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的基因型及其地区分布。方法选取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保存的1954-2011年在不同地区宿主、媒介体内分离的1 004株鼠疫菌作为实验对象,采用传统的苯酚-氯仿混合抽提法提取鼠疫菌DNA。分别对3个CRISPR位点(YPa、YPb和YPc)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所测得CRISPR序列与文献最新报道的CRISPRDictionary数据库进行检索比对,以鉴定间区序列(spacer);对CRISPR各位点新发现的spacer,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序列比对,推测基因序列来源。根据CRISPR spacer阵列的多态性对青藏高原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 004株鼠疫菌共发现53种spacer,其中新发现6种,分别为a105、a106、a107、b51、b52、c14;1 004株鼠疫菌被分成44个不同的CRISPR基因型,10大类群,新发现基因型15种,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以G26-a1′、G7、G22、G24-a1′、G22-a1′、G9、G26-a1′a60型为主,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为G37-a6′型。结论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具有高度多样性,且地区分布特征显著。
简介:摘要55岁女性患者,因发作性胸痛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镜面右位心,胸腹腔脏器全反位;头颈部CTA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近闭塞;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三支血管严重病变。2022年2月在全麻下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先患者先垫高右侧肩,行右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然后取平卧位,更换经口气管插管,正中开胸,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手术共计用时5.5 h,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返心外ICU,术后第2天转出ICU,术后9天痊愈出院。目前随访5个月,患者恢复正常工作和一般体力活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CHD)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同期组与非同期组,每组45例。非同期组予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同期组予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优良率、术后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水平、心功能分级、缺血持续时间、缺血发生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果同期组手术优良率(95.56%,43/45)高于非同期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非同期组(t=19.73、14.75,P均<0.05)。术后3个月,同期组LVEF高于非同期组,LVED短于非同期组(t=6.19、4.02,P均<0.05)。同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非同期组(U=3.21,P=0.001)。术后3个月,同期组缺血持续时间短于非同期组,缺血发生次数少于非同期组(t=15.30、51.24,P均<0.05)。同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3/45)低于非同期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有利于提高手术优良率,改善心功能水平、缺血状况,加快患者恢复,手术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后血清微小RNA(miR)-335、miR-193b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ABG治疗,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预后情况(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miR-335、miR-193b水平,经Logistic回归、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miR-335、miR-193b水平对CHD患者CABG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06例CHD患者经CABG治疗、随访后,有34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占32.08%;预后不良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6.02±0.87) mmol/L比(4.45±0.62) mmol/L、(1.87±0.40) mmol/L比(1.53±0.31) mmol/L],miR-335、miR-193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0.55±0.29比0.81±0.27、0.46±0.25比(0.76±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7、4.940、4.571、5.869,P<0.05);组间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后,将P值放宽至<0.1,纳入符合条件的因素,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C[B=3.666,比值比(OR)=39.106,95%可信区间(CI):8.551~178.831]、TG(B=2.888,OR=17.959,95%CI:4.516~71.423)过表达可能作为CHD患者CABG治疗预后的风险因子(P<0.05),miR-335(B=-3.324,OR=0.036,95%CI:0.007~0.190)、miR-193b(B=-5.068,OR=0.006,95%CI:0.001~0.054)水平高表达可能作为CHD患者CABG治疗预后的保护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miR-335、miR-193b水平预测CHD患者CABG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均>0.70,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入院时血清miR-335、miR-193b的截点(cut-off)值取0.640、0.660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血清miR-335、miR-193b水平与CHD患者CABG治疗预后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预测CHD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308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73例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TNF-α多态性位点308A/G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两组患者TNF-α 308核苷酸基因型。分析不同并发症(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低心排出量、肾功能不全和死亡) TNF-α 308核苷酸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无并发症患者GG基因型频率(80.54%,120/149)明显高于有并发症患者GG基因型频率(54.17%,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9,P<0.05)。无并发症患者GA基因型频率(13.42%,20/149)明显低于有并发症患者GA基因型频率(29.17%,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P<0.05)。无并发症患者AA基因型频率(6.06%,9/149)明显低于有并发症患者AA基因型频率(16.6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7,P<0.05)。无并发症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87.25%,130/149)明显高于有并发症患者G基因型频率(68.75%,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P<0.05)。无并发症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12.75%)明显低于有并发症患者A基因型频率(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3,P<0.05)。无并发症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23±0.27) ng/ml]明显低于有并发症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85±0.3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1,P<0.05)。GG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03±0.23) ng/ml]明显低于GA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45±0.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9,P<0.05)。GA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98±0.31) ng/ml]明显低于AA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1.45±0.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 G308A是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因素。结论TNF-α G308A是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