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术的呼吸道管理新方法。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0月39例气管肿瘤(原发性气管肿瘤30例,继发性气管肿瘤9例)切除与重建术的呼吸道管理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8~75岁。气管上段肿瘤19例,气管中段肿瘤12例,气管下段肿瘤8例。术前综合病史、症状、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结果进行气道评估,探讨气管肿瘤的部位、阻塞的程度、肿瘤的大小与性质等重要因素。根据气道评估分别选用经口气管插管、经颈气管切开插管、喉罩、经胸腔镜切口,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切口(VATS)或传统开胸切口术野内远端气管插管、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方法对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呼吸道管理。在术中通常需要将上述方法有机组合,39例气管肿瘤中有30例在手术中采用2种呼吸道管理方法。本组中1例气管中段肿瘤采用VATS手术行气管肿瘤切除重建。另1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的患者,其气管极度狭窄,在无法通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有效气道通气的情况下,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气管肿瘤切除VATS与重建。本研究使用了卡方检验来比较气管肿瘤患者在手术中的通气情况。结果39例均顺利完成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手术。其中1例气管中段肿瘤采用VATS经右侧胸"四孔"胸腔镜切口、1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采用ECMO、18例气管上段肿瘤采用颈部领式切口、11例气管中段肿瘤和8例气管下段肿瘤采用右胸后外侧切口行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气管下段肿瘤患者在单肺通气期间更易出现氧合不足的情况,4例在术中出现脉搏氧饱和度(SpO2)<90%(χ2=9.140,P<0.05),经吸痰、加压张肺等对症处理后,SpO2恢复到95%以上。其余35例通气良好,SpO2均>95%。1例采用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的患者带气管导管入重症监护室观察,于术后24 h内拔出气管插管。其余患者术毕均清醒后拔管,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术应采用个体化的呼吸道管理,本组自创的VATS气管肿瘤呼吸道管理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有利于气管肿瘤手术的顺利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自体半腱肌带状移植物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5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3例;年龄16~50岁[(30.5±8.4)岁]。根据重建方式和移植物选择,将患者分为带状重建组(31例)和圆束重建组(34例)。手术重建方法均为解剖重建,其中带状重建组采用新型自体半腱肌带状移植物解剖重建ACL,圆束重建组采用传统圆束状移植物解剖重建ACL。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即时ACL移植物与原始ACL形态差异、术前及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术后即时及术后3个月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15个月[(6.0±3.1)个月]。带状重建组手术时间为(61.6±6.7)min,圆束重建组为(48.0±6.3)min(P<0.01)。关节镜观察可见原始ACL在关节内为带状,带状重建组重建移植物主体也是带状,而传统圆束状移植物主体为束状。关节镜下发现带状移植物重建组术后移植物相比圆束重建组更好模拟了原始ACL的带状结构,在屈膝时模仿ACL发生自然扭曲。带状重建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为(82.8±5.2)分,较术前的(47.5±8.7)分显著提高(P<0.01)。圆束重建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为(79.9±7.5)分,较术前的(44.2±9.4)分显著提高(P<0.01)。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即时及术后3个月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带状重建组术中4例发生克氏针断裂或磨损,1例发生空心钻变形;圆束重建组术中2例发生克氏针磨损(P>0.05)。术后3个月带状重建组出现1例胫骨切口感染;圆束重建组未出现切口感染,创面均Ⅰ期愈合;两组均无韧带失效及功能受限发生(P>0.05)。结论新型自体半腱肌带状移植物重建ACL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圆束移植物相当。然而,关节镜下发现带状移植物实质部为带状,更好地模拟了原始ACL的生理形态,在屈膝时模仿ACL发生自然扭曲,可能会更好模拟原始ACL的生理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0例运用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检查的病例(治疗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35例未进行胆道造影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发现胆道损伤、胆囊管变异、胆囊管粗短、胆囊汇入右肝管、胆总管结石的概率分别为20%、2.9%、8.6%、5.8%、20%;治疗组发现胆道损伤、胆囊管变异、胆囊管粗短、胆囊汇入右肝管、胆总管结石的概率分别为0、15%、17.5%、20%、47.5%,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另外对照组和治疗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治愈率,阳性率、患者满意度上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可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避免盲目探查胆总管,降低胆道残石的发生率,可明确显示胆道的病变情况,避免医源性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术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NPHC)的术前评估、术中处理及预防复发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行腹腔镜开窗术的82例NPH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5±13)岁。单纯囊肿60例,合并胆囊结石7例、胆囊息肉7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8例。单发囊肿63例,多发囊肿19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根据CT检查对囊肿复发风险进行评估。术中根据囊肿位置及显露情况,先行囊肿穿刺抽吸囊液,然后用高频电钩、超声刀或切割吻合器切除囊壁裸面完成囊肿开窗,应用带蒂大网膜固定填塞囊肿残腔。结果78例行一期腹腔镜开窗术,4例行二期腹腔镜开窗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3±15)min,术中出血量(60±17)ml,术后住院时间(6.5±1.4)d。未发生与开窗术相关的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随访时间6.0~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4个月,随访率88%(72/82)。术后CT检查发现囊肿复发6例,其中4例术前评估存在复发风险,术前评估准确率97%(70/72)。影像学检查囊肿复发率8%(6/72),其中肝Ⅶ、Ⅷ段复发各2例,肝Ⅳa+Ⅳb、Ⅱ段各1例。结论术前对囊肿复发风险的充分评估是腹腔镜开窗术成功治疗NPHC的前提,广泛囊壁切除、良好残腔暴露及妥善术后引流是防止囊肿复发的保障。肝Ⅳa、Ⅶ和Ⅷ段囊肿存在解剖性高复发倾向,应注意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10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57例患者行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另49例患者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6%,组间差异亦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则性肝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种理想术式,临床疗效好,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脊柱创伤患者应用微创治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脊柱创伤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38例与试验组38例,参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微创治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VAS疼痛值、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脊柱cobb角和前缘压缩高度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降低,且试验组各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VAS疼痛值评分进行对比,术前两组间差异不大,p>0.05,术后24h和术后7d疼痛值均有减低,且试验组VAS疼痛值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总发生率5.26%低于参照组总发生率23.6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脊柱创伤患者应用微创治疗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恢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联合趾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高位BPH合并大膀胱结石的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80名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危BPH合并大膀胱结石患者,对其实施HOLEP(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联合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增生前列腺组织均成功切除,并取出膀胱结石。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为(57.65±15.66)ml,平均手术时间为(68.48±14.52)min,且手术后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完成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8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后3个月,患者RVR、IPSS评分及QOL评分显著降低,Qmax明显升高,相比于术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Na+、K+变化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HOLEP联合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能够有效治疗高位BPH合并大膀胱结石疾病,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讨论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AT)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的20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置管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动静脉内瘘狭窄改善情况、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比较短,短于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内瘘血管狭窄改善数优于对照组,内瘘总通畅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三个维度的数据指标都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治疗应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中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同时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出现术中并发症分为发生组(15例)和未发生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术中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糖尿病病史、植入支架数≥2个、syntax评分≥33分患者占比(11/15、12/15、9/15)均高于未发生组(25/77、36/77、16/77),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植入支架数≥2个、syntax评分≥33分是导致患者术中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OR=4.228、7.265、15.817,P均<0.05)。结论STEMI患者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能够挽救濒死心肌,疏通血管。对有糖尿病病史、植入支架数≥2个、syntax评分≥33分的STEMI患者应积极预防术中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DR)患儿麻醉血流动力学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行VSDR手术患儿96例,根据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剂量分为A组(0.8 μg/kg)、B组(1.0 μg/kg)和C组(1.2 μg/kg),比较三组患儿t1(诱导前)、t2(诱导后)、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2 min)、t5(插管后5 min)、t6(插管后10 min)等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差异,比较T1(入手术室后)、T2(插管后)、T3(胸骨劈开后)、T4(开始复温时)、T5(停机10 min后)和T6(术后1 d)等时点IL-6的差异。结果t2~t6时三组HR[A组:(104.62 ± 10.58)、(128.73 ± 13.29)、(127.59 ± 13.53)、(125.62 ± 12.60)和(118.49 ± 11.62)次/min,B组:(100.27 ± 10.11)、(119.33 ± 12.62)、(116.57 ± 11.40)、(113.57 ± 11.94)和(113.37 ± 11.46)次/min,C组:(87.92 ± 8.87)、(98.62 ± 9.69)、(94.42 ± 9.38)、(88.72 ± 8.62)和(89.36 ± 9.17)次/min]和SBP[A组:(79.54 ± 7.59)、(102.75 ± 10.62)、(90.62 ± 9.52)、(85.19 ± 8.62)和(83.98 ± 8.62) mmHg( 1 mmHg = 0.133 kPa),B组:(76.74 ± 7.28 )、(90.45 ± 9.57)、(87.38 ± 8.51)、(84.72 ± 8.50)和(83.77 ± 8.58) mmHg,C组:(70.62 ± 7.27)、(75.62 ± 7.83)、(72.69 ± 7.80)、(71.28 ± 7.43)和(71.39 ± 7.16 )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三组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8.64 ± 5.03、53.58 ± 5.71和59.61 ± 5.87,B组:48.79 ± 5.12、50.23 ± 5.24和57.75 ± 5.66,C组:43.59 ± 4.62、50.31 ± 5.34和55.26 ± 5.53)(P<0.05)。T2~T6时三组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0.41 ± 0.06)、(0.49 ± 0.11)、(0.53 ± 0.13)、(0.82 ± 0.17)和(0.61 ± 0.15) μg/L,B组:(0.38 ± 0.05)、(0.42 ± 0.08)、(0.46 ± 0.09)、(0.75 ± 0.14)和(0.53 ± 0.12) μg/L,C组:(0.35 ± 0.05)、(0.40 ± 0.06)、(0.43 ± 0.07)、(0.72 ± 0.12 )和(0.51 ± 0.11) μg/L](P<0.05)。B组患儿与A组及C组比较HR、SBP和BIS的波动性相对较低。t2~t6时,A组IL-6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患儿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1.0 μg/kg舒芬太尼对VSDR患儿血流动力学和IL-6影响较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DR)患儿麻醉血流动力学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行VSDR手术患儿96例,根据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剂量分为A组(0.8 μg/kg)、B组(1.0 μg/kg)和C组(1.2 μg/kg),比较三组患儿t1(诱导前)、t2(诱导后)、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2 min)、t5(插管后5 min)、t6(插管后10 min)等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差异,比较T1(入手术室后)、T2(插管后)、T3(胸骨劈开后)、T4(开始复温时)、T5(停机10 min后)和T6(术后1 d)等时点IL-6的差异。结果t2~t6时三组HR[A组:(104.62 ± 10.58)、(128.73 ± 13.29)、(127.59 ± 13.53)、(125.62 ± 12.60)和(118.49 ± 11.62)次/min,B组:(100.27 ± 10.11)、(119.33 ± 12.62)、(116.57 ± 11.40)、(113.57 ± 11.94)和(113.37 ± 11.46)次/min,C组:(87.92 ± 8.87)、(98.62 ± 9.69)、(94.42 ± 9.38)、(88.72 ± 8.62)和(89.36 ± 9.17)次/min]和SBP[A组:(79.54 ± 7.59)、(102.75 ± 10.62)、(90.62 ± 9.52)、(85.19 ± 8.62)和(83.98 ± 8.62) mmHg( 1 mmHg = 0.133 kPa),B组:(76.74 ± 7.28 )、(90.45 ± 9.57)、(87.38 ± 8.51)、(84.72 ± 8.50)和(83.77 ± 8.58) mmHg,C组:(70.62 ± 7.27)、(75.62 ± 7.83)、(72.69 ± 7.80)、(71.28 ± 7.43)和(71.39 ± 7.16 )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三组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8.64 ± 5.03、53.58 ± 5.71和59.61 ± 5.87,B组:48.79 ± 5.12、50.23 ± 5.24和57.75 ± 5.66,C组:43.59 ± 4.62、50.31 ± 5.34和55.26 ± 5.53)(P<0.05)。T2~T6时三组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0.41 ± 0.06)、(0.49 ± 0.11)、(0.53 ± 0.13)、(0.82 ± 0.17)和(0.61 ± 0.15) μg/L,B组:(0.38 ± 0.05)、(0.42 ± 0.08)、(0.46 ± 0.09)、(0.75 ± 0.14)和(0.53 ± 0.12) μg/L,C组:(0.35 ± 0.05)、(0.40 ± 0.06)、(0.43 ± 0.07)、(0.72 ± 0.12 )和(0.51 ± 0.11) μg/L](P<0.05)。B组患儿与A组及C组比较HR、SBP和BIS的波动性相对较低。t2~t6时,A组IL-6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患儿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1.0 μg/kg舒芬太尼对VSDR患儿血流动力学和IL-6影响较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