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眼底出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门诊2021-2023年接收的3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中成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对数视力明显提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眼底出血相对面积明显缩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出血效果较显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恢复视力功能,提高视力水平,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 标签: 中医 辨证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出血 对数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眼科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在接受玻璃体注药术、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恢复术前呼吸状态的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手术的ROP早产儿临床资料。在接受玻璃体注药术、激光光凝术治疗后恢复术前呼吸状态根据ROP术后48 h内是否恢复呼吸基线将患儿分为恢复基线组和未恢复基线组。收集相关病历资料,包括术前呼吸基线和术后(24 h、48 h、72 h、96 h、5 d和7 d)的呼吸状态,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手术时矫正胎龄,手术时体重,激光点数,手术地点。分析所有早产儿在ROP手术后恢复到术前呼吸基线的时间及影响因素。连续变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 精确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6例ROP患儿,其中157例患儿在接受治疗48 h内未恢复到术前呼吸基线。术后48 h内未恢复基线组患儿的来源、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手术时矫正胎龄、手术时体重、术前呼吸支持比例与48 h内恢复基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的手术方式及手术地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药术组患儿在24 h、48 h、72 h、96 h时恢复呼吸基线比例与光凝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7%比14%,82比33%,86%比58%,89%比76%;均P<0.01),在治疗后5 d和7 d 2组患儿回基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比86%,95%比92%;均P>0.05)。在治疗48 h后未恢复呼吸基线的157例患儿中,108例(68.8%)需额外给氧,而153例(98.5%)需要更密集的呼吸支持方法(P<0.001)。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接受光凝术治疗的患儿在48 h内恢复呼吸基线的可能性较注药术患儿小(OR=0.099,95%CI:0.060~0.164),其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矫正胎龄小(OR=1.147,95%CI:1.009~1.302)。结论ROP患儿接受玻璃体内注药术较接受激光光凝术在术后能更快回到呼吸基线状态,且差异持续最多4 d。接受光凝术治疗的患儿手术时矫正胎龄越小,在48 h内恢复呼吸基线的可能性越小。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 玻璃体内注药 呼吸基线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5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5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在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探讨研究的65例患者中,通过相应的综合护理方式以及治疗后,一共有43例患者完全治愈,有12例患者得到了有效好转,还有3例患者死亡,最后的7例患者因为经济原因自动表示出院。结论在治疗脑动脉瘤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患者再次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2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与消化内镜治疗,并对比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出血控制情况,观察组的出血控制时间以及彻底止血时间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生存质量
  • 作者: 张静 王雪松 王洪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00029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853,滨州医学院附属滨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省惠民市 251700,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85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 1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治疗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所致家族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滨州医学院附属滨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27例HHT所致家族性鼻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55.3±11.2)岁。按5 mg/kg体重计算贝伐珠单抗剂量,观察第一次用贝伐珠单抗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全身症状自我评分;用鼻出血严重程度量表(epistaxis severity score,ESS)对治疗前后患者的6个问题(鼻出血频率、持续时间、出血强度、治疗需求、是否贫血、是否输血)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第一次贝伐珠单抗治疗1个月后,27例患者中22例自诉鼻出血严重程度明显改善,5例自诉治疗效果不显著,治疗有效率81.5%(22/27)。用药效果显著的22例患者疗效维持时间5~24个月,中位时间11.23个月。全身症状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2.55)分比(8.19±1.47)分,t=9.708,P<0.01]。ESS的6个问题的得分及ESS标准化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鼻出血频率(1.78±1.22)分比(3.44±0.80)分,t=6.814,P<0.01;出血持续时间(0.85±0.91)分比(3.00±0.73)分,t=8.845,P<0.01;出血强度(0.19±0.40)分比(1.00±0.00)分,t=10.696,P<0.01;治疗需求(0.22±0.42)分比(1.00±0.00)分,t=9.539,P<0.01;是否贫血(0.41±0.50)分比(0.89±0.32)分,t=4.914,P<0.01;是否输血(0.11±0.32)分比(0.41±0.50)分,t=3.309,P<0.01;ESS标准化评分(2.50±2.45)分比(7.60±1.30)分,t=9.344,P<0.01]。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48±24.31) g/L比(73.07±23.71) g/L,t=6.864,P<0.01]。27例患者中HHT1型(ENG基因)8例,HHT2型(ACVRL1基因)19例;药物应用后鼻出血改善持续时间前者为(4.76±5.12)个月,后者为(7.60±10.84)个月,后者长于前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ESS评分在两组基因型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用药治疗后2例女性患者出现停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贝伐珠单抗静脉滴注治疗HHT所致家族性鼻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毛细血管扩张,遗传性出血性 鼻出血 贝伐珠单抗 鼻出血严重程度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治疗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的有效性和出血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3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5例确诊或疑似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DBE治疗组(Yano分型1a型和1b型患者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Yano分型2型和3型患者采用钛夹夹闭联合黏膜下注入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和无DBE治疗组(采用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输血、补充铁剂等传统治疗)。比较DBE治疗组与无DBE治疗组的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DBE治疗小肠单发与多发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出血复发情况。对出血复发与无出血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例(单发血管性病变25例,多发血管性病变19例)患者明确诊断小肠血管性病变并采用DBE治疗(DBE治疗组),21例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予传统治疗(无DBE治疗组)。DBE治疗组中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出血复发率低于无DBE治疗组中的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DBE治疗组中小肠多发血管性病变患者[24.0%(6/25)比71.4%(15/21)、1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8、6.848,P=0.001、0.0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复发与无出血复发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病程中输血、合并高血压、合并瓣膜性心脏病、DBE治疗的比例比较[69.7%(23/33)比37.5%(12/32)、51.5%(17/33)比18.8%(6/32)、42.4%(14/33)比12.5%(4/32)、54.5%(18/33)比81.2%(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77、7.628、7.265、5.29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中输血(OR=3.736,95%CI 1.082~12.898,P=0.037)、合并瓣膜性心脏病(OR=4.916,95%CI 1.107~21.829,P=0.036)是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DBE治疗是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出血复发的保护因素(OR=0.214,95%CI 0.057~0.808,P=0.023)。结论DBE治疗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有效,尤其对于单发血管性病变效果更明显。合并瓣膜性心脏病、病程中输血是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血管性病变 内镜下治疗 出血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给予宫缩素治疗,观察组15例,给予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比较,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出现寒颤、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3.33%,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缩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缩素 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约为1/5000,其特征是多发的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s,VMs)。VMs可导致急性和慢性大量出血、动静脉畸形等并发症。2009年首版HHT诊断和治疗国际指南发布,为HHT的诊断、并发症的预防、症状的治疗建立循证共识和指南。第2版指南由来自15个国家的55位专家针对6个优先主题领域(鼻出血、胃肠道出血、贫血和缺铁、肝脏VMs、儿科管理、妊娠和分娩)提出许多新建议。这些建议突出了第1版国际HHT指南的新证据,并在3个新领域(贫血和缺铁、儿科管理、妊娠和分娩)提出了指导意见。

  • 标签: 指南 鼻出血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在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产妇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临床上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本文主要对具体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干预。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心理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护理措施及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是消化道出血常见护理措施,患者在接受一系列护理干预后,其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结论: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而言,想要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就需辅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临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护理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异常子宫出血采用宫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检查法,比较两组检查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诊断符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符合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经济安全,准确率较高,可以对临床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有很大帮助。

  • 标签: 宫腔镜 诊断 异常子宫出血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结合患者病情,细心做好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卫生保健宣教。结果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规律性药物治疗及科学的人性化护理,可使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恢复健康,痊愈出院。

  • 标签: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与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数56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3月~2020年5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28例)与对照组(n=28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护理,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运用内科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提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护理,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在高危妊娠孕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孕产妇10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50例给予系统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产后的出血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81.67%高(P<0.05);研究组孕产妇产后2h、5h、24h的出血量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在高危妊娠孕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高危妊娠孕产妇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清醒时间延长,生活改善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

  • 标签: 急性期脑出血 程序化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综合气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间60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气道护理干预),各3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高于观察组的6.67%,(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等评分比对照组高,( P <0. 05) 。结论在脑出血患者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后,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综合气道护理干预 脑出血术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整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止血时间、护理前和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结果;低氧血症、出血性休克等不良事件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止血时间、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结果比对照组好,P<0.05。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2±4.14分优于对照组82.45±4.10分,观察组止血时间1.45±0.10d短于对照组3.45±1.10d,护理之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结果分别是65.67±7.81分、65.23±7.45分,护理之后观察组是21.61±2.81分、45.21±5.26分。观察组低氧血症、出血性休克等不良事件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确切,可加速止血,减轻患者焦虑,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全过程精细化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过程精细化护理,对两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实施全过程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可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及其不同亚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HT定义为AIS发病后7 d内CT复查发现的颅内出血,并参考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ECASS)-Ⅱ分型标准进一步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 PH)。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5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22例患者,男性478例(58.2%),年龄(60.6±10.6)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中位数8分(四分位数间距6~12分)。282例(34.4%)发生HT,447例(54.4%)转归不良。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1[优势比(odds ratio, OR)2.46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85~4.712;P=0.007]、PH-2(OR 5.291,95% CI 1.178~23.758;P=0.030)、入院时血糖(OR 1.063,95% CI 1.018~1.109;P =0.005)以及基线NIHSS评分(OR 1.124,95% CI 1.076~1.175;P<0.001)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不同HT亚型对AIS患者转归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PH-1和PH-2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出血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肿瘤内科治疗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因 进行分析研究 ,总结防治经验。方法选取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 441 例患者,患者入院后根据治疗目的安排制定护理计划,并发症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出现并发症后,对症治疗。记录患者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 64 . 40% ,出现并发症 619 例次,并发症人均 (1 . 40±0 . 25) 例次,日例次率 8%; 常见的并发症有口腔黏膜炎、发热、便秘、恶心呕吐、出血、感染 ; 有并发症者放化疗联合比例、腹部肿瘤比例、年龄均高于无并发症者,有并发症治疗前 KPS 评分低于无并发症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结论肿瘤内科治疗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并非不可预防,部分并发症具有致死性,如深静脉血栓,除积极对症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体能状态,改善免疫功能。

  • 标签: 肿瘤内科 并发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