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尿蛋白定量联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评估移植肾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8年6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活体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确诊移植肾IgA肾病受者共115例,基于Lee病理分级标准,分析相关临床指标在评估移植肾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组间对照显示,不同Lee分级者在发病时间、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和eGRF降低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定量(风险比率1.6每增加1 g,95%CI 1.2~2.3)及eGRF降低[风险比率1.1,每降低1 ml/(min·1.73m2),95%CI 1.0~1.1]是移植肾重度损伤(Lee分级Ⅳ~Ⅴ级)的独立预测因子;拟合ROC曲线显示上述两项指标在诊断移植肾重度损伤中具有较高价值(曲线下面积=0.83),结合临床实践,选取尿蛋白定量1.3 g,eGRF下降6.0 ml/(min·1.73m2)为最佳诊断界值,此界值敏感度95.5%,特异度59.1%。结论24 h尿蛋白定量联合eGFR有助于评估移植肾IgA肾病的病理损伤程度,对于重度损伤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探讨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T-ALL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与同期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相比较。治疗方法以柏林法兰克福蒙斯特(BFM)-ALL方案为基础联合化疗,观察患儿的治疗反应及感染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1例T-ALL患儿与333例B-ALL患儿纳入研究,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情况以及初诊白细胞计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LL患儿在诱导治疗第8天泼尼松反应良好率低于B-ALL患儿[78.9%(56/71)比93.4%(311/333),P<0.01],诱导治疗结束时完全缓解(CR)率低于B-ALL患儿[94.4%(67/71)比99.1%(330/333),P=0.023]。至随访截止日期,T-ALL患儿与B-ALL患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14/67)比16.4%(54/330),P=0.369],T-ALL患儿非常早期复发率较B-ALL患儿高[64.3%(9/14)比35.2%(19/54),P=0.049]。T-ALL和B-ALL患儿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2.1±6.4)%、(81.3±2.4)%(P<0.05),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61.0±6.3)%、(71.0±2.7)%(P<0.05)。早/前期T-ALL、皮质T-ALL和成熟T-ALL亚型间OS及E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ETP)-ALL患儿与非ETP-ALL患儿E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T-ALL患儿呼吸道感染率为63.9%(186/291),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43.5%(20/46)。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泼尼松反应不良、诱导治疗第33天骨髓未缓解、复发及脓毒症是T-ALL患儿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后三者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T-ALL患儿预后较B-ALL患儿差,易早期复发。ETP-ALL患儿EFS较差。诱导治疗结束骨髓未缓解、复发及脓毒症为T-ALL患儿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在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2017年住院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55例,分为CVVH组(2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甘露醇及米力农、艾司洛尔等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等治疗,CVVH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时的体温、心率、血压及外周血白细胞、血糖、乳酸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组患儿病情进展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20例3期患儿中,15例进展为4期;CVVH组15例3期患儿中,2例进展为4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49,P<0.01);CVVH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7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2,P=0.350);两组患儿的心率、血压及外周血白细胞、血糖、乳酸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可阻断3期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至4期,缩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简介:摘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心肌缺血的诱发试验。在进行此试验时,可因多种原因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或原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消失。正确认识心肌缺血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助于我们对冠心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造成的危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患雄激素性秃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019年2—3月,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对在职934名医护人员[男550名,女384名,年龄20~55(33.27±6.21)岁]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4名医护人员诊断雄激素性秃发238名,患病率25.48%,其中男175例,占31.25%;女63例,占15.75%,165例(69.33%)雄激素性秃发患者自评精神状况欠佳,126例(52.94%)患者有家族史,有夜班的医护人员患病率226例(26.03%)高于无夜班的医护人员6例(9.09%)。结论医护人员雄激素性秃发发病可能与工作压力、精神紧张、夜班、家族史、饮酒等因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儿童肾移植临床特点与疗效,尤其着眼于器官捐献时代下的转变,并讨论相关临床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9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44例次儿童肾移植资料。受者年龄最小1.8岁,中位年龄12.2岁。原发病主要是原发性或遗传性肾小球肾炎160例(69.0%)和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囊性肾病及其他遗传性肾病55例(23.7%)。死亡供肾42例(17.2%),亲属活体供肾19例(7.8%),器官捐献供肾183例(75.0%)。器官捐献供者中位年龄2岁(0~51岁),中位体重12.0 kg(2.7~72.0 kg)。器官捐献时代下(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170例的免疫诱导方案主要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10例(64.7%)或巴利昔单抗58例(34.1%),维持方案为他克莫司+霉酚酸(MPA)+激素。回顾性分析器官捐献供者儿童肾移植109例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244例儿童肾移植受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8.1%、94.5%、93.4%,移植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2.6%、84.2%、82.0%。10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意外死亡2例(20.0%),肺部感染2例(20.0%),颅内出血2例(20.0%)。33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原因主要是移植肾血管内血栓形成5例(14.3%)和急性排斥反应5例(14.3%)及受者带移植肾功能死亡9例(25.7%)。109例器官捐献供者儿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27例(24.8%),动脉血栓6例(5.5 %),静脉血栓1例(0.9%),移植肾周血肿6例(5.5%),移植肾动脉狭窄10例(9.2%),移植肾输尿管瘘1例(0.9%);急性排斥反应1、3年发生率为17.5%、23.2%。原发病复发率6.9%,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复发3例(42.9%)和IgA肾病复发2例(28.6%)为主。术后1、3年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9%、22.4%,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6.9%、31.7%。除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外,其他受者术后1、2、3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80.3±25.2) ml/(min·1.73 m2)、(81.4±27.8) ml/(min·1.73 m2)、(71.8±27.6) ml/(min·1.73 m2)。结论本中心儿童肾移植取得良好疗效。需继续优化供肾选择策略,同时加强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管理和术后随访,进一步提高长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