的结合位点。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中上调miR-193b-5p表达后,CITE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均P<0.05)。结论miR-193b-5p过表达可下调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抑制黑素合成,该过程与靶向抑制CITED2的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方案,为医学院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7月有关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文献,采用Excel 2016进行资料整理与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结果显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案主要包括设置课程思政目标、选择思政素材、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效果5部分。课程思政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修养与人格塑造、职业素养和自我发展,思政素材主要来源于名人事迹和临床案例,教学内容以专题式教学内容融入思政素材为主,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为主,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主要为学业成绩与问卷调查。结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设置课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思政目标选择素材和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并从多角度和多形式评价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学院校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运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等方法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优序图法、百分权重法计算一级指标和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471、0.476,经Kendall协调系数W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调整与优化后的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结论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医学院校线上教学质量评价的参考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DTPI)在探测主动脉移植物感染(AG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临床初诊为可疑AGI并行PET/CT DTPI患者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54±15)岁(22~79岁)。PET/CT图像质量分5级。对AGI诊断效能的评估采用半定量分析,记录病灶早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延迟显像SUVmax和DTPI保留指数(RI,早期和延迟显像SUVmax变化的百分比)。以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管理协作组织(MAGIC)的AGI确诊依据为参考标准判断DTPI对AGI的诊断效能。结果27例(64%,27/42)患者确诊为AGI。AGI组RI值高于非AGI组[(26.7 ±18.9)%对(6.4 ±18.8)%,P<0.01]。以SUVmax≥6为最佳阈值,常规早期PET/CT显像对AG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73.3%和83.3%。而DTPI延迟显像提高了对AGI诊断的敏感度(96.3%)和准确性(88.1%)。以DTPI RI ≥15%为最佳阈值提高了对AGI诊断的特异性(93.3%)和准确性(90.5%)。此外,AGI组56%(15/27)的患者均通过DTPI延迟显像提高了图像质量分级,从而可以更精确评价移植物感染灶的范围和程度。结论18F-FDG PET/CT DTPI较常规单次早期PET/CT显像改善PET图像质量,提高对AGI的诊断效能,更加精准评估AGI病灶的范围和程度,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订。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咽喉反流日变异来源及48 h口咽动态pH监测(Dx-pH监测)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72例疑似LPRD患者资料,男43例,女29例,年龄19~74(50.4±15.1)岁。所有患者均住院完成连续48 h口咽Dx-pH监测,比较前后2个24 h的Ryan指数、W指数的一致性及各项反流参数的相关性,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例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48 h Dx-pH监测,Ryan指数前24 h阳性11例(15.2%),后24 h阳性17例(23.6%),前后均阳性5例(6.9%),任一个24 h阳性23例(31.9%),Kappa=0.211,P=0.064,前后结果不一致的有18例(25%),前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48 h监测较24 h监测阳性例数增加109.1%。W指数前24 h阳性49例(68.1%),后24 h阳性53例(73.6%),前后均阳性42例(58.3%),任一个24 h阳性58例(80.6%),Kappa=0.477,P<0.001,前后结果不一致的有16例(22.2%),前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48 h监测较24 h监测阳性例数增加18.4%。前后各项反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比较显示,立位各项反流参数相关性较低,卧位各项反流参数相关性较高。结论咽喉反流有日变异性,将Dx-pH监测时间延长至48 h有助于减少日变异性导致的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早期外周血中γδ-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6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6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出生24 h外周血γδ-T、CD4+T、CD8+T、CD3+T及总淋巴细胞的比例,根据出生后连续头颅超声及纠正胎龄36~37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脑损伤组(36例)及无脑损伤组(70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患儿一般情况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将脑损伤组进一步按照不同脑损伤类型分为颅内出血组(8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组(6例)及弥散性脑白质损伤组(22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脑损伤组早产儿出生24 h外周血中γδ-T淋巴细胞水平[(0.09±0.12)%]低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0.1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5,P=0.016),2组早产儿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无差异。脑损伤组患儿中,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组或弥散性脑白质损伤组早产儿出生24 h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占比[(0.03±0.05)%、(0.07±0.09)%]低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0.15±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0、-2.659,均P<0.05)。结论γδ-T淋巴细胞可能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有关;出生早期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对早产儿脑损伤,特别是脑白质软化及弥散性脑白质损伤具有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型猪冠状动脉慢性进行性心肌缺血模型,动态评估血管进行性狭窄至闭塞过程中左心室(LV)整体功能、心室重构、心肌灌注和存活性的变化特点。方法中华小型猪8头(雄性5头,雌性3头;10月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1对角支分叉处以下1 cm处放置Ameroid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4和8周)分别行门控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 SPECT/CT显像、门控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冠状动脉造影(CAG),动态评价LV射血分数(LVEF)、LV舒张末期容积(LVEDV)、L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异常总积分(SMS)、室壁增厚率异常总积分(STS)、心肌总灌注缺损程度(TPD)、存活心肌面积(HM)的变化。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法分析数据。结果8头中华小型猪建模成功,7头完成术前及术后1、4和8周显像。显像示TPD进行性增大,在术前及术后1、4和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2.0%(0,33.0%)、(41.1±23.7)%、(49.3±24.5)%;H=17.03,P=0.001];HM在术前为100%,在术后1周[21.0%(6.0%,100%)]至4周[18.0%(3.0%,33.0%)]逐渐减少,8周[(23.0±15.4)%]较4周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09,P=0.004),但术后1与4周、4与8周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onferroni校正法)];LVEF逐渐降低,在术前及术后1、4和8周分别为(73.7±8.4)%、(63.7±19.1)%、(53.7±14.6)%、(49.9±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P=0.004);LVEDV[9.0(6.0,21.0)、(31.4±16.3)、(32.9±17.4)和(36.4±17.5) ml]和LVESV[(3.8±3.2)、(15.9±15.3)、12.0(10.0,17.0)和(19.3±10.9) ml]均随时间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8.58、10.51,P值:0.035、0.015);SMS及STS随时间均逐渐增加,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16.49、13.33,P值:0.001、0.004)。结论在冠状动脉慢性狭窄过程中,心肌灌注受损范围和程度逐渐加重,HM逐渐减少,相应的LV功能、心室重构逐渐恶化;之后,在血管慢性闭塞后心肌血流灌注有所改善,HM有所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国内外心血管危重症伤病员航空医疗后送的发展现状,总结军队和民航相关经验,以期对我军心血管危重症伤病员的航空医疗后送实践提供借鉴。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54篇。资料综合 军事人员突发心血管危重症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航空医疗后送可以将心源性休克、复苏后的心跳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重伤病员尽快转运至上级医院,获得有效的紧急救治和后期康复治疗。目前军队(特别是美军)和民航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成功案例和理论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涉及法律法规、人员配置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指导。结论应加大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航空医疗后送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既要充分借鉴已有经验,又要考虑实际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心室扑动]的发生情况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合并的基础疾病、超声心动图指标、室壁瘤部位及大小等临床特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60例患者,其中有56例(12%,56/460)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2例持续性室速,4例室颤)。室性心律失常组中有9例患者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1例行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2例行导管消融术治疗,还有3例室颤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急诊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以及室壁瘤大小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纳入以上参数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DD(OR=2.05,95%CI 1.00~1.11)、中重度二尖瓣反流(OR=1.07,95%CI 0.98~4.38)以及室壁瘤大小(OR=1.00,95%CI 1.00~1.01)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呈显著相关。结论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患者具有较高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LVEDD、室壁瘤的大小以及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是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至2020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完成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的78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64例符合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禁食8 h以上,口服葡萄糖后静脉注射胰岛素和显像剂18F-FDG,完成心肌代谢图像采集。心肌代谢图像质量不影响临床诊断为合格,图像质量评分(IQ)0~2分;否则为不合格,评分为3~4分。分析比较合格组(55例)与不合格组(19例)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患病率、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以及服用调脂药、口服降糖药等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心肌代谢显像不合格组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合格组(63.2%和33.3%,χ2=4.872,P=0.027)。不合格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合格组升高[7.67(6.02,11.64)和5.52(4.97,6.37)mmol/L;7.30(6.43,8.70)和6.20(5.60,6.87)%;19.8(15.1,24.1)和14.8(13.9,16.8)%,U=-3.909、-2.419和-3.042,P<0.001,P=0.016和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是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62(95%CI:1.19~2.20,P=0.002)。空腹血糖≥6.66 mmol/L则是心肌显像不合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69~0.93,P<0.001)。结论空腹血糖水平是影响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3年,长期服用格列美脲(2 mg、1次/d)治疗,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先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2次/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了解到患者有G6PD缺乏症病史,随即查阅G6PD缺乏症患者不安全药物清单,发现格列美脲和阿司匹林均为可诱发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高风险药物,认为两药联用可能增加患者溶血的风险,建议停用格列美脲,保留PCI和DES术后应常规服用的阿司匹林。该建议被临床医师采纳,降血糖药改用盐酸二甲双胍。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未发生溶血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评估远端缺血处理(RI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左心室心肌灌注、心肌活性、心室重构、局部及整体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中华小型猪12头(雄性8头,雌性4头;6~8月龄)建立AM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IC组和非RIC组,每组各6头。RIC组通过在后肢放置血压袖带充气诱导后肢缺血。所有小猪在术后第1天(1st,基线)、14天(14th,急性期)、28天(28th,亚急性期)和56天(56th,慢性期)行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获得心肌总灌注缺损程度(TPD)、存活心肌面积(HM)、梗死心肌面积(Sca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异常总分(SMS)和室壁增厚率异常总分(STS)及其与第1天相比的变化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各指标及其变化值的差异。结果共有9头模型猪存活并完成显像,其中RIC组5头,非RIC组4头。与非RIC组相比,RIC组28th的HM[(6.0±2.4)%与(17.0±4.6)%;t=-4.158]、TPD14th-1st[(-11.8±5.4)%与9.0%(4.5%,15.0%);z=2.449]、TPD28th-1st[(-15.3±3.9)%与(12.0±3.0)%;t=-10.071]、TPD56th-1st[(-18.0±6.5)%与9.0%(4.5%,12.0%);z=2.449]、HM28th-1st[(-10.5±6.9)%与(8.3±2.1)%;t=-4.507]、HM56th-1st[-15.0%(-17.5%,-8.5%)与2.0%(0%,7.0%);z=2.449]、LVEDV14th-1st[-0.5(-2.5,0) ml与(13.0±4.4) ml;z=2.470]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IC可以在AMI后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在急性期可以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可以挽救存活心肌,从而保护心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合并及不合并糖尿病(DM)患者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的图像质量(IQ)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诊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196例[男174例,女22例;DM 64例;年龄(57±10)岁]。患者均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显像前采用口服葡萄糖+静脉注射胰岛素法调节患者血糖。采用目测分析五分法进行IQ评分,分为IQ好(0~2分)和IQ差(3~4分)。对患者进行分组:非DM+IQ好组(组1)、DM+IQ好组(组2)、DM+IQ差组(组3),分析可能影响IQ的因素:空腹血糖(FBG)、峰值血糖(PBG)、注射18F-FDG时血糖(BG注射)、口服葡萄糖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总剂量、血糖浓度增高率[(PBG-FBG)/FBG,%]和血糖浓度降低率[(PBG-BG注射)/PBG,%]。组间差异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参数与IQ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IQ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196例患者中,组1有132例(67.3%)、组2有53例(27.1%)、组3有11例(5.6%)。3组间FBG、PBG、口服葡萄糖量、血糖浓度降低率和静脉注射胰岛素总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13.074~38.371,均P<0.05)。IQ与FBG、PBG、BG注射、静脉注射胰岛素总剂量和血糖浓度降低率均呈正相关(rs值:0.142~0.262,均P<0.05),口服葡萄糖量与IQ呈负相关(rs=-0.32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FBG、PBG、BG注射、口服葡萄糖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总剂量是所有患者IQ的影响因素,对应比值比(OR)分别为0.687(95% CI: 0.633~0.746)、0.786(95% CI: 0.746~0.829)、0.631(95% CI: 0.595~0.716)、0.897(95% CI: 0.873~0.922)、0.680(95% CI: 0.618~0.748),均P<0.01。口服葡萄糖量是DM患者IQ的影响因素[OR=0.940(95% CI:0.904~0.960),P<0.01]。结论无论有无DM,FBG、PBG、BG注射、口服葡萄糖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总剂量均可影响18F-FDG PET/CT心肌代谢IQ,而口服葡萄糖量是影响冠心病合并DM患者IQ的重要因素。宜严格按照指南,采用口服葡萄糖+静脉注射胰岛素法调节血糖浓度,并给予个体化调整,尽可能获得高质量的心肌代谢图像,同时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心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3 678例受检者中,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51例(1.39%)。将28例有病理诊断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84 (52±14)岁。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良性组(组1,n=9),原发恶性组(组2,n=9),淋巴瘤组(组3,n=6),继发恶性组(组4,n=4)。患者均行早期(1 h) 18F-FDG PET/CT显像,其中22例患者(组1、2、3、4分别有6、7、6、3例)行延迟(2 h)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cheffe检验比较4组间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病灶/本底比值(TBR)差异,TBR=SUVmax/肝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另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组1、2、3、4早期显像SUVmax[SUVmax(early)]分别为2.6±1.5、9.9±4.0、20.5±6.1、9.2±5.8 (F=21.39, P<0.01),其中组1低于组2和组3,组3最高(均P<0.005);4组早期显像TBR(TBRearly)分别为1.1±0.6、4.1±1.6、9.4±2.6、3.7±2.0 (F=29.15, P<0.01),其中组1低于组2和组3,组3最高(均P<0.005)。4组延迟显像SUVmax [SUVmax(delay)]分别为2.4±1.2、11.0±5.9、25.8±7.7、13.7±7.7 (F=16.01, P<0.01),延迟显像TBR(TBRdelay)分别为1.3±0.7、5.5±2.9、14.4±4.9、7.9±5.0(F=14.78, P<0.01),其中组3均高于组1和组2(均P<0.005)。ROC曲线鉴别心脏肿瘤良恶性的最佳界值如下:SUVmax(early)=4.2、TBRearly=1.6,SUVmax(delay)=4.6、TBRdelay=1.9,各界值对应的诊断心脏恶性肿瘤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9/19、8/9、96.4%(27/28);19/19、7/9、92.9%(26/28);16/16、6/6、100%(22/22);16/16、5/6、95.5%(21/2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心脏恶性肿瘤,而延迟显像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从细胞能量代谢的角度评价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之间的关系,探索心功能受损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的功能区。方法入选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18F-脱氧葡萄糖(FDG)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CT(PET/C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于3 d内完成所有检查)的IHD患者110例。采用QGS软件分析门控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PET/C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数据,获取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参数(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17段-5分法判断心肌存活和心肌梗死,并计算心肌存活范围及心肌梗死范围。根据心肌存活范围将患者分为存活心肌<10%组(44例)、存活心肌10%~<20%组(36例)和存活心肌≥20%组(30例)。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心肌存活范围及心肌梗死范围等影像参数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脑代谢定量分析软件SPM评估全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值的平均值(SUVmean)与小脑葡萄糖代谢SUVmean,并计算靶本比值全脑/小脑(TBR全脑/小脑),即全脑葡萄糖代谢SUVmean与小脑葡萄糖代谢SUVmean的比值。采用SPM软件评估3组之间不同脑功能区脑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男性101例,年龄(57±10)岁。TBR全脑/小脑与存活心肌范围、梗死心肌范围、门控SPECT/CT及门控PET/CT测得的LVEF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280、-0.329、0.188、0.215,P均<0.05)。存活心肌<10%组患者的TBR全脑/小脑为(1.25±0.97),明显低于存活心肌10%~<20%组的1.32±0.17(P<0.05)和存活心肌≥20%组的1.34±0.16(P<0.05)。SPM分析发现,与存活心肌≥20%组比较,存活心肌<10%组患者的楔前叶、额叶、中央后回、顶叶、颞叶等脑功能区的脑葡萄糖代谢水平明显减低。结论IHD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受损与脑葡萄糖代谢水平存在相关性。心肌存活量少的IHD患者,全脑葡萄糖代谢水平减低,且主要集中在与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