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那度胺(LEN)联合替莫唑胺(TMZ)对TMZ耐药性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系U251/TR细胞增殖、侵袭、耐药性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方法将前期应用分步诱导法成功构建的U251/TR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LEN组、TMZ组及LEN+TMZ组,其中DMSO组不进行任何药物干预,LEN组、TMZ组、LEN+TMZ组分别按LEN 100 μmol/L、TMZ 200 μmol/L、LEN 100 μmol/L+TMZ 200 μmol/L浓度处理U251/TR细胞(给药1次/24 h)。处理后24、48、72、96 h时,采用磺酰罗丹明B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处理后96 h时,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MGMT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MGMT mRNA水平,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处理后24、48、72、96 h时,LEN+TMZ组的细胞增殖率较TMZ组、LEN组、DMSO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96 h时,LEN+TMZ组的穿膜细胞数较其他3组均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较其他3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组及LEN+TMZ组细胞中MGMT蛋白、mRNA水平较LEN组、DMSO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组及LEN+TMZ组中胞浆内MGMT表达呈强阳性或中等阳性的细胞数量较LEN组、DMSO组明显更少,MGMT荧光强度(+)较LEN组(+++)、DMSO组(+++)明显减弱。各组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均为未甲基化状态。结论LEN单药对U251/TR细胞的增殖、侵袭无明显抑制作用,而LEN联合TMZ能抑制该细胞的增殖、侵袭并逆转其耐药性,但其机制与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改变无关。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HIV-1核酸定量检测在HIV-1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和阴性样本中的应用,为艾滋病及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4例HIV-1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和阴性样本进行核酸定量检测,通过随访分别进行HIV-1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定量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其感染状况。结果:204例样本中,抗体不确定样本9I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53例,低于检测线38例。抗体阴性样本II3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2例,低于检测线111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55中随访检测38例,抗体阳转38例占I00%,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38例占100%,失访17例。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线的149例中,未见阳转病例,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线149例。结论:核酸检测作为补充试验的其中之一,在HIV-1抗体不确定和阴性样本中采用核酸定量检测有助于更快、更早对个体艾滋病感染者进行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起河南省2021年11月COVID-19暴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收集病例急性期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SARS-CoV-2核酸进行检测。选取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进行高通量基因序列测定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核酸检测显示,70例阳性标本ORF1ab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6.41(15.58~39.27),N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4.43(12.04~39.74)。测序结果显示,同武汉参考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测序成功的63例本土病例SARS-CoV-2基因组序列存在47~49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共享47个突变位点和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其中S蛋白区核苷酸突变位点9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为12个。指示病例与河南省10月14日俄罗斯输入病例和江西省10月本土病例共享47个突变位点,基因组高度同源,属于VOC/Delta变异株(AY.122进化分支)。结论应对境外输入性COVID-19进行持续监测,适当延长隔离观察期限,降低输入性COVID-19引起本地暴发与流行的风险;通过分析病毒基因组特征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进行快速溯源,为我省后续精准防控提供有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标本高效快速分离培养头皮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收集3例头部色素痣、6例皮脂腺痣患者切除术后废弃的含毛皮肤标本,大小为0.5 cm × 0.5 cm ~ 0.5 cm × 1 cm。剪下含有毛囊的皮下脂肪层,用眼科镊分选出其中的毛囊,0.6%分离酶Ⅱ消化30 min,然后采用0.2%胶原酶Ⅳ 37 ℃消化30 ~ 60 min,离心获得毛乳头。对分离的毛乳头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培养、传代、鉴定毛乳头细胞。结果小标本二步酶消化法分离的头皮毛乳头镜下呈倒梨形,形态完整,部分可见残留真皮鞘,而一步酶消化法未分离出毛乳头。小标本二步酶消化法毛乳头分离率为60.8% ± 2.1%,72 h毛乳头细胞贴壁率为86.6% ± 3.9%,细胞迁出时间0.5 ~ 3.0 d,实验总操作时间2.0 ~ 3.0 h,实际操作时间1.0 ~ 1.5 h。小标本二步酶消化法分离的头皮毛乳头细胞早期可呈凝集性生长,从第9代细胞开始呈非凝集性生长。结论小标本二步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分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协同靶向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改善脑创伤(trauma brain injury,TBI)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1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QP-4 RNAi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8只。采用液压打击法建立大鼠TBI模型,构建靶向AQP-4的RNAi质粒;大鼠按照分组给予相应方式的干预后,于术后7 d、21 d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分);术后21~25 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每日逃避潜伏期;Evans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术后7 d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半胱天冬酶-3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脑组织AQP-4的mRNA表达水平;TUNEL法及Annexin V法检测脑细胞凋亡率。采用SPSS 23.0及Graphpad Prism 7.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多样本行单因素方差分析,Morris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mNSS评分结果显示,术后7 d,21 d,各组间m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9,7.59,均P=0.01),各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理想(7 d:t=3.98,-7.75;21 d:t=47.82,7.94,均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大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逃避潜伏期的时间及组别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1.83,8.42;均P>0.05),术后第24天和第25天,联合治疗组逃避潜伏期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均好于其他各组(均P<0.05)。Evans蓝染色显示,AQP-4 RNAi组、高压氧组、联合治疗组Evans蓝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最低(t=6.19,P<0.05)。干湿比重法结果显示,脑组织含水量以联合治疗组[(68.15±1.52)% ]最低(P<0.05),AQP-4 RNAi组[(76.71±1.06)% ]低于高压氧组[(80.23±1.43)%](t=4.3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AQP-4、Caspase-3、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均P<0.05),而Bcl-2表达增加(P<0.05)。RT-PCR结果(灰度值比)显示,AQP-4 RNAi组(0.61±0.21)、高压氧组(0.83±0.12)及联合治疗组(0.22±0.05)的AQP-4 mRNA水平与对照组(1.31±0.25)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05,P<0.05),AQP-4 RNAi组优于高压氧组(t=5.25,P<0.05),以联合治疗组降低最明显(t=58.94,P<0.05)。TUNEL及Annexin V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尤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靶向AQP-4 RNAi技术联合高压氧可有效促进认知功能损害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TBI后脑水肿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 F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提取基因组DNA,Sanger测序法测定F12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采用ClustalX-2.1-win及MutationTaster软件分析变异位点氨基酸的保守性及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12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g.6753-6755delACA纯合缺失变异,导致p.252delAsn;先证者父亲、母亲和弟弟均存在p.252delAsn杂合缺失变异;先证者妹妹为正常野生型。结论p.252delAsn纯合缺失变异是该近亲婚配家系遗传性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坏死性炎症和存在循环ANCA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肾脏和肺部等多个脏器。儿童发病罕见,但其肾脏受累较成人更严重。肾脏受累是小儿AAV长期预后和死亡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报道1例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用于AAV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儿的诱导和维持治疗,并借助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成功案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 COX-2)在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门诊或住院诊治的80例GA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缓解期(Ⅰ组)29例,急性发作期轻度(Ⅱ组)31例、重度(Ⅲ组)20例,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常规实验室指标和血清中IL-1β、COX-2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1β、COX-2与尿酸(uric acid,UA)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和不同疗效的急性发作期GA患者(Ⅱ、Ⅲ组)血清和滑液中IL-1β和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Ⅰ、Ⅱ、Ⅲ组患者IL-1β、COX-2和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Ⅲ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Ⅰ组,Ⅱ组显著高于Ⅰ组;IL-1β、COX-2与U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入院时和治疗3 d、7 d、10 d时,Ⅲ组血清和滑液中IL-1β、COX-2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显效组相比,非显效组治疗14 d时血清和滑液中IL-1β和COX-2水平均显著高于显效组(P<0.05)。结论GA患者血清和滑液中IL-1β、COX-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群体,并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对二者的监测有助于临床疗效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