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足外科微型移植是修复手、足面部缺损、烧伤后瘢痕及须梗趾衰退的重要技术。本论文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手足外科微型移植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归纳出了一套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程序。首先,术前护理强调病人的心理疏导,进行相关知识宣教,让病人充分了解并信任手术过程,降低其术前恐惧症状的发生;术后护理则重在观察的血运情况,防治手术并发症,谨慎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手术部位的状态,并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通过严密的护理观察和科学的控制干预,能大幅度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部位的恢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为手足外科微型移植手术术后康复提供了有益的护理参考。

  • 标签: 微型皮瓣移植 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心理疏导 术后并发症观察 康复护理参考
  • 简介:摘要目的经穿刺气管切开(PDT)是一种微创、快捷、安全的急救技术,是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的新方法。我科近年来施行PDT2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与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相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易于床边实施,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气管切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危重患者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肝细胞肝癌(HCC)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骨骼是HCC常见的肝外转移部位。HCC骨转移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且缩短生存时间,但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从HC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预后影响因素及诊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转移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24例,女69例,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CI为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 cm3。处方剂量以60 Gy分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 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 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 标签: 肿瘤转移,肺/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大分割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前瞻性分析脑膜转移瘤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93例脑膜转移瘤患者,接受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实施的全脑放疗、局部推量和/或全脊髓照射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记录临床症状、磁共振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液体活检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次要研究终点为局部控制(LC)、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及脑转移专项生存(BM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主要原发病为非小细胞肺癌。全组接受全脑放疗±局部推量(中位剂量分别为40 Gy分20次、60 Gy分20次)或全脑、全脊髓照射(中位剂量分别为40 Gy分20次或50 Gy分25次、36 Gy分20次)。20例找到肿瘤细胞并行鞘注化疗;63例接受靶向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3.8个月,1年OS、LC及IPFS分别为62%、77%及53%。中位生存时间15.9个月,中位BMSS时间42.2个月。3-4级不良反应少见,仅观察到8例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精准放疗结合鞘注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延长脑膜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肿瘤转移,脑膜/螺旋断层疗法 综合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1例42岁男性患者因醉酒后摔伤,伤口污染严重,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预防感染。首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约2 min(注入药液约4 ml)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12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测不到,血氧饱和度0.80。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并给予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抗过敏治疗。2 min后,患者心率降至50次/min,呼吸减弱至8次/min,皮肤紫绀。诊断为过敏性休克,Ⅱ型呼吸衰竭。立即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气囊辅助通气,去甲肾上腺素抗休克。3 h后,患者出现茶色尿,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清酐升高;肌酸激酶峰值达17 160 U/L,肌红蛋白>3 000 μg/L,血清酐峰值达492 μmol/L,考虑横纹溶解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给予血液滤过、血浆输注、纠正酸中毒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10 h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继续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逐渐好转。34 d后,患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酐均恢复至正常值。38 d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撤离呼吸机。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过敏反应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经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采用冠状动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 for injection,rhPro-UK)对患者出血程度、血浆纤溶因子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治疗的124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1例。均采取血栓抽吸,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25 μg/kg的替罗非班,观察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20 mg的rhPro-UK,之后两组均行急诊PCI治疗。记录两组STEMI患者的出血程度、心肌微循环指标、血浆纤溶因子变化、血管再通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磷酸酸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MB,CK-MB)峰值(184.64±21.47)U/L及CK-MB峰值时间(14.32±2.02) h显著低于对照组[(258.94±31.64) U/L)、(16.58±2.09)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45、t=6.123,P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uman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0.85±0.28) kU/L显著高于对照组(0.74±0.24) kU/L,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huma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0.16±0.05) kU/L较对照组(0.32±0.08) kU/L显著下降(t=2.345,P=0.021;t=13.401,P<0.001);ST段完全回落观察组77.78%(49/63)明显高于对照组54.10%(33/61)(Z=7.758;P=0.005),ST段无回落观察组4.76%(3/63)明显低于对照组19.67%(12/61)(Z=6.480;P=0.011)。观察组治疗后7 d的LVEDD(49.37±3.14) mm、14 d的LVEDD(48.34±3.03) mm、7 d的LVESD(33.19±2.23) mm、14 d的LVESD(32.05±2.23) mm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 d的LVEDD(50.64±3.03) mm、14 d的LVEDD(49.66±2.83) mm、治疗后7 d的LVESD(34.86±1.73) mm、14 d的LVESD(33.74±1.9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治疗后7 d的LVEF(56.32±4.97)%、14 d的LVEF(59.23±5.11)%、治疗后7 d的CI(3.65±0.22) L/(min·m2)、14 d的CI(3.76±0.21) L/(min·m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 d的LVEF(54.46±4.87)%、14 d的LVEF(57.18±4.33)%、治疗后7 d的CI(3.48±0.25) L/(min·m2)、14 d的CI(3.56±0.24) L/(min·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中冠状动脉注射rhPro-UK较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改善总出血率、血管再通率,显著改善血浆纤溶因子、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为治疗STEMI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出血程度 血浆纤溶因子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MRI指标,提高通过MRI进行T1~2期直肠癌治疗前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1~2期直肠癌的患者327例,术前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淋巴结转移组(N+组)5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N-组)270例。由两位影像科医师阅片,收集影像学资料。就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和MRI特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回归模型的诊断效果。结果327例患者中,MR-N评价阳性6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评价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45.6%,特异度为84.8%,准确率为78.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形态(P=0.002)、肿瘤是否含黏液成分(P<0.001)和MR-N评价(P<0.001)是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应用该回归模型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 CI:0.720~0.852)。结论联合应用肿瘤形态、肿瘤是否含黏液成分及MR-N评价3项指标可以提高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早期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MRI指标,提高通过MRI进行T1~2期直肠癌治疗前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1~2期直肠癌的患者327例,术前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淋巴结转移组(N+组)5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N-组)270例。由两位影像科医师阅片,收集影像学资料。就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和MRI特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回归模型的诊断效果。结果327例患者中,MR-N评价阳性6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评价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45.6%,特异度为84.8%,准确率为78.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形态(P=0.002)、肿瘤是否含黏液成分(P<0.001)和MR-N评价(P<0.001)是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应用该回归模型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 CI:0.720~0.852)。结论联合应用肿瘤形态、肿瘤是否含黏液成分及MR-N评价3项指标可以提高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准确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早期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优化围期麻醉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优化围期麻醉护理。记录两组围期恢复指标与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研究组Steward苏醒评分、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围期麻醉护理能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确保其苏醒期生命体征稳定,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围术期麻醉护理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46例患者分别成立两组,对照组23例与实验组23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将两组间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首先考虑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进行治疗,其能有效缩短患者排气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子宫肌瘤 开腹手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肩周炎采取肌肉能量技术与关节松动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肩周炎患者80人作为样本对象,将80名患者利用随机采样法进行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分类,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选择肌肉能量技术联合关节松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活动功能改善与肩关节前屈活动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干预后活动功能与肩关节前屈活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肉能量技术结合关节松动在肩周炎治疗中,进一步改善了患者活动功能与肩关节前屈活动功能。

  • 标签: 肌肉能量技术 关节松动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对中发现的隐匿性疝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治疗。34例小儿斜疝采用内侧脐壁内环修补,1例小儿直疝采用内侧脐皱襞修补直疝三角区和内环区。双侧斜疝患儿手部手术时间20~24分钟,单侧斜疝患儿手部手术时间10~18分钟,1例术后1年复发,1例发生轻度阴囊水肿,均无伤口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是治疗小儿疝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疝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