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舒适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护理中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3年的慢阻肺患者中选取90例老年患者,每组45例,甲组患者提供舒适护理,乙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1)护理干预后,甲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乙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相比显著更佳,统计学成立,P<0.05;(2)甲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与乙组患者相比更低,差异性显著,统计学成立( P<0.05 ),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与乙组相比显著更高,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患者施以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且对护理满意评分较高,值得加强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抗核抗体、体液免疫检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70例为对照组。将研究组患者根据是否处于活动期分为研究组A与研究组B。采集对比各组体液免疫指标与抗体阳性率。结果:研究组B、对照组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均低于研究组A,补体C3、C4水平高于研究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血清IgA、IgG水平高于健康组,补体C3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研究组B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lRNP抗体、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IgG、补体C3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抗核抗体以及体液免疫检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抗核抗体、体液免疫检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70例为对照组。将研究组患者根据是否处于活动期分为研究组A与研究组B。采集对比各组体液免疫指标与抗体阳性率。结果:研究组B、对照组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均低于研究组A,补体C3、C4水平高于研究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血清IgA、IgG水平高于健康组,补体C3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研究组B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lRNP抗体、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IgG、补体C3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抗核抗体以及体液免疫检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方位多角度急诊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06.02-2023.06.02,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48例-全方位多角度急诊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干预效果。结果:急救效率,入院至送达急诊室时间、急诊救治时间、急诊与病房交接时间均为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预后效率,预后良好率,观察组为85.42%,对照组为5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方位多角度急诊护理方式可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利于提升急救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柯氏模型构建中医医院中级职称护士中医护理培训体系,为中医医院中级职称护士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柯氏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文献回顾、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拟定培训体系初稿,编制专家咨询问卷,选取21名浙江省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91,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9、0.176(P<0.001)。最终形成的培训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145个四级指标。结论中级职称护士中医护理培训体系构建方法科学,内容合理、全面,可为中医医院中级职称护士的培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BRAF V600E突变升结肠癌腹膜转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BRAF V600E突变升结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为72岁老年男性,肠镜确诊为升结肠癌,基因检测提示BRAF V600E突变,经多学科综合诊疗讨论后给予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经过评估病情,手术切除右半结肠,术后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达到原发病灶及大网膜转移灶清除、腹膜病灶控制的效果,评价疗效为部分缓解。结论BRAF V600E突变的晚期结肠癌合并腹膜转移预后差,应重视分析患者特征,给予个体化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分化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项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6—2019年食管分化型异型增生18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184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范围39~83岁),男女比为1.7∶1.0。食管上段17例,中段143例,下段24例。肿瘤中位直径15 mm(范围2~50 mm)。按巴黎分型0~Ⅰ型2例,0~Ⅱa型25例,0~Ⅱb型70例,0~Ⅱb+Ⅱc型74例,0~Ⅱc型13例。内镜下病变黏膜发红,表面粗糙,可见白苔,窄带成像病变黏膜微血管异常,卢戈碘染病变不着色。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清晰的鳞状上皮特征,细胞体积大,含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核圆形至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细胞密度增加,排列紊乱,基底层细胞极性丧失伴异常成熟。当肿瘤未完全累及鳞状上皮层的全层时,与其上方正常上皮之间常界限清楚。肿瘤性上皮突向固有膜生长伴肿瘤前缘间质内明显的炎性细胞反应是常见现象,有时可见异常成熟的单个上皮细胞或细胞簇浸润固有膜。98例分化型异型增生伴有灶状的普通型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或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突变型表达率为47.7%(53/111)。Ki-67阳性指数中位数为50.0%(范围10%~80%)。基底层细胞Ki-67标记指数中位数为12个/HPF(范围3~65个/HPF)。Ki-67显示免疫表型分布异常111例(1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16例,不典型性上皮细胞37例,高级别异型增生及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131例。结论食管分化型异型增生形态特殊,肿瘤细胞高度分化的特征提示它们可能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异型增生形态学谱系亚型中的一种分化型。当对该肿瘤认识不足时,病理上易误诊或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梭形细胞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项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2009—2019年食管鳞状上皮梭形细胞型异型增生3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37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范围47~81岁),男女比为1.5∶1.0。食管上段4例,中段31例,下段2例。肿瘤中位直径14.0 mm(范围3~40 mm)。按巴黎分型0~Ⅱa型11例,0~Ⅱb型14例,0~Ⅱb+Ⅱa型3例,0~Ⅱc型9例。内镜下病变黏膜发红,微血管增粗,形态不一,密度不均。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及细胞核呈梭形或长梭形,细胞形态基本一致,核深染,染色质细腻或轻度增粗,核分裂象易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细胞质嗜酸,细胞间桥明显。细胞密集,极向轻度紊乱,仍呈平行排列,多垂直于基底膜。梭形细胞经常累及鳞状上皮全层,无正常鳞状上皮的梯度成熟分化,肿瘤边界清楚。常见梭形细胞上皮突向固有膜,浸润性生长。15例肿瘤内伴有灶状的普通型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突变型表达突变率为41.4%(12/29)。Ki-67阳性指数中位数值为40%(范围20%~80%)。Ki-67异常分布模式29例(1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6例,不典型性上皮细胞4例,高级别异型增生及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7例。结论梭形肿瘤细胞具有中-重度异型性,一些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以及p53的突变,表明它们是食管鳞状上皮的高级别异型增生;梭形肿瘤细胞的独特特征提示它们可能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形态学谱系中的一种梭形细胞亚型。当对该肿瘤认识不足时,病理上易误诊或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