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普通人群和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的患者中,糖尿病前期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对前瞻性队列研究或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进行meta分析。数据来源截至2020年4月25日PubMed、EMBASE和Google Scholar等电子数据库。方法如果前瞻性队列研究或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报告了与正常血糖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校正后的全因死亡或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对风险比(RR)、优势比或风险比,该研究则纳入分析。数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RR和95%可信区间(CI)。主要结局是全因死亡率和复合心血管疾病,次要结局包括冠心病和卒中的发生风险。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129项研究,包括10 069 955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普通人群中,中位随访时间9.8年,与正常血糖者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RR 1.13,95%CI 1.10~1.17)、复合CVD(RR 1.15,95%CI 1.11~1.18)、冠心病(RR 1.16,95%CI 1.11~1.21)和卒中(RR 1.14,95%CI 1.08~1.20)的风险均增加。与正常血糖者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复合CVD、冠心病(CHD)和卒中的绝对风险差异分别为9.59(95%CI 7.36~12.51)、8.75(95%CI 6.41~10.49)、6.59(95%CI 4.53~8.65)和3.68(95%CI 2.10~5.26)每10 000人年。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相比,糖耐量异常人群(IGT)具有较高的全因死亡、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中,经过中位随访时间3.2年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全因死亡(RR 1.36,95%CI 1.21~1.54)、复合CVD(RR 1.37,95%CI 1.23~1.53)、冠心病(RR 1.15,95%CI 1.02~1.29)的风险均较正常血糖人群显著增加,但卒中风险未见统计学差异(RR 1.05,95%CI 0.81~1.36)。与正常血糖相比,糖尿病前期中全因死亡、复合CVD、CHD和卒中的绝对风险差异为66.19(95%CI 38.60~99.25),189.77 (95%CI 117.97~271.84),40.62(95%CI 5.42~78.53)和8.54(95%CI 32.43~61.45)每10 000人年。在ASCVD患者中,所有观察的结局在不同定义下的糖尿病前期,风险均无显著异质性(所有P>0.10)。结论在普通人群和ASCVD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均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糖尿病前期的筛查和适当的管理可能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梅毒螺旋体在二期梅毒皮疹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通过组织病理检查,并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确诊的二期梅毒患者41例,分析皮损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结果,并以此为分组依据,分析不同组间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的差异。对连续数据使用t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评估两组间差异;对分类数据使用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组间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检查显示,42份二期梅毒皮损切片中,68.3%存在梅毒螺旋体,主要分布于表皮下部及真皮浅中层。以斑疹为主的二期梅毒疹的梅毒螺旋体阳性率[80%(16/20)]较以丘疹为主的二期梅毒疹[50%(11/22)]高(P < 0.05)。在10种病理特征中,免疫组化阳性组较阴性组更常表现出皮突延长(P < 0.05)、基底细胞液化变性(P < 0.05)、角质层中性粒细胞浸润(P < 0.05)、苔藓样浸润模式(P < 0.05)、点状角质形成细胞坏死(P < 0.05)。免疫组化显示有较多数量梅毒螺旋体的切片表现出更多病理特征(H = 17.914,P < 0.001)。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有大量(8份)、中量(14份)及少量(5份)梅毒螺旋体的切片分别平均有8种、7种及6种梅毒特异性组织病理特征;15份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阴性的组织切片平均只有4种病理特征。结论免疫组化可以显示梅毒螺旋体在二期梅毒皮疹中的分布,梅毒螺旋体含量较多的组织切片显示更多的梅毒特异性病理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收治12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例急诊行主动脉CTA检查过程中突发夹层破裂死亡,另外10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年龄22~40岁,平均(30.7±5.8)岁;妊娠15~39周,平均(28.8±6.5)周;孕中期2例,孕晚期7例,产褥期1例。其中,7例患者为马方综合征,1例患者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2例患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12天死于腹主动脉夹层破裂。胎儿1例术前确诊为死胎。其余9例患者及新生儿均生存并康复出院。2013年12月以前6例患者体外循环(96.8±16.5)min,主动脉阻断(70.8±19.3)min,重症监护室停留(3.4±2.3)天,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21.6±15.6)h。2014年1月以后4例患者体外循环(202.3±6.4)min,主动脉阻断(137.5±10.3)min,停循环(27.3±8.8)min,重症监护室停留(12.0±5.7)天,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40.3±24.4)h。术后并发症包括气管切开2例,血液透析1例,伤口局部愈合不良1例。1例先前行Bentall手术患者,随访至6年死于弓降部夹层进展破裂。1例患者随访至7年因人工瓣膜感染及弓降部夹层进展,行再次Bentall手术、全弓、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顺利康复出院。其余患者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积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多学科团队协作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和XGBoost算法构建急性膝关节周围多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模型,并比较预测性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的急性膝关节周围多发损伤患者120例,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84)和测试集(n=36),采用训练集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和XGBoost算法预测模型,筛选急性膝关节周围多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因素,采用测试集数据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 d的D-二聚体、合并多发伤是急性膝关节周围多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因素(P<0.05)。XGBoost算法模型重要特征评分结果中排前5位的为合并多发伤35分,受伤至手术时间28分,年龄24分,合并冠心病21分,术后1 d的D-二聚体16分。训练集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637~0.912),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的χ2=1.436,P=0.329;XGBoost算法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47(95%CI:0.651~0.920),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的χ2=1.103,P=0.976。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算法模型对急性膝关节周围多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性能相当,且合并多发伤、受伤至手术时间、年龄、合并冠心病、术后1 d的D-二聚体可作为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每组54例。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4%(49/54),高于对照组的75.93%(41/54)(χ2=4.267,P=0.039)。治疗2周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为(4.17±0.24)mPa/s、全血低切黏度为(9.27±1.98)mPa/s、血浆黏度为(1.07±0.19)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4.52±0.31)mPa/s、(13.69±2.13)mPa/s、(1.34±0.23)mPa/s(t=6.560、11.169、6.651,均P<0.05);研究组CD3+为(48.59±4.59)%、CD4+为(44.24±6.17)%、CD4+/CD8+为(1.91±0.17),均高于对照组的(44.97±5.31)%、(39.55±5.13)%、(1.47±0.22)(t=3.790、4.295、11.629,均P<0.05);研究组CD8+为(23.13±5.62)%,低于对照组的(26.97±4.26)%(t=4.001,P<0.05);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为(28.87±0.85)分,高于对照组的(27.91±1.45)分(t=4.197,P<0.05),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9.63±2.19)分,低于对照组的(15.27±1.97)分(t=14.070,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及T细胞亚群,且安全可靠,疗效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在诊断退行性OA(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与其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1~2020.1期间医治的100名退行性OA病人,每例病人皆实施X线诊断,同时皆由手术病理证实存在退行性OA,对诊断结果展开分析。结果:在男性病人中,79.71%者的两侧胫骨关节和髌骨关节皆受损,20.29%者的两侧胫骨关节和髌骨关节为单独损伤;在女性病人中,51.61%者的两侧胫骨关节和髌骨关节皆损伤,48.39%者的两侧胫骨关节和髌骨关节为单独损伤。在所有病人中,29.00%者并发关节肿胀,31.00%者并发2、3掌指关节肿胀,52.00%者累及四肢大关节,17.00%者累及脊柱,17.00%者累及四肢小关节。结论:在诊断退行性OA方面,X线检查的应用率较高,且可获得较高准确度,安全性也有所保障,并可于很短时间内得到检查结果,在临床中此项检查具备推行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干预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81例N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过程中,2组各脱落6例,最终对照组34;例、治疗组35例完成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组均连续治疗10 d。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P, hs-CRP),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凝固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免疫分析法检测D-二聚体。记录并采集患者住院期间(0~10 d)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院内急性心力衰竭、院内再发心肌梗死、院内恶性心律失常、院内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2.46±1.76)mg/L比(3.45±0.67)mg/L,t=2.324]、PCT[(0.52±0.30)ng/L比(0.11±0.08)ng/L,t=2.059]、FIB[(1.30±0.63)g/L比(1.97±0.67)g/L,t=2.16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具有下降趋势,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t=4.019,P=0.045);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院内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院内死亡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在单纯西药治疗基础上降低NSTEMI患者的炎症反应,缓解高凝状态,减少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手指收到损伤、残缺、截肢,但没有完全失去完整手指的手指残缺者研发一种简易、不需要电力,并且基于手指剩余体征控制的生活辅助器械,其中包含套式虚拟骨骼,旨在提高一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让残疾人参与生产生活,创造社会价值。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整体进步,也提高了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追求,人们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一般来说,渗漏问题很难在工程建设初期被发现,大多数住户是在房屋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渗漏问题,具体表现为墙面滴水、潮湿等,这些情况较多发生在卫生间、厨房、门窗等区域,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墙面起皮、掉渣等现象。不仅如此,如果上层住户存在渗漏问题,还可能引起下层住户天花板变形,甚至影响墙体内的电力系统,从而造成线路短路,影响整栋楼的正常供电。因此,渗漏问题不仅会影响居住环境的美观性,而且可能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及邻里之间的关系,造成住户不良的居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