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两个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 OCA)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致病变异,并进行产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Sanger测序技术,对2个家系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患者致病变异及家系成员携带者情况。对存在发病风险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家系1,孕妇父亲OCA2基因c.1182+1G>A纯合变异,母亲TYR基因存在c.896G>A/c.929dupC复合杂合变异,孕妇OCA2c.1182+1G>A杂合变异和TYRc.929dupC杂合变异;丈夫携带OCA2c.1441G>A杂合变异。产前诊断显示胎儿此三个位点均为野生型。家系2患儿SLC45A2基因存在c.478G>C纯合变异,夫妻均为该杂合变异携带者,胎儿该位点为野生型。结论明确家系中患者的致病变异是单基因病产前诊断的前提,可以提高基因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体内铁代谢水平是否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巨大儿有关。方法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建档产检的378例孕早期孕妇,首次产检时(孕12周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铁代谢指标如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铁饱和度、转铁蛋白饱和度等,随访并收集GDM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体内铁代谢水平与GDM和巨大儿的关系。结果本研究GDM发生率为16.9%,孕早期贫血发生率为2.4%,铁缺乏发生率为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产次等变量后,铁饱和度>50% (OR=0.238,95%CI:0.068~0.831)、转铁蛋白饱和度>50% (OR=0.08,95%CI:0.010~0.677)为GDM的保护因素;铁饱和度25%~50% (OR=0.361,95%CI:0.143~0.908);转铁蛋白饱和度25%~50% (OR=0.383,95%CI:0.165~0.891);铁蛋白>30 ng/ml (OR=0.418,95%CI:0.186~0.939)为巨大儿的保护因素。结论孕早期的铁代谢水平可能与GDM和巨大儿的发生相关,有必要在孕早期对孕妇进行铁营养状态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扎根理论探讨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为主题词,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文献进行检索,共获取33篇文献。利用NVivo 11.0软件对33篇文献进行质性分析,得到影响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主类属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作用机制模型。结果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被归纳形成工作生态、医院管理、基础保健、职业认知、个体特征、外部环境6个一级节点。其中,工作生态是直接影响因素;医院管理是关键影响因素,通过作用于工作生态发挥影响;基础保健是保障因素,受工作生态影响发挥作用;职业认知是内在驱动因素,个体特征是内在不可控因素,外部环境是外在不可控因素。结论为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应优化工作生态,推动医院管理创新,保障健康安全,注重职业价值观内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课与工作坊教育模式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实施家庭管饲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消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接收治疗且出院后需留置营养管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IBD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口头宣教及示范教育,研究组进行微课与工作坊的教育模式,比较出院前1天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操作合格率和出院后1个月内患者肠内营养导管堵管率、意外拔管率、误吸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操作的合格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高,实施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课与工作坊教育模式的教育能显著提高IBD患者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掌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 要】目的:总结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18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2月,共选择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无效0例,有效3例(4.28%),治愈67例95.71%,总治疗有效率为95.71%;无1例新生儿及患者发生死亡;有1例患者在分娩过程中有出血症状,遵医嘱予以对症处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对所有新生儿进行相关检查,无1例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予以对应护理一段时间后,70例新生儿及70例患者均全部顺利出院。结论:针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新生儿健康,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这段时间内于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30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包括不明原因贫血4例、持续性腹痛5例、腹部包块10例、消化道出血7例、其他4例。入选患者于术后对瘤体进行病理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入选3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测,观察入选患者CT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其中主要发病部位为小肠、结肠和十二指肠,占比分别为56.67%(17/30)、36.67%(11/30)和6.66%(2/30);病理分型为免疫表型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占比分别为80%(24/30)和20%(6/30)。②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CT影像结果显示疾病分型为肠壁增厚型占比40%(12/30),影像显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厚度为1.5~4.1 cm,同时部分患者伴随肠壁狭窄;动脉瘤样扩张型占比为33.33%(10/30),影像显示患者实质病变部位肠壁有较为明显的扩张;息肉肿块型占比为10.00%(3/30),影像结果显示病变部位有较为明显的息肉肿块,且影像显示为较有规则的分叶状;肠系膜浸润型占比为6.67%(2/30),影像学结果显示病变部位肠系膜有明显增厚且其组织脂肪之间的密度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对疾病的早期确诊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 要】目的:对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用某院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浅表组织伤患者 85例做,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了超声波检查,其结果表明,患者均为疑似性肌肉、肌腱、韧带、半月板损伤,加强观察患者手术情况,结合高频彩超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测能力,对比高频彩超与 MRI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查效果。结果:患者通过彩超仪器检测后,高频超声检测设备呈现出现更高的检测效果,检测过程中,能够清晰的观测到患者的软组织水肿情况、清晰呈现患者的肌肉损伤程度,鉴定血肿大小、假性动脉瘤,判断是否存在异物,患者肌腱有无撕裂情况。结论:对于创伤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测工作而言,采用高频超声可以大为提升检测效率,并且能够保障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快捷性等。另外,这种检测方法的成本也具有较低的特点,因此,这种检测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发现存在心脏发育异常、合并腭裂等其他异常、且经遗传学检测证实携带22q11.2微缺失胎儿的基因型与表型特征。方法妊娠12周和20~24周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对5例心脏发育异常或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胎儿,在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后,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检测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化。对发现携带22q11.2微缺失的胎儿及其双亲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进行检测。结果SNP-array检测提示5例胎儿均携带22q11.2区2.27~3.02 Mb的杂合缺失。MLPA检测证实其缺失范围均涉及LCR22-A~D,且均为新发变异。结论对产前检查提示心脏发育畸形的胎儿进行22q11.2微缺失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胎儿的缺失区域相似但存在差异,其表型的差异与其基因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central venose oxygen saturation,ScvO2)在预测体外循环下(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儿童先心病矫治术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70例接受CPB下先心病矫治术的患儿(5天至160个月)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根据患儿是否出现LCOS进行分类。分别于CPB后2、12、24、48 h测定上述生物标志物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对临床资料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31.4%)出现LCOS(组1),48例(68.6%)无LCOS(组2)。CPB后2 h cTn-I水平>13 ng/ml(OR=40.2,95%CI:9.4~171.4,P<0.001),CPB后12 h ScvO2水平<0.37(OR=124.7,95%CI:28.7~538.2,P<0.001)为LC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CPB术后12 h的ScvO2及2 h cTn-I水平是LCOS的早期独立预测因子。cTn-I与ScvO2在CPB后12 h联合使用使预测小儿心脏矫治术后LCOS的能力增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病因、预防及病例管理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3例白内障术后发生NVG的临床资料。结果白内障术后发生NVG的时间为3个月。就诊时NVG为闭角型青光眼期或开角型青光眼期。引起NVG的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其眼底特征为视网膜出血不严重,容易漏诊。2例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1例因无光感,行引流阀植入术。结论对于伴有未控制稳定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有诱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风险,故在白内障术前尽可能详细检查视网膜,尤其是合并全身基础病的患者,及时发现合并存在的血管性视网膜病变并在白内障术前先治疗视网膜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农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山东省蓬莱市潮水镇10个自然村,对50岁以上村民进行健康筛查,以自然村为小组,每组随机抽取T2DM患者12例(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生活化生活方式干预,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腰围、血压、体质指数(BMI)、运动功能、体成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差异。相关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08例研究对象完成实验。生活方式干预后,研究对象的腰围、BMI、空腹血糖、HbA1c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4~10.02,均P<0.01),干预后的运动功能和体成分各项指标(下肢肌肉分布系数、脂肪分布、下肢神经及肌体反应速度等)较干预前均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64~9.56, 均P<0.01)。结论生活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改善农村T2DM患者腰围、BMI、HbA1c、体成分、运动功能等代谢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检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901例,所有患者均行食管切除手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前均行内镜活检,以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活检标本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901例术后确诊为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术前活检标本诊断鳞状细胞癌785例,诊断符合率为87.1%(785/901),低诊/漏诊率为12.9%(116/901)。内镜取材表浅、取材定位不准确以及表浅型食管癌者,活检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低诊/漏诊率较高(P<0.05)。鳞状上皮推挤式的边缘、鳞状上皮原位癌样结构的出现等形态学表现提示可能存在浸润性癌(P<0.05)。有明确内镜诊断的97例低诊/漏诊患者中,内镜诊断癌与术后病理诊断癌的符合率为75.3%(73/97),故内镜诊断对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性。结论鳞状上皮推挤式的边缘及鳞状上皮原位癌样结构等形态学表现提示可能存在鳞状细胞癌,病理医师应提高警惕,多结合内镜诊断及表现,给出准确的诊断;活检取材表浅、活检取材定位不准确等因素会增加活检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低诊/漏诊率,内镜医师应规范取材、多点取材,从源头避免低诊/漏诊。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加速康复治疗应用于肱骨下段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8月到 2020年 1月肱骨下段骨折患者 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 62.00%,观察组为 86.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均 P<0.05)。结论:加速康复治疗应用于肱骨下段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可显著促进骨折愈合优良率的提高,且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为了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发生,探讨采用集束化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在医院 2018年 4至 2019年 4月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中选取 7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措施)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各 39例,对比两组临床各指标(腹胀便秘发生率、首次排便时间、腹胀持续时间)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经护理便秘、腹胀总发生率 5.13%( 2/39)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 41.03%( 16/3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14.16,P<0.05);且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腹胀持续时间 [(15.25±3.11)h、( 2.20±0.97) h]明显少于对照组 [(27.30±5.01)h、( 4.75±1.33) 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减少腹胀便秘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