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阶段,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已经成为当代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素养,以此为基础也推动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可塑性和语言能力发展,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对于英语来说,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融合语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重视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初中英语读写结合就是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将知识学习与灵活运用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高效提升英语核心素养,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文化品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棘突长度与颈椎运动及脊髓型颈椎病发病节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单责任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37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00例,女175例;年龄(50.72±9.39)岁(范围40~60岁)。通过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椎体矢状径、椎管矢状径、颈椎棘突长度、C3~C7曲度及活动度、节段活动度,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判定责任节段。对影像学测量结果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分析颈椎棘突长度的个体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颈椎棘突长度与颈椎运动间的关系。根据有较大个体差异的颈椎棘突长度及对应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情况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得出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进行分组,应用χ2检验及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排除年龄、性别及其他解剖因素的干扰,并比较组间脊髓型颈椎病发病节段的差异,从而分析颈椎棘突长度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节段的关系。结果C6棘突长度为(27.82±6.01)mm,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颈椎棘突长度与节段活动度测量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均P>0.05),C6棘突长度与C6,7节段活动度呈负相关(r=-0.338,P< 0.001),其余棘突长度与节段活动度无相关。C6棘突与C7棘突长度比值(C6/C7)为0.49~1.01,通过ROC曲线确定C6/C7最佳临界值为0.76,以此界值进行分组,即C6/C7<0.76组和C6/C7≥0.76组。相较于C6/C7≥0.76组,C6/C7<0.76组显示更大的C6,7节段活动度(10.11° vs 7.10°,t=7.385,P< 0.001)及更高的C6,7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41.57% vs 22.01%,χ2 = 16.642,P< 0.001,OR= 2.521),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颈椎椎体矢状径、颈椎椎管矢状径、其余棘突长度、C3~C7曲度及活动度、其余节段活动度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6棘突长度与C6,7节段活动度、C6,7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C6棘突长度可作为C6,7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预测因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5/6与C6/7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X线、CT以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两者解剖参数、脊髓压迫的静动态因素及脊髓损害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个病区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C5/6或C6/7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85例。其中C5/6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7例(C5/6组),C6/7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8例(C6/7组)。比较两组患者颈椎X线、CT和MRI测量的影像学指标,包括静态因素(椎间盘退变、黄韧带肥厚、骨赘增生和椎体滑移)、动态因素(颈椎活动度、颈椎节段活动度、椎体不稳和项韧带骨化)、脊髓受压情况(压迫位置、压迫性质、压迫程度和脊髓信号改变)和解剖参数(颈椎曲度、棘突长度和Pavlov比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解剖参数方面,两组间颈椎曲度、棘突长度和Pavlov比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态因素方面,C5/6组椎体滑移发生率高于C6/7组[(21.05%,12/57)比(3.57%,1/28),P<0.05],C5/6组黄韧带肥厚评分低于C6/7组(0.26分比0.89分,P<0.05),两组间骨赘增生和椎间盘退变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态因素方面,C5/6组颈椎活动度大于C6/7组[(47.28±10.33)°比(39.06±6.25)°,P<0.05],C5/6组C5/6节段活动度大于C6/7组C6/7节段[(10.44±3.81)°比(7.69±2.38)°,P<0.05],C5/6组颈椎不稳发生率高于C6/7组[(26.32%,15/57)比(7.14%,2/28),P<0.05],C5/6组项韧带骨化发生率高于C6/7组[(40.35%,23/57)比(17.86%,5/28),P<0.05]。两组间压迫位置和脊髓信号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压迫性质和压迫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5/6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容易发生节段滑移、项韧带骨化和脊髓信号改变,而C6/7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易出现后方黄韧带压迫,提示生物力学因素在两者发病机制中存在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中老年和青年C3,4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单节段C3,4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5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青年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5.8±7.62)岁(范围23~44岁);中老年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53.21±4.14)岁(范围48~60岁);老年组27例,男24例、女3例,年龄(68.04±5.97)岁(范围61~84岁)。分析三组患者临床表现[首发症状、症状、病理体征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的差异;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静态因素(骨赘增生、滑移程度、黄韧带厚度)、动态因素(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单节段活动度、颈椎不稳、颈椎项韧带钙化)、解剖因素(C2~C7 Cobb角、C3~C7 Cobb角、C4~C7 Cobb角、C3椎管径、C4椎管径、C3 Pavlov比值、C4 Pavlov比值)、脊髓压迫(脊髓信号、压迫位置、压迫性质)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及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多以上肢无力为首发症状、下肢无力感及步态异常为主诉,中老年多以上肢麻木为首发症状、上肢麻木无力为主诉,青年组多以上肢疼痛为首发症状、以上肢麻木为主诉,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offmann征和Babinski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老年组较青年组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JOA总评分、运动及下肢运动JO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JOA总评分较青年组低,尤其是运动JOA评分,特别是下肢运动JOA评分更低(P<0.05)。首发症状分布、症状分布、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及膝腱反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因素方面,三组患者滑移和黄韧带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较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易发生滑移(P<0.05);老年组黄韧带厚度为(2.18±0.68)mm,较青年组的(1.60±0.30)mm及中老年组的(1.60±0.62)mm增厚(P<0.05);骨赘增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因素方面,三组患者在C3~C7活动度、C4~C7活动度、C3,4活动度及项韧带钙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C3~C7活动度为22.18°较青年组(9.52°)更大(P<0.05),而老年组C4~C7活动度为9.60°较青年组(18.97°)更小(P<0.05),老年组C3,4活动度为15.30°较青年组(9.97°)更大(P<0.05),老年组较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更易发生项韧带钙化(P<0.05)。C4,5活动度、C5,6活动度、C6,7活动度和颈椎不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压迫方面,三组患者在脊髓压迫性质、压迫位置及MRI T2WI脊髓信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更倾向于前后的骨性压迫;老年组MRI T2WI脊髓信号较青年组更易出现高信号改变(P<0.05)。解剖因素方面,三组患者在C2~C7 Cobb角、C3椎管径及C3 Pavolv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C2~C7 Cobb角为21.06°较青年组(16.45°)更大(P<0.05),老年组C3椎管径为(9.61±0.33)mm,较青年组的(10.38±1.19)mm更小(P<0.05),老年组C3 Pavolv比值为0.52±0.03,较青年组的0.59±0.11减小(P<0.05),其中前凸存在时老年组C4~C7 Cobb角为4.96°±4.05°,较青年组的12.42°±4.83°及中老年组的10.07°±6.14°减小(P<0.05),后凸存在时老年组C4~C7 Cobb角为4.02°±1.19°,较青年组的0.06°±0.01°及中老年组的1.83°±0.93°增大(P<0.05)。C3~C7 Cobb角、C4椎管径及C4 Pavolv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患者C3,4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多由前方椎间盘突出软性压迫所致,多以颈部和上肢疼痛为主诉,脊髓压迫及临床表现相对较轻;而老年患者多为C3,4后滑移,脊髓钳夹型骨性压迫为主,多以上肢麻木为主诉,多伴有步态异常等严重脊髓压迫的临床表现;中老年患者以前方钙化椎间盘突出硬性压迫为主,以上肢麻木为主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