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103 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52 例,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 51 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 98.08% ,骨密度改善总有效率为 86.54% ;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 68.63% ,骨密度改善总有效率为 35.29%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骨折发生概率( 5.77% )明显低于对照组( 29.41%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骨质疏松患者采取家庭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骨折发生概率,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骨密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8%(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44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33%(4/3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0%(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7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70例为观察组,进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医生与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可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医生、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控制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对照组均给予过敏原检测工作并记录两组过敏原检测结果,其中研究组待过敏原检测完成后需根据结果实施针对性的饮食控制措施并记录缓解效果。结果两组均给予血清过敏原检测可知,研究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94.05%发生食物不耐受特异性LgG抗体阳性(升高),对照组健康人群中仅有35.71%食物不耐受特异性LgG抗体阳性,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8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经相应饮食控制后,其显效率为45.24%(38例)、有效率为32.14%(27例),临床总有效率高达77.38%(65例),无效率仅为22.62%(19例)。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不耐受情况,根据这一特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控制措施可获得满意的疾病缓解效果,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个月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方法以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某医院骨科明确诊断为AIS并入院接受治疗的全部患者108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AIS患者在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个月运用中文简体 SRS-22 量表进行调查,对其中有完整随访记录的97例纳入数据分析。结果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随访结果:符合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108例,在12个月的随访中,失访11例,失访率为10.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得分情况: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均分为2.81±0.27分,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总均分为4.05±0.26分,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总均分为4.15±0.22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为较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术后12个月达到较好水平。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存质量在术后3个月达到较低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术后6个月得到一定改善,在术后12个月到达较好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后的健康教育,分析临床病情的改善程度和护理依从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8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为脊柱骨折,在 900 例患者中随机抽出了 70 例患者参与到实验调查。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手术后的健康教育护理策略,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5.7% ( 2/35 ) ,对照组为 14.3% ( 5/35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生活质量的评估以及肢体功能评分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评分为( 89.3±8.1 )分和( 85.4±3.9 )分,对照组则为( 80.2±5.9 )分和( 78.3±4.3 )分。 结论: 采用健康教育护理策略能更好的提升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护理计划的顺利开展,落实各项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 (Zeiss 839)及双焦点IOL(Zeiss 809)植入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54例(83眼)。其中植入三焦点Zeiss 839 IOL(839组)28例(42眼),植入双焦点Zeiss 809 IOL(809组)26例(41眼)。对比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客观视觉质量分析仪分析客观散射指数(OSI)、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模拟对比度视力(PVA100%、PVA20%、PVA9%),术后3个月离焦曲线及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3个月839组裸眼远视力优于809组,术后各观察时间中距离视力优于8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裸眼近视力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OSI、MTF cutoff、SR、PVA100%、PVA20%、PVA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离焦曲线示839组波形较平稳且在-3~-1 D范围内居于高位。术后3个月839组与809组眩光发生率、明暗视觉适应力、脱镜率、满意度分别为2%和7%、93%和88%、98%和78%、90%和85%。结论:Zeiss 839 IOL和Zeiss 809 IOL均具有较好的远、近视力及视觉质量,Zeiss 839具有出色的中距离视力、高脱镜率及更佳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空心钉方向对功能康复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0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120例空心钉近向远固定,对照组为120例空心钉远向近固定。对比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率等。结果观察组骨折患者在愈合时间上平均是12.9±2.1周,比对照组的14.1±3.3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随访半年时观察组的骨折患者在愈合率上是95%,比对照组的83%明显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舟状骨骨折患者通过空心钉近向远固定方式,可以收到良好的愈合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压疮的护理环节的质量监控及控制,以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09月至2020年07月入院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4例,实施常规压疮护理,实验组54例,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压疮预防相关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压疮发生率,评估环节质量控制的风险评估/判断准确率、护理干预有效率、护理相关记录合格率及风险管理合格率的改变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患者对压疮预防相关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对照组为(79±13)分,实验组为(89±10)分(t=-4.585,P<0.001)。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为(80±15)%,实验组为(89±10)%(t=-3.449,P<0.01);实验组患者无压疮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11%的发病率(χ2=4.412,P <0.05)。结论加强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压疮预防的重点环节干预,可提高环节质量,降低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压疮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骨质增生临床治疗中规范化护理+理疗治疗的护理评价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共148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74例。患者均在理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对照组配合一般护理,实验组配合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护理前,膝关节功能评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经治疗护理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显著,P<0.05;且实验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骨质增生治疗中规范化护理+理疗治疗的应用,可在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实现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外固定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等方面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记录两组患者至出院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固定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促使患者早日出院,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行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给予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其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的接受桡骨远端骨折术患者手术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开始、2021年1月结束,一共80例。参考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自主功能锻炼,观察组则接受医院早期康复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关节背伸活动度分别为(23.45±2.61)°、(32.73±2.41)°、(40.51±4.52)°、(56.70±3.41)°、(42.31±4.32)°、(47.83±3.47)°、(51.96±3.41)°、(68.47±4.36)°,组间数据对比结果为具有较大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关节屈曲活动度分别为(22.45±3.51)°、(34.23±3.42)°、(42.31±4.52)°、(52.46±4.52)°、(39.74±3.42)°、(45.62±5.41)°、(53.41±4.30)°、(65.68±3.69)°,组间比较结果差异较大,可以构成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时间、腕关节活动改善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3.62±4.57)d、(10.53±1.45)d、(6.78±1.24)w、(22.46±3.59)d、(6.70±1.27)d、(3.25±1.46)w,组间比较结果差异巨大,且可以构成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干预后的满意度分别为75.00%(其中,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占比47.50%、27.50%、25.00%)、95.00%(其中,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占比75.00%、20.00%、5.00%),总满意度对比结果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接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其腕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患者满意度更高,可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外展截骨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03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不愈合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10.0±3.0)岁。术前已经过1~2次手术治疗15例;因多发创伤后漏诊2例;经长期牵引、外固定保守治疗后骨折仍不愈合2例。合并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记录患儿骨折分型、治疗经过、术中操作、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并对手术前后股骨颈干角、Pauwel角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19例患儿经股骨近端外展截骨治疗后均达到骨折愈合。合并骨质缺损4例,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治疗。术后愈合时间为(8.2±2.4)个月。本组术前颈干角和Pauwel角分别为110.3°±18.8°和56.4°±12.0°,术后颈干角和Pauwel角分别为142.3°±12.6°和25.3°±5.9°,组间比较,颈干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显示,年龄(外展截骨手术时)与骨折不愈合无显著相关,而Garden分型和Delbet分型均与骨折不愈合相关(P=0.039和0.001)。术后发生下肢机械轴外移5例,1例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骺阻滞治疗,其余4例观察;内固定断裂1例,再次手术治疗;切口浅表感染1例,换药后愈合。双下肢不等长15例,未行进一步治疗。股骨近端骨骺早闭8例、股骨颈短颈畸形4例、继发股骨头骺滑脱2例,随访至股骨近端骨骺闭合未进一步加重,未行进一步治疗。继发髋臼发育不良2例,目前随访观察中。结论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治疗困难,并发症多。股骨近端外展截骨可以改变骨折线应力方向,增加骨折端压应力,有效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髋关节骨折患者高凝状态与其外周血中微粒(microparticles,MPs)水平的相关性,探讨清除MPs纠正髋关节骨折患者中高凝状态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65例我院骨科急诊收治髋关节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41例;年龄(75.6±9.8)岁(范围:58~9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转子间骨折38例,术前均摄X线片或行CT扫描确诊。同期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男8例,女12例;年龄(72.3±6.5)岁(范围:56~81岁)。实验及对照组均在清晨空腹下取2 ml抗凝全血,采用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对全血中提纯的微粒进行鉴定;全血差速离心获得无细胞血浆(cell free plasma,CFP)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中膜联蛋白-5(annexin V,AV)阳性MPs和来源于血小板AV+微粒(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PMPs)的数量及应用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凝血酶生成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评价高凝状态程度,对与高凝状态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测定MPs水平是否为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各样本CFP在过滤去除MPs前后的凝血功能。结果电镜下MPs形态呈现囊泡状,具有完整的双层膜结构,大小在100~1 000 nm范围内,并且形态不均一,有不规则囊泡状和圆形的囊泡状的大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可以看到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外周血中MPs大小为(239.7±4.0)nm;对照组MPs分布大小为(247.7±3.3)nm,且二者MPs直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骨折患者循环AV+MPs计数的平均水平为(564±171)个/μl,PMPs平均(326±104)个/μl,正常人群AV+MPs计数的平均水平为(252±82)个/μl,PMPs平均(192±41)个/μl,两者AV+MPs,PMPs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骨折患者ACT值平均水平为(324±94)s,而正常人群ACT平均水平为(535±76)s,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TT、PMPs、AV+MPs的水平可能是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V+MPs是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ACT间存在高度负相关(r=-0.822,P<0.05)。CFP测定凝血功能的结果为PT(10.8±0.46)s、APTT(30.6±1.56)s、Fib(3.08±0.36)g/L、INR(0.98±0.04)s、TT(19.3±0.62)s;而CFP滤除MPs后凝血功能PT(10.8±0.52)s、APTT(32.4±3.0)s、Fib(2.90±0.33)g/L、INR(0.99±0.05)s、TT(19.9±0.63)s,凝血功能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骨折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且AV+MPs水平是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和ACT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并且MPs对经典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采用ERAS理念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ERAS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对比上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采用ERAS理念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