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中老年人各腰椎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R2*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通过MRI脂肪定量技术测量40例中老年人(男女各20例)共200个腰椎体的FF、R2*值,通过定量CT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各椎体BMD,采用SNK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腰椎各椎体BMD、FF和R2*值,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腰椎BMD、FF和R2*值。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性别腰椎各椎体FF、R2*值与BMD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中老年人L1-L5各椎体间BMD、R2*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各椎体间F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女性中老年人L4FF、L5FF均大于L1FF,男性L4FF大于L2FF。男、女两组腰椎体BMD、FF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腰椎体R2*大于女性。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腰椎BMD与FF值均呈负相关(rs男=-0.76,rs女=-0.77,P均<0.05),与R2*值均呈正相关(rs男=0.56,rs女=0.45,P均<0.05)。结论中老年人腰椎体BMD与FF、R2*值有一定相关性,且中老年女性R2*小于男性,同时中老年人下腰椎FF值较上腰椎高。
简介: 摘要:汽车底盘的设计是整个汽车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汽车底盘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汽车的设计质量,提高汽车的使用性能,参数化技术对汽车底盘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应用在现有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汽车底盘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深入了解汽车底盘参数设计的意义和作用上,从坐标系的构建等方面,将参数化技术应用到汽车底盘设计上,可以有效提高提高汽车底盘的设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RPR)预测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骨盆及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120例,其中术后发生DVT患者48例(DVT组),无DVT发生患者72例(非DVT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血常规化验和凝血功能检验中各项指标的水平。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VT组术前及术后3 d NLR、术前RPR、术后3 d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分别为10.920±7.120、7.190±3.390、(0.090±0.040)%、(4.800±1.480) g/L、(5.960±3.370) mg/L,非DVT组分别为4.650±1.930、6.020±2.430、(0.058±0.020)%、(5.680±1.730) g/L、(3.910±3.060)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6、-2.065、-5.069、2.867、-3.45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LR、术前RPR及术后3 d 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1.171,95%可信区间(CI):1.016~1.350,P<0.05)。与术后D-D曲线下面积比较,术前NLR、术前NLR与术前RPR联合检测、术前NLR与术后D-D联合检测、术前RPR与术后D-D联合检测、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730、2.368、2.278、2.200、2.814,P<0.05)。结论术前NLR、RPR及术后D-D在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NLR与RPR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D-D,而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本研究重点对巷道底板加固实施定量剖析,分析该技术对巷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作用效果。对巷道底板加固技术及方法进行了深度探究,筑成了分析的基础。随后,运用巷道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安全性评估准则,对巷道底板加固前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量化分析,这一技术在提升巷道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巷道工程的优化及新技术的引入提供借鉴,推动该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实质来源的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模态超声成像特征,探讨多模态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纳入的12例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和弹性成像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二维超声显示12例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均呈平行位生长,大小不等,边界欠清晰,未见完整包膜,7例(7/12)边缘形态呈蟹足样改变;肿瘤呈实性不均质低回声,3例(3/12)内见点状强回声,3例(3/12)肿瘤后方回声衰减;肿物内血流以1~2级为主(9/12)。对12例肿瘤行声触诊组织定量检查,剪切波速度值为(3.08±0.75)m/s。多模态超声对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符合率(10/1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3/12,χ2=8.224,P=0.004)。肿物大体表现: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界限不清,无包膜;镜下表现:束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及肌成纤维母细胞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性,无细胞异型,无核分裂和坏死。结论常规超声难以鉴别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与恶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实质来源的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模态超声成像特征,探讨多模态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纳入的12例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和弹性成像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二维超声显示12例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均呈平行位生长,大小不等,边界欠清晰,未见完整包膜,7例(7/12)边缘形态呈蟹足样改变;肿瘤呈实性不均质低回声,3例(3/12)内见点状强回声,3例(3/12)肿瘤后方回声衰减;肿物内血流以1~2级为主(9/12)。对12例肿瘤行声触诊组织定量检查,剪切波速度值为(3.08±0.75)m/s。多模态超声对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符合率(10/1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3/12,χ2=8.224,P=0.004)。肿物大体表现: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界限不清,无包膜;镜下表现:束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及肌成纤维母细胞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性,无细胞异型,无核分裂和坏死。结论常规超声难以鉴别乳腺侵袭性纤维瘤病与恶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曲堤油田曲 9-21断块由于油藏纵向井段跨度大、砂体纵向叠加性差,造成区块储量难以有效动用,长期未能构建完善的注采井网,进而造成区块水驱控制、动用程度低,地层亏空严重。为此在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复杂结构井和配套采油工艺技术,实现层系、井网的立体优化,层系重组,进而达到最大程度地提高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目的,随着注水断块地层压力逐步恢复,并配套以高质量解堵引效,提高油井产能,实现了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208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BPD,将其分为BPD组(n=153)和非BPD组(n=55);再根据BPD严重程度分度,将BPD组极早产儿分为Ⅰ度BPD亚组(n=31)、Ⅱ度BPD亚组(n=17)及Ⅲ度BPD亚组(n=7)。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学比较BPD组与非BPD组,以及3个BPD亚组极早产儿出生与治疗情况、生后14 d内液体摄入量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极早产儿发生BPD及BPD极早产儿发生Ⅲ度BPD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QYFYWZLL26841),并且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BPD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体重、头围及身长,以及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均小于、轻于、短于、低于非BPD组;而孕母产前激素使用率,极早产儿出生窒息率、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及早发型败血症(EOS)发生率,以及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均高于、长于非BPD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PD组极早产儿生后第2、4、5、7、11、12天的总液体摄入量,以及生后第6、8~14天肠外液体静脉输注量,均多于非BPD组;生后第1~14天肠内液体摄入量,则均少于非BPD组,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极早产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低(OR=1.866,95%CI:1.063~3.274,P=0.03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OR=1.834,95%CI:1.158~2.905,P=0.010),无创机械通气时间长(OR=1.163,95%CI:1.067~1.267,P=0.001),发生EOS(OR=0.071,95%CI:0.011~0.465,P=0.006)是极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后第3、4、5天肠内液体摄入量多(OR=0.671、0.708、0.746,95%CI:0.483~0.932、0.511~0.846、0.583~0.955,P=0.017、0.004、0.020),是极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保护因素。④3个BPD亚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孕母产前激素使用率、出生窒息率、EOS发生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生后第1、2、4、5、6天总液体摄入量及肠外液体静脉输注量,以及生后第1天肠内液体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这16项因素均不是BPD极早产儿发生Ⅲ度BP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极早产儿发生BP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出生窒息及EOS发生率,优化呼吸支持策略,增加生后第3~5天肠内液体摄入量,有望降低极早产儿BPD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的经会阴认知融合活检(COG-TB)和经会阴软件融合活检(FUS-TB)对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会阴靶向活检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初次活检,且PSA≤20 ng/ml,均行双参数磁共振(bpMRI)检查,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评分均≥3分。其中67例行COG-TB,90例行FUS-TB。COG-TB与FUS-TB患者的年龄[(70.78±8.86)岁与(70.52±8.79)岁]、体质指数[(24.36±2.69)kg/m2与(24.14±3.15)kg/m2]、前列腺体积[36.69(27.52,47.40)cm3与38.81(28.80,53.46)cm3]、PSA [8.27(6.06,11.65)ng/ml与8.88(6.40,13.54)ng/ml]、PSAD[0.23(0.15,0.36)ng/ml2与0.21(0.14,0.34)ng/ml2]、直肠指检异常率[23.9%(16/67)与18.9%(17/9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G-TB患者中PI-RADS评分3、4、5分者分别为24、24、19例,FUS-TB患者分别为21、42、2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前列腺癌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并比较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评分升级率。结果COG-TB与FUS-TB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1%(51/67)与68.9%(62/90),P=0.32]; COG-TB与FUS-TB在PSA<10ng/ml[69.1%(29/42)与57.1%(28/49)]和10~20ng/ml[88.0%(22/25)与82.9%(34/41)]患者中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PI-RADS评分3分[45.8%(11/24)与23.8%(5/21)]、4分[91.7%(22/24)与81.0%(34/42)]、5分[94.7%(18/19)与85.2%(23/27)]患者中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G-TB和FUS-TB对CsPCa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2%(39/67)与50.0%(45/90),P=0.31];COG-TB和FUS-TB在PSA<10ng/ml[45.2%(19/42)与36.7%(18/49)]和10~20ng/ml[80.0%(20/25)与65.9%(27/41)]患者中CsPCa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在PI-RADS评分3分[29.2%(7/24)与9.5%(2/21)]、4分[66.7%(16/24)与57.1%(24/42)]、5分[84.2%(16/19)与70.4%(19/27)]患者中CsPCa检出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G-TB和FUS-TB患者RP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9%(13/45)与26.2%(11/42),P=0.78]。结论对于PSA≤20 ng/ml且PI-RADS评分≥3分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FUS-TB或COG-TB在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以及RP术后Gleasm评分升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式均可作为前列腺活检的良好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模式肺康复计划对小儿哮喘中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78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89例)与对照组(89例)。干预组男42例,女47例,年龄(7.57±1.73)岁;对照组男45例,女44例,年龄(7.68±1.82)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多模式肺康复计划,包括呼吸锻炼、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及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运动耐力、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1年内住院次数及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6 min步行距离(6MWD)、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1 s率(FEV1/FVC)分别为(376.14±14.68)m、(2.69±0.46)L、(1.74±0.23)L和(79.02±8.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8.42±12.51)m、(2.43±0.49)L、(1.59±0.19)L和(72.63±8.29)%(均P<0.05);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为(21.69±4.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3±3.87)分(P<0.05),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为(44.65±10.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67±11.18)分(P<0.05)。随访期间,干预组住院次数及急性发作次数分别为(1.84±0.91)次、(2.64±1.26)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6±1.04)次、(4.28±1.37)次(均P<0.05)。结论多模式肺康复计划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运动耐力、肺功能相关指标,提升患儿哮喘控制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其后期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的入组率、变异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施行临床路径5年来各年入组率、完成率、变异及变异原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实施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后的相关数据,以分析入组率、完成率、变异及相关原因。结果1.至2016年底,纳入研究的13家医院中11家医院施行临床路径达5年,1家施行3年,1家施行2年。2.11家外院提供了入组率,实施临床路径来入组率<50%的有2家医院,入组率>80%的有9家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各年完成率≥75%,提供了数据的8家外院完成率基本>70%。3.北京儿童医院实施临床路径5年以来总计入组427例,变异93例(变异率21.78%)。外院有5家医院从实施临床路径来变异率即保持在<15%的水平;3家医院随实施年限增加变异率逐年下降,由不合格到合格;1家医院先反弹后控制;1家医院变异率增加27.65%;1家医院变异率先控制后反弹;1家医院变异率始终>15%。变异的最主要原因为合并症、并发症、病情进展或入院后修正第一诊断等疾病因素。结论各地完成率均达到要求,入组率有待提高,变异率差异大,临床路径的推行需加强监控及进一步优化。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的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评分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51例HCC患者为建模队列,回顾性收集同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57例HCC患者作为独立验证队列。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测量肿瘤最大径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基于Gd-EOB-DTPA增强MRI,观察肿瘤形态、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PTLI)、包膜、瘤内动脉、瘤内脂肪、瘤内出血、瘤内坏死。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在建模队列中获得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权重值为每个因素分配分值,建立术前预测MVI的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评分阈值,并在独立验证队列中验证该评分模型预测MVI的效能。结果建模队列中MVI阳性组98例、MVI阴性组153例,验证队列中MVI阳性组16例、MVI阴性组41例。经logistic分析,肿瘤最大径>3.66 cm(OR 3.654,95%CI 1.902~7.018)、肝胆期PTLI(OR 9.235,95%CI 4.833~16.896)和包膜不完整(OR 6.266,95%CI 1.993~9.345)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权重值,分别赋分值为3、4、2分,总分为0~9分。在验证队列中,ROC曲线分析显示,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95%CI 0.815~0.974,P=0.001),以评分>4分为阈值时,模型预测MVI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2%、81.3%、85.4%。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评分模型为术前预测HCC病灶MVI提供了便捷、可靠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低表达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脱氢表雄酮皮下注射法构建40只PCOS小鼠模型,40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油剂。通过发情周期变化和卵巢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模型构建效果,超数排卵获取模型鼠的MII期卵母细胞,胞质内注射miR-320-3p模拟物(miR-320-3p mimics)或阴性对照物(negative control,NC),分为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①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三组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中miR-320-3p的表达;②三组MⅡ期卵母细胞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收集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于受精后48 h、84 h记录4-细胞期胚胎和囊胚的数量。③三组囊胚分别进行滋养外胚层分子标志物CDX2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细胞凋亡检测,统计各组总细胞数、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TE)细胞数、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数和凋亡细胞数;④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三组4-细胞胚胎中miR-320-3p的靶基因(Ulk1、Pbx3、Kdm5b、Satb2)及发育相关基因(Pou5f1、Myc、Klf4、Ago2、Dppa3、Wdr5)的表达变化。结果①qRT-PCR显示,与对照+NC组相比,PCOS+NC组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表达相对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miR-320-3p表达量显著多于PCOS+NC组(P=0.002);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②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的4-细胞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三组囊胚形成率分别是75.89%(85/112)、59.22%(61/103)、72.64%(77/106),与对照+NC组相比,PCOS+NC组囊胚率显著降低(P=0.009);与PCOS+NC组相比,PCOS+miR-320-3p mimics组囊胚率显著升高(P=0.041)。③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囊胚的总细胞数分别是85.81±9.26、67.29±7.07、82.71±8.40,TE细胞数分别是69.19±7.01、52.38±6.34、65.38±8.30,ICM细胞数分别是17.62±3.60、14.90±2.39、17.29±3.90,凋亡细胞数分别是8.64±2.80、11.73±2.07、9.55±2.81,凋亡率分别是9.64%±2.78%、16.68%±2.81%、11.18%±2.61%。对照+NC组囊胚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数均显著多于PCOS+NC组(P<0.001、P<0.001、P=0.011),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COS+NC组(均P<0.001);PCOS+miR-320-3p mimics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数也均显著多于PCOS+NC组(P<0.001、P<0.001、P=0.025),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COS+NC组(P=0.007、P<0.001)。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囊胚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TE/ICM的比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对照+NC组相比,Ulk1、Pbx3、Myc、Dppa3在PCOS+NC组4-细胞胚胎中相对表达下调(P=0.012、P=0.002、P<0.001、P=0.001),Kdm5b、Satb2相对表达上调(P<0.001、P<0.001);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相比,Ulk1、Pbx3、Myc、Dppa3在PCOS+NC组4-细胞胚胎中相对表达下调(P=0.005、P=0.001、P=0.001、P=0.004),Kdm5b、Satb2相对表达上调(P<0.001、P=0.001),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NC组相比,Wdr5在PCOS+NC组和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相对表达均上调(P=0.001、P=0.003),PCOS+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u5f1、Klf4、Ago2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OS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低表达影响胚胎植入前的囊胚形成率和囊胚质量,PCOS卵母细胞中补偿miR-320-3p能够改善胚胎发育潜能,提高胚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