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内131I的活度,并估算年待积有效剂量,分析碘治疗人员的内照射现状。方法选择甲状腺内照射碘测量仪,对山东省6家医院进行调查并进行甲状腺131I活度测量,得出6家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的检出率和活度值,进而计算摄入量和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6家医院共有63名碘治疗工作人员接受测量,其中有52人甲状腺内检测到131I,检出率83%,测得131I活度大多低于200 Bq。估算的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为0.23~7.78 mSv,其中有84.6%的人年待积有效剂量<2 mSv。结论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应进行常规内照射个人监测,各医院在辐射防护制度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151例,根据是否发生IP,将患者分为IP组和非IP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线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IP组和非IP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对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与IP的发生关系进行分析。绘制筛选的指标预测IP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效能。结果DLBCL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后IP的发生率为9.3%(14/151)。初诊时IP组淋巴细胞计数(LYM)高于非IP组[1.60×109/L(1.40×109/L,2.51×109/L)比1.28×109/L(0.89×109/L,1.78×109/L),U=-2.194,P=0.028],两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血清清蛋白(ALB)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IP组第4个周期治疗前比较,IP组发生IP时的LYM和ALB降低[0.72×109/L(0.46×109/L,0.92×109/L)比0.93×109/L(0.71×109/L,1.15×109/L),32.9 g/L(28.6 g/L,34.9 g/L)比40.3 g/L(36.1 g/L,43.1 g/L)],LDH和α-HBDH升高[332 U/L(255 U/L,396 U/L)比233 U/L(200 U/L,286 U/L),277 U/L(206 U/L,315 U/L)比189 U/L(159 U/L,229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组CRP升高患者比例较非IP组高[100.0%(14/14)比56.9%(78/137),P=0.001]。LYM、ALB、LDH、α-HBDH单独预测I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8、0.820、0.789和0.802,ALB、LDH和α-HBDH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4.6 g/L、241 U/L、199 U/L,ALB预测IP发生的灵敏度最高(81.8%);ALB+LDH、ALB+α-HBDH、LDH+α-HBDH、ALB+LDH+α-HBDH预测I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44、0.777、0.851,LDH+α-HBDH预测灵敏度最高(92.9%),但特异度低(53.3%),ALB+LDH、ALB+LDH+α-HBDH预测灵敏度(均78.6%)和特异度(均86.1%)均较高。结论DLBCL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期间有发生IP的风险。初诊时LYM增高可能是IP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中LYM、ALB、LDH、α-HBDH、CRP的变化与IP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ALB、LDH和α-HBDH对IP的发生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的家庭赋权方案联合舌三针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家庭赋权方案联合舌三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状况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评分和脑卒中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微型营养评定得分、血清白蛋与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家庭赋权方案联合舌三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较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对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调查3家医院共56例ERCP手术,并记录管电压、管电流、透视时间、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等信息,根据每例测量的DAP,选择DAP值中最大值、中位值和最小值的3例ERCP手术,以这3例手术分别作为仿真人体模型实验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拟ERCP介入诊疗手术,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热释光剂量计,通过模拟测量得到器官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3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2.69、11.52和39.27 mSv。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间有效剂量相差约14倍。3个组的吸收剂量最大值都集中在照射野范围内的器官。结论ERCP体模实验不同组的受照剂量差距较大,对比其他介入诊疗程序的体模实验,属于高剂量的诊疗类型。建议合理并安全地运用介入诊疗,优化患者的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选择性肾动脉弹簧圈栓塞术(SRACE)治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严重出血的时机选择、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9年3月38例PCNL后严重出血患者的出血特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栓塞后肾功能检测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7例未观察到确切出血点,31例DSA表现为肾动脉性出血,其中动脉撕裂6例,单纯假性动脉瘤(PA)17例,动静脉瘘(AVF)4例,PA合并AVF 4例。根据肾脏血管解剖位置定位,肾动脉上极支出血4例,中极支出血9例,下极支出血18例。急性出血2例,其中1例经SRACE联合输血等治疗后未能有效控制出血而行患肾切除术,迟发性出血20例,缓慢持续性出血16例。31例患者中30例成功栓塞,成功率为96.8%。SRACE术前与术后的肾小球滤过率(P=0.173)、血清尿素氮(P=0.969)、血清肌酐(P=0.1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出血应尽快行DSA明确诊断后行栓塞治疗,迟发性及缓慢持续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DSA/SRACE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SRACE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SMP)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在小儿肾结石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超声引导下行SMP和MPCNL治疗40例肾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SMP组(18例)和MPCNL组(22例)。SMP组男14例,女4例;年龄(7.9±4.4)岁;结石大小(15.41±5.63)mm。MPCNL组男14例,女8例;年龄(8.62±3.41)岁;结石大小(16.77±3.59)mm。对两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特点。结果SMP组建立经皮肾通道时间为(10.75±2.70)min,较MPCNL组(19.68±6.95)min短,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SMP组与MPCNL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3.33%(15/18)和81.81%(18/22),手术时间分别为(83.33±46.72)min和(101.36±38.91)min,术后血红蛋白损失量分别为(7.59±7.51)g/L和(7.75±8.77)g/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SMP组出现Clavien Ⅰ级并发症1例(5.55%),MPCNL组5例(22.72%),均为术后发热,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无Clavien Ⅱ、Ⅲ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术后B型超声随访1~2年,两组均无肾积水、肾萎缩病例。结论SMP与MPCNL对于儿童肾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微创碎石方法。但SMP与MPCNL相比,通道更小,镜体纤细,更适合婴幼儿或盏颈狭小、下盏结石的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