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在腹股沟疝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11 月接受手术治疗 120 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质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手术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为行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运用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手术质量,对于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提高了有着极大促进作用,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腹股沟疝 常规护理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受体是细胞分子水平某种靶点。镇静/镇痛药都有其相关作用受体。按受体选用镇静/镇痛药能优化治疗效果。镇静药主要受体是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阿片样受体简单分为三种受体,μ、κ和δ受体,但阿片类药物种类繁多。此外,α2受体激动药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阻断药也参与镇静/镇痛,尤其是对痛觉过敏治疗。优化镇静/镇痛术离不开受体学说引领,基于阿片类受体选择就能降低阿片类药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 标签: 镇静 镇痛 γ-氨基丁酸受体 受体 阿片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基因检测对胎儿心脏横纹肌瘤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超声诊断为心脏横纹肌瘤3例胎儿临床资料及引产后胎儿组织。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筛查到可疑变异位点进行验证。检索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相关文献,总结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基因诊断结果。结果3个家系胎儿超声心动图结果均提示心室内多发高回声团,确诊为心脏横纹肌瘤。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家系1胎儿携带TSC1基因c.740G>A(p.W247*)杂合变异,家系2胎儿携带TSC2基因c.3352C>T(p.Q1118*)杂合变异,家系3胎儿携带TSC1基因c.1579C>T(p.Q527*)杂合变异,3个家系中胎儿父母均未携带相应变异。统计分析109例资料较为完整心脏横纹肌瘤胎儿,其中79例胎儿心脏横纹肌瘤为多发性,89例横纹肌瘤位于心室及室间隔上,完善基因诊断94例胎儿中74例携带有TSC1或TSC2基因变异。结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常表现为心室内多发性高回声团,且多数为结节性硬化症胎儿期表现,建议进一步完善产前基因诊断。

  • 标签: 心脏横纹肌瘤 胎儿超声心动图 结节性硬化症 TSC1/TSC2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护理措施对术前行髂筋膜阻滞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依从性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对麻醉操作依从性更好,且术后恢复情况更好,P<0.05。结论:在术前行髂筋膜阻滞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围麻醉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护理 髂筋膜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近视是我国乃至于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延缓近视进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热点问题。但目前光学镜片、化学药物以及激光手术等治疗、干预手段效果不甚令人满意,且有一定副作用,提示近视发病和调控机制尚不明确,近视治疗缺乏精准而有效对因治疗靶点。完整视觉体验取决于从视网膜到视皮质整个视觉通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结构和功能障碍均可导致视觉异常。近年来,随着红外光谱和磁共振技术进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近视发展与视皮质有关,通过改善视皮质不同区域之间功能连接和血流量可能缓解近视进展。深入认识近视与视皮质之间相互作用,有助于探寻精准而有效近视治疗靶点以及新型干预策略。

  • 标签: 近视 视皮质 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 血氧水平依赖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采用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并分析其临床价值。 方法: 2018 年 2 月份至 2019 年 2 月份我科共收治患者 140 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70 例,均给予普通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加用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并比较其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 P < 0.05 ) 。 结论: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安全性及总体护理质量。

  • 标签: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临床价值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无缝隙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4月我院收治 12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针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可实施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病人对疾病认识,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老年冠心病 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于 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细节护理应用成效 ,讨论其必 要性以及在临床手术室护理 上指导意义 和相应应用价值 。选取2 01 8 年 9 月~2 01 9 年 9 月在我院接受过外科 手术治疗 1 00位 患者,患者将被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 有 50 例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 实施细节护理,有 50 例。 结果如下:

  • 标签: 护理效果 手术室护理 细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糖异常孕妇分娩前血糖控制对新生儿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入血糖异常孕妇70例入组,分娩前均接受血糖控制,根据控制效果划分两组,一组为控制理想者35例纳入观察组,一组为控制不理想者35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统计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孕妇 血糖异常 血糖控制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6年06月至2017年08月期间收治38例心血管病病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例数=19例)、实验组(例数=19例),两组针对原发病给予常规治疗,仅实验组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7.89%)低于实验组(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21.05%)高于实验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有优化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改善心血管疾病治疗后预后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缬沙坦 心血管疾病 安全性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一全前脑畸形胎儿致病原因,为该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胎儿孕期超声资料,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n sequencing,WES)检测患儿致病原因,低深度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 CNV)检测,染色体细胞培养方法分析夫妻双方核型。结果胎儿孕期超声提示胎儿脑部结构异常,经诊断后明确为全前脑畸形。WES结果提示胎儿13号染色体存在约33 Mb片段缺失,缺失区域包含1个单倍剂量敏感基因ZIC2。染色体CNV检测结果提示胎儿13号染色体13q31.1-34区域存在32.32 Mb缺失,而夫妻双方均未发现相同染色体片段缺失。夫妻双方核型分析结果未发现染色体大结构改变。结论根据临床资料胎儿确诊为全前脑畸形,遗传学检测明确其致病原因为包含单倍剂量敏感基因ZIC213号染色体片段缺失。

  • 标签: 全前脑畸形 全外显子测序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ZIC2基因
  • 简介:摘 要:文章目的就是探讨团队合作方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持续改进效果。本文章采用方法是选取本院 2019年 1月到 6月所 收治 120例 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这 12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0名患者。对照组就是 仅 接受日常常规手术室护理 ; 而观察组要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采取团队护理模式;然后对常规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 标签: 团队合作模式 手术室护理 质量 持续改进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不同消毒技术在抽血前后应用,对降低患者感染率效果,以指导临床上更安全有效消毒实践。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200例需要进行采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00个病例作为实验组,100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0.5%氯己定进行抽血前后消毒,对照组使用常规70%乙醇进行抽血前后消毒,比较两组感染率、患者皮肤反应、经济成本。结果:初步结果表明,使用0.5%氯己定实验组在降低感染率方面表现优于使用70%乙醇对照组。此外,氯己定组患者皮肤反应较少,经济成本分析显示,虽然单次消毒成本略高,但由于感染率降低,总体成本效益更佳。结论:0.5%氯己定在抽血前后消毒中比常规70%乙醇更有效,能够更好地降低感染率,减少皮肤反应,并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建议在临床抽血操作中考虑使用0.5%氯己定作为优先消毒选项。

  • 标签: 氯己定 乙醇 消毒技术 感染率 皮肤反应 经济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病人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 102例危重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51例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设为研究组,另外 51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危重症病人护理中有着良好效果,相比于常规护理,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更好,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并分析其效果。 方法: 以我院收治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例(收治时间: 2018.3-2019.3 ,收治例数: 60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普通鼻饲胃管护理与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将两组患者插管依从性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插管依从性明显更高( P < 0.05 ) 。 结论: 将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插管依从性,以提升总体护理效果。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 插管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并分析其效果。 方法: 以我院收治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例(收治时间: 2018.3-2019.3 ,收治例数: 60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普通鼻饲胃管护理与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将两组患者插管依从性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插管依从性明显更高( P < 0.05 ) 。 结论: 将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插管依从性,以提升总体护理效果。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 插管依从性
  • 作者: 王静 江洋琳 芦文丽 张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王静为天津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现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 300022,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觉训练对成年人视功能异常所致视疲劳症状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视觉训练室进行视觉训练成年人视功能异常所致视疲劳患者93例186眼,其中男48例,女45例;平均年龄(30.43±6.39)岁。所有患者双眼视功能初次检查包括综合验光仪检查屈光度、Worth 4 Dots检查双眼视、立体视、Von-Graefe法测量远近距水平眼位、旋转棱镜法测量融像范围、融合交叉圆柱镜法测量调节反应、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翻转拍测量调节灵活度以及聚散灵活度。训练师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每训练5次后复查1次。将初查、第1次复查及第2次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次检查时近隐斜视度为-8.0(-15.3,-3.0)△,第1次复查时减少至-5.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6,P<0.01);左右眼初次检查时调节幅度分别为4.00(3.25,5.25)D和4.00(3.00,5.00)D,第1次复查时分别提高至5.50(4.25,7.00)D和5.00(3.75,7.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84、-3.995,均P<0.01);初次检查时远距离正融像破裂点为7.5(5.0,15.8)△,恢复点为0.0(0.0,4.0)△,第1次复查时分别增加至11.0(6.0,22.0)△和4.0(0.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92、-3.748,均P<0.01);初次检查时近距离正融像破裂点为18.0(8.0,28.0)△,恢复点为6.0(0.0,12.0)△,第1次复查时分别增加至26.0(21.5,35.0)△和11.5(6.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95、-3.377,均P<0.01);单眼及双眼调节灵敏度从初查时2~3个周期/min增加至第1次复查时10~12个周期/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远隐斜和近隐斜不是右眼和左眼调节幅度改善程度差异影响因素。初查时,22例患者CISS评分为(25.13±9.64)分,第1次复查时降至(19.18±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未进行问卷调查71例患者,主诉和体征明显改善者占67.60%(48/71),有改善但仍需加强训练者占29.58%(21/71),视疲劳症状未明显改善者占2.82%(2/71)。结论系统视觉训练可使多数成年视功能异常视疲劳患者视功能体征和视疲劳症状改善,提示成人视功能依然有较强可塑性。

  • 标签: 视功能 视疲劳 视觉训练 视觉可塑性 成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准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间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精准护理干预),各2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依从性率为72.00%,明显低于观察组96.00%,(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通过精准护理干预,可以提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饮食结构,为其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精准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11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56例,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语言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组间予以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借鉴和采纳。

  • 标签: 脑梗塞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早期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