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女性T2DM患者,依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两组合并冠心病组(T2DM+CHD组)22例;单纯女性T2DM组(T2DM组)49例。健康女性对照组(NC组)3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3组人群中肠道菌群含量进行检测,分析肠道菌群差异及与HbA1C、空腹血糖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普雷沃菌属含量降低,T2DM组及T2DM+CHD组普拉梭菌属、罗氏菌属含量降低,拟杆菌属、肠球菌属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比较,T2DM+CHD组拟杆菌属、肠球菌属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普拉梭菌属、直肠真杆菌属与肥胖呈负相关,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与HbA1C、空腹血糖呈正相关,拟杆菌属与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拟杆菌属和肠球菌属是T2DM合并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T2DM及T2DM合并CH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糖脂代谢指标相关,可能与女性发生T2DM及CHD密切相关。拟杆菌属和肠球菌属是女性T2DM合并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节肠道菌群可以为女性T2DM合并CHD的防治提供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C)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酐(CRE)、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等指标,以及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肠道菌群含量。依据是否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C)组和单纯糖尿病(DM)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对两组间各指标及肠道菌群含量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MC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79例。其中,DMC组47例,DM组32例。与DM组相比,DMC组的拟杆菌属含量增加,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随着拟杆菌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增加(OR=1.053,95%CI 1.016~1.091,P=0.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BMI、HbA1c、血脂、肝酶、CRE、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等混杂因素后,拟杆菌属仍为DMC的危险因素(OR=1.085,95%CI 1.023~1.151,P=0.007);随着普雷沃菌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下降(OR=0.843,95%CI 0.737~0.965,P=0.013),在校正以上混杂因素后,普雷沃菌属仍为DMC的保护因素(OR=0.822,95%CI 0.681~0.993,P=0.042)。结论DMC患者肠道中存在菌群紊乱,随着拟杆菌属和普雷沃菌属含量的增加,DMC患病率分别出现增加和下降的不同结果,拟杆菌属为DMC的危险因素,普雷沃菌属为DMC的保护因素。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因而,能源消耗量显著增加,建筑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已从1970年末的10%增加至2015年末的33%。为了解决建筑业能耗过大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致力于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环保是绿色建筑的追求目标。然而随着工程项目参与单位逐渐增多、建筑体量逐渐庞大,传统技术手段失去其优势,难以满足如今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现有技术也无法满足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信息的准确传递。但BIM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难题带来了希望。相比传统二维模式下的CAD技术,BIM三维技术的出现是建筑行业的一次史无前例的革命。BIM能够解决传统建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如信息传递的断层、各专业间协同性差、建模工作量大且重复量多等。因此,通过对绿色建筑在项目建设生命周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结合BIM的原理及功能,将绿色建筑与BIM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分析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