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腹部游离皮瓣形式分类、制备策略及在乳房再造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即刻或延期乳房再造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根据穿支实际情况制备以下4种形式下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1)游离全段腹直肌肌皮瓣;(2)携带内侧或外侧部分腹直肌游离腹直肌肌皮瓣;(3)携带中间部分腹直肌游离腹直肌肌皮瓣;(4)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统计分析各类下腹部皮瓣术中情况(皮瓣质量、血管蒂长度、制备时间等)、再造乳房外观及并发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结果共纳入18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Ⅰ期111例,Ⅱ期70例,患者年龄(38.5±4.8)岁(25~64岁)。共制备197侧游离下腹部皮瓣。其中,制备游离全段腹直肌肌皮瓣12侧(6.1%),皮瓣质量为(355.8±16.4)g,血管蒂长度为(5.7±0.8)cm,制备时间为(37.4±2.5)min;携带内侧或外侧部分腹直肌腹直肌肌皮瓣41侧(20.8%),皮瓣质量为(357.4±20.5)g,血管蒂长度为(6.9±0.6)cm,制备时间为(45.9±4.9)min;携带中间部分腹直肌腹直肌肌皮瓣68侧(34.5%),皮瓣质量为(362.6±24.7)g,血管蒂长度为(7.2±0.3)cm,制备时间为(49.4±6.3)min;游离DIEP皮瓣76侧(38.6%),皮瓣质量为(368.4±24.0)g,血管蒂长度为(9.8±0.4)cm,制备时间为(49.7±3.1)min。3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急诊探查清除血肿,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12例患者术后6~24个月行脂肪注射局部修整。随访14~60个月,平均37.1个月,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采用全段腹直肌肌皮瓣和游离DIEP皮瓣患者各有1例发生轻度腹壁疝,二次手术加强腹直肌前鞘后缓解。结论下腹部穿支血管位置、大小、来源以及血管蒂解剖情况变化较为复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最安全皮瓣制备形式。DIEP皮瓣并不是游离下腹部皮瓣唯一选择。

  • 标签: 腹直肌肌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游离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收肌穿支皮瓣解剖分类及其在头颈重建领域应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大收肌穿支皮瓣移植修复27例口腔肿瘤病例资料,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31~56岁。包括舌癌15例,牙龈癌9例,口颊癌3例,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继发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0 cm×3.5 cm~11.0 cm×8.0 cm。根据穿支血管蒂发出位置将大收肌穿支分为3类,包括:①肌间隙穿支,穿支血管自股薄肌和大收肌之间发出或者穿过少许大收肌;②大收肌中层穿支,穿支血管自大收肌深浅两层之间走行;③大收肌深层穿支,穿支血管自大收肌和半膜肌之间走行。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大收肌穿支恒定存在,共发现62支大收肌穿支,具体解剖分类包括:①类12支,②类31支,③类19支。27例病例游离大收肌穿支皮瓣具体切取形式包括①类3例、②类16例、③类8例。本组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均直接闭合。18例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吻合;9例穿支血管蒂动脉与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面静脉吻合。随访12~40个月,患者对皮瓣外观满意,吞咽、语言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期间3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行颈部淋巴清扫术。结论大收肌穿支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解剖恒定,可选择供区位置及具体形式灵活,皮瓣供区损伤小,是头颈肿瘤术后重建理想选择。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外科皮瓣 大收肌 游离皮瓣移植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解剖特点,以及在头颈重建领域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74例应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12例,年龄31~69岁,平均50.2岁。其中舌癌39例,牙龈癌24例,口颊癌11例;T4N1M0 26例,T4N0M0 22例,T3N1M0 15例,T3N2M0 11例。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术中记录肿瘤根治术后遗留软组织缺损大小、游离股内侧皮瓣长、宽、厚以及血管蒂长度和血管蒂来源。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功能状态和供区恢复情况。结果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继发软组织缺损大小为4.0 cm×3.5 cm~9.0 cm×5.5 cm,全部应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皮瓣长(12.5±0.4)cm、宽(7.2±0.4)cm、厚(3.5±0.2)cm,血管蒂长度为(8.6±0.4)cm。所有病例中股内侧穿支恒定存在,具体血管蒂来源分为6类,股内侧肌和长收肌之间股动脉蒂肌间隔穿支4例(5.4%),长收肌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6例(8.1%),股薄肌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16例(21.6%),股薄肌和大收肌之间股深动脉蒂肌间隔动脉穿支9例(12.2%),大收肌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29例(39.2%),半膜肌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10例(13.5%)。74例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创面均直接闭合,随访12~36个月,皮瓣外观满意,吞咽、言语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4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后效果良好。结论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组织量丰富,血管解剖恒定,可选择设计方案多,皮瓣供区损伤小,是头颈肿瘤术后重建理想选择。

  • 标签: 股薄肌 股内侧肌穿支皮瓣 头颈部肿瘤 嵌合皮瓣 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硅胶假体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3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2岁;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即刻假体乳房再造,对照组15例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之间差异及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成功完成假体乳房再造。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8.8、23.9,均P<0.05)。两组在术后皮瓣缺血坏死、皮下血肿、术区感染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美容效果评价显示再造乳房外形饱满,与对侧基本对称,优良率83.3%,患者对乳房外观比较满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数24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即刻应用硅胶假体行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硅胶假体 乳房再造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简介:摘要大学新生对新环境适应不良是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为大学新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由于城乡文化差异以及对新环境不适应,产生人际交往不良,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失眠,食欲下降等情绪和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遂来咨询。经交谈了解,综合分析其心理问题和行为发生、发展过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对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辅以放松训练,让求助者认识到正是由于不合理信念造成了其情绪问题。通过重建求助者自信达到咨询目标,经三个月治疗达到咨询预期效果。

  • 标签: 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复杂性胸壁缺损修复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工作。肿瘤性复杂性胸壁缺损修复决策及其执行困难是限制胸壁肿瘤治疗方法选择及影响预后重要因素之一。皮瓣解剖学研究深入、胸壁支持结构重建技术进步、显微外科技术发展、麻醉护理发展、对综合治疗重视和治疗手段进步等,使传统认为不可切除胸壁肿瘤得以彻底地切除和安全有效地修复,从而使与缺损修复相关肿瘤切除及辅助治疗禁忌证缩减到最小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胸壁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率。作者以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15年565例胸壁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临床资料为依据,充实了胸壁肿瘤切除及修复策略:(1)可靠胸壁骨性支架重建;(2)有效软组织修复;(3)麻醉及护理与手术团队合作;(4)系统有序综合治疗。并进一步明确了复杂胸壁肿瘤切除及重建细节理念,包括胸部肿瘤治疗中加强多学科合作密切性和科学性,整形外科医生参与肿瘤治疗整体规划主动性和时机前移等。

  • 标签: 胸壁 皮瓣移植 恶性肿瘤 显微外科,重建 全层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 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两组( n=40),一组采用扶他林乳外涂治疗(对照组),另一组进行推拿治疗(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且研究组腰痛及腰椎活动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推拿在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应用效果,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腰部疼痛,还能促使腰椎活动功能早日恢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推拿 急性腰扭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房重建中临床应用解剖学基础及效果。方法(1)取新鲜成人尸体标本8具,其中男6具、女2具,年龄28~71岁,平均39.5岁。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加入氧化铅红色凝胶后,在上至锁骨、下至第五肋、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旁区域内,解剖观察两侧胸外侧动脉位置、走行、分支以及与周围血管吻合情况,对胸外侧穿支血管来源进行系统分型,并测量胸外侧动脉穿支起始处外径及血管蒂长度。(2)纳入湖南省肿瘤医院2015年8月—2019年2月收治12例Ⅰ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4~52岁,平均43.2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乳房外上区域9例、外下区域3例。12例均行保乳术,术中于肿瘤切除后应用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行部分乳房重建,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重建后乳房外形。结果(1)8具16侧标本中,有15侧出现胸外侧动脉,从胸大肌和背阔肌之间穿出,其起始处外径0.7~0.9 mm,平均0.80 mm;血管蒂长6.8~10.4 cm,平均8.15 cm,与胸肩峰动脉、胸廓内动脉、胸背动脉和肋间动脉形成丰富血管吻合。15侧胸外侧动脉按照其来源分为6型,分别来自胸肩峰动脉(8/15,Ⅰ型)、腋血管(4/15,Ⅱ型)、胸背血管(2/15,Ⅲ型)、肩胛下血管(1/15,Ⅳ型)、多源型(1/15,Ⅴ型);另有1侧胸外侧动脉缺如(Ⅵ型)。(2)本组12例患者切除肿瘤及乳腺组织质量为70~95 (80.0±5.7)g,切取侧胸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长10.5~13.5 (11.2±0.4) cm、宽4.5~7.5 (6.3±0.5)cm、厚3.0~4.5 (3.4±0.4) cm。术后2例发生皮瓣脂肪液化,1例伤口裂开,经过换药治疗均愈合。12例患者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重建乳房外形可,质地柔软,侧胸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异常;无一例出现乳腺癌复发。结论胸外侧动脉穿支来源多样,解剖位置较恒定,且供血范围大,带蒂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外侧区域重建是一个有价值选择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胸外侧动脉 穿支皮瓣 保乳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七氟醚属于一种新型麻醉剂,其具有可控性高、麻醉诱导快速、对机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血气分配系数低等优点,目前已经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是在对相关临床研究基础上,对七氟醚在小儿外科麻醉中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七氟醚 小儿临床外科麻醉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口腔癌术后患者症状发生情况,探讨其症状群种类和数量。方法应用头颈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对345例口腔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种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并结合聚类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最终确定口腔癌术后患者症状群。结果口腔癌患者术后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为口腔咽喉症状群、饮食消化症状群、肠胃与情绪相关症状群、休息活动相关症状群。结论口腔癌患者在手术后康复过程中存在影响生活多个症状群,医护人员应进行具有针对性干预模式,取得更好干预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症状群 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头颈) 症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都顺利切取成功,皮瓣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皮瓣供区采用股前外侧接力穿支皮瓣(10例)或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3例)转移修复,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困难时,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缺损,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接力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家庭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乳腺肿瘤整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试验组患者接受同伴支持教育。干预时间为入院到出院后6个月。术后6个月时使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53)评估患者生命质量,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估患者家庭功能,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社会支持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2组生命质量功能和症状维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为(6.43 ± 1.54)、(5.83 ± 1.47)分,对照组为(6.02 ± 1.59)、(6.39 ± 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30、5.01,P<0.05);2组家庭关怀度指数评分比较,试验组为(8.78 ± 2.04)分;对照组为(8.43 ± 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2,P<0.05);2组领悟社会支持评分比较,试验组为(62.24 ± 14.81)分,对照组为(55.74 ± 1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26,P<0.05)。结论同伴支持教育可提高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生命质量和家庭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乳房重建手术 生活质量 家庭功能 家庭关怀度 同伴支持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股内侧皮瓣形式移植再造乳房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0.3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7例;直径1.5~4.5(2.9±0.3) cm;全部为一期病例。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股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患者分为A、B两组。在A组切取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在B组直接制备面积较大、宽度可达到股薄肌前缘前方大收肌穿支皮瓣,用ICG荧光造影技术验证皮瓣血运后所有皮瓣仅通过一支大收肌穿支血管作为血管蒂。结果共切取移植8例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和8例大收肌穿支皮瓣,皮瓣长(27.5±0.4) cm、宽(7.1±0.5) cm、厚(3.8±0.4) cm,股薄肌皮瓣血管蒂长度(7.4±0.3) cm,大收肌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10.8±0.5) cm。皮瓣重量195~315 g,平均255 g;皮瓣缺血时间55 ~ 90 min,平均75 min 。16例患者都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仅吻合大收肌穿支血管就可保证皮瓣血运可靠,两组均未用血管吻合备选方案。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弹性好,无明显皮瓣挛缩变形。16例平均随访12.5个月,患者自我感觉外形较满意。股内侧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髋关节及腿部功能无影响。结论以大收肌穿支血管为蒂可安全可靠切取大面积股内侧穿支皮瓣,无需额外制备股薄肌血管蒂。

  • 标签: 乳腺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皮瓣 大收肌穿支皮瓣 乳房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教育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家庭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乳腺肿瘤整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试验组患者接受同伴支持教育。干预时间为入院到出院后6个月。术后6个月时使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53)评估患者生命质量,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估患者家庭功能,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社会支持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2组生命质量功能和症状维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为(6.43 ± 1.54)、(5.83 ± 1.47)分,对照组为(6.02 ± 1.59)、(6.39 ± 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30、5.01,P<0.05);2组家庭关怀度指数评分比较,试验组为(8.78 ± 2.04)分;对照组为(8.43 ± 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2,P<0.05);2组领悟社会支持评分比较,试验组为(62.24 ± 14.81)分,对照组为(55.74 ± 1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26,P<0.05)。结论同伴支持教育可提高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生命质量和家庭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乳房重建手术 生活质量 家庭功能 家庭关怀度 同伴支持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TOETVA)中小管径引流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头颈外科接受TOETVA、并使用高负压下小管径引流103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完成手术并随访满6个月。小管径引流使用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外径1.7 mm,内径1.0 m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术后疼痛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价颈部瘢痕情况。分时段记录术后引流量:前12 h每2小时记录一次,12~24 h每4小时记录一次,24~48 h每8小时记录一次,48 h后至拔管前记录一次。计算术后各分时段引流量、累积引流量、累积引流量占总体引流量百分比,并计算24、32、40 h后剩余引流量(总体引流量减去该时段累积引流量),应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剩余引流量单侧上限95%界值(P95)。结果男性12例,女性91例,年龄(36.6±9.7)岁(范围:18~58岁)。术中留置引流管操作时间为(10.1±2.6)min(范围:6~18 min),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7±1.1)分(范围:1~5分),术后拔管时间为(2.7±0.5)d(范围:2~4 d)。引流管置管处瘢痕评分:术后1个月为(2.9±1.3)分(范围:0~7分),术后6个月为0(2)分[M(QR)]。术后6个月瘢痕最大径为0(2.5)mm,其中64例患者无肉眼可见瘢痕。共5例发生引流相关并发症,积极处理后均好转。98例无引流相关并发症患者总体引流量为(80.1±12.2)ml(范围:58~131 ml)。术后8 h累积引流量分别占总体引流量(53.8±4.2)%(范围:41.0%~62.9%)。术后32 h估计剩余未引流出积液体积为(5.8±2.7)ml(范围:0~12 ml,P95=10.0 ml)。结论小管径引流用于TOETVA术后引流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创面主要渗出期在术后8 h内,术后32 h拔管是安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内窥镜检查 甲状腺切除术,经口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应用占比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168例采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62(42.5±5.3)岁,体质量指数为23~32(27±1.8)kg/m2;均为单侧乳房再造,左侧102例、右侧66例。其中,一期乳房再造89例,二期乳房再造79例。观察项目:(1)分析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手术中应用长度、管径、占比等情况;(2)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再造乳房恢复情况。结果(1)168例患者中,89例(53.0%)患者供区皮瓣同时携带腹壁浅静脉,(一期47例,二期42例),长度(4.20±0.27)cm、管径(1.30±0.25)mm,35例(20.8%)同时携带腹壁浅动静脉(一期16例,二期19例),长度(3.10±0.38)cm、管径(0.50±0.14)mm。实际移植2/4下腹部皮瓣74例(44.0%),全部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一期55例,二期19例);实际移植3/4下腹部皮瓣54例(32.2%),一期22例,二期32例;实际移植4/4下腹部皮瓣40例(23.8%),一期12例,二期28例;(2)1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2个月,皮瓣均成活顺利(成活率100%),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患者对外形较满意,腹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腹壁浅动静脉在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实际应用相对较少,是否携带腹壁浅动静脉不影响下腹部皮瓣移植成活率。

  • 标签: 腹壁动脉 腹壁浅动脉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口腔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症状,探讨症状群种类及其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癌术后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头颈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华盛顿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189例患者完成了问卷调查。口腔癌术后患者在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症状,较严重症状有吞咽咀嚼和发声讲话症状。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3个症状群,分别为口腔咽喉症状群、困倦-消化道症状群、疲劳-呼吸症状群。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3个症状群总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多个症状群,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应把握这一特点,及时评估症状,积极管理症状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口腔肿瘤 生活质量 症状群 症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股薄肌肌皮瓣在会阴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延展设计解剖基础。方法选择6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年龄为27~52岁,平均41.2岁,解剖观察双侧股深动脉及进入股薄肌肌支走行,测量血管蒂长度。模拟完成股薄肌肌皮瓣切取手术,先按照标准方式进行转移,随后再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进行转移,进行延展设计。分别测量2种转移方式下12块肌皮瓣远端到双侧髂前上棘距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对2种转移方法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解剖发现6具尸体双侧股深动脉肌支全部走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12块股薄肌肌皮瓣平均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84±0.71) cm。标准方式转移后股薄肌肌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距离为(9.23±0.95) cm(6.9~10.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距离为(11.45±2.27) cm(7.5~14.8 cm)。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延展设计后,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距离为(4.52±1.18) cm(2.7~ 6.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距离为(8.92 ±1.82) cm,(4.8~11.7 cm)。与标准方法相比,股薄肌肌皮瓣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后,血管蒂同侧转移增加长度(4.71±1.14) cm(3.5~7.3 cm),平均4.71 cm;对侧转移增加长度(2.53±0.89) cm(0.9~4.1 cm)。2种方法测量到同侧髂前上棘距离比较,t=13.194,P<0.001;到对侧髂前上棘距离比较,t=9.057,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长收肌下隧道转移双侧增加可修复距离长度平均为3.62 cm,能提供额外增加距离为平均血管蒂长度46.2%(3.62/7.84)。结论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对股薄肌肌皮瓣进行延展设计可以增加血管蒂长度,扩大了其修复会阴范围。

  • 标签: 肌皮瓣 外阴肿瘤 会阴,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套囊上滞留物不同清除方式对气切术后患者VAP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气切术后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行声门下吸引并予以间断吸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声门下冲洗并予以持续吸引治疗,记录两组VAP感染例数与VAP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VAP感染率为10.00%(2/20)对照组为40.00%(8/20);且观察组发生VAP平均时间为13.71±1.17d对照组为7.30±1.08d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气切术后患者采用灭菌注射用水声门下冲洗并予以持续吸引治疗可以降低VAP感染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套囊上滞留物 清除方式 气切术 VAP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11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45.1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切取皮瓣长22~30(24.5±0.8)cm,皮岛宽10~12(11.2±0.5)cm。具体制备肌皮瓣形式包括:类型Ⅰ,一侧传统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Ⅱ,双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Ⅲ,一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11例患者皮瓣制备类型Ⅰ4例、类型Ⅱ4例、类型Ⅲ3例。所有皮瓣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带蒂腹直肌皮瓣制备手术难度不大,能有效减小供区损伤,获得满意手术效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较好手术方法选择。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腺肿瘤 腹直肌皮瓣 带蒂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