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前言探讨循证护理在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可以降低患儿的疼痛感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几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输液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对腹泻患儿进行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细节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护理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同时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对腹泻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细节护理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对腹泻患儿进行护理,效果更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泻患儿 细节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对腹泻患儿进行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 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细节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护理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同时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对腹泻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细节护理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对腹泻患儿进行护理,效果更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泻患儿 细节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医嘱进行一般护理,雾化吸入,口服抗过敏药,中、重度患儿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外加整体护理,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指导、过敏原检测、心理护理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变少,发作时症状减轻,服药依从性强,加强战胜疾病信心,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哮喘 儿童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60 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0 例,两组均按医嘱进行一般护理,雾化吸入,口服抗过敏药,中、重度患儿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外加整体护理,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指导、过敏原检测、心理护理等。 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变少,发作时症状减轻,服药依从性强,加强战胜疾病信心,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整体护理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哮喘 儿童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医嘱进行一般护理,雾化吸入,口服抗过敏药,中、重度患儿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外加整体护理,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指导、过敏原检测、心理护理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变少,发作时症状减轻,服药依从性强,加强战胜疾病信心,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哮喘 儿童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16例先天性巨结肠并接受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患儿。统计患儿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16例患儿中,发生术后小肠结肠炎57例,发生率为26.3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营养不良、术前合并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术后伤口感染是患儿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营养不良、感染症状等情况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风险较高,建议对于此类患儿要提高警惕,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以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巨结肠症 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sepsis)患儿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4 h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下简称为24 h-LDH水平),对其疾病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4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PICU住院治疗的326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年龄、住院时间、24 h-LDH水平、感染性原发性疾病的受累器官和(或)系统、器官损伤、出院转归等临床病例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患儿年龄、住院时间、24 h-LDH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24 h-LDH水平分别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和出院转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脓毒症患儿24 h-LDH水平预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SS)、MODS及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24 h-LDH水平,对预测严重脓毒症、SS、MODS及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预测上述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脓毒症、严重脓毒症、SS患儿发生MODS发生率分别为27.5%(30/109)、68.8%(121/176)和78.0%(32/41),死亡率分别为0、8.0%(14/176)和22.0%(9/41)。②脓毒症、严重脓毒症、SS患儿24 h-LDH水平中位数分别为718 U/L(560~976 U/L),871 U/L(666~1 972 U/L)和1 588 U/L(799~2 150 U/L),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45,P=0.008)。发生MODS患儿的24 h-LDH水平中位数为713 U/L(571~967 U/L),显著低于未发生者的1 002 U/L(706~2 150 U/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45,P<0.001)。痊愈、好转、放弃和死亡患儿24 h-LDH水平中位数分别为712 U/L(584~945 U/L)、824 U/L(605~1 200 U/L)、1 311 U/L(716~2 150 U/L)和2 150 U/L(1 380~2 150 U/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8.105,P<0.001)。③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 h-LDH水平分别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是否发生MODS呈正相关关系(rs=0.290、0.319,P<0.001),24 h-LDH水平与脓毒症患儿出院转归呈负相关关系(rs= —0.387,P<0.001)。④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 h-LDH水平预测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SS、MODS及死亡的ROC-AUC分别为0.658(95%CI:0.598~0.719,P<0.001),0.671(95%CI:0.583~0.759,P<0.001),0.685(95%CI:0.628~0.742,P<0.001)和0.788(95%CI:0.698~0.879,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患儿发生上述4种情况时,血清LDH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 294.0 U/L、1 307.0 U/L、1 318.5 U/L和1 323.0 U/L(血清LDH水平正常参考值上限为618 U/L),此时对于预测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MODS和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39.2%、63.4%、43.7%和82.6%,87.2%、74.7%、78.2%和73.9%。⑤24 h-LDH水平>1 236 U/L的脓毒症患儿的MODS发生率,是24 h-LDH水平≤1 236 U/L者的4.565倍(OR=4.565,95% CI:2.662~7.830,P<0.001)。⑥患儿出院转归情况为死亡、放弃、好转的与痊愈发生可能性比较,24 h-LDH水平>1 236 U/L患儿,分别较24 h-LDH水平≤1 236 U/L者增高25.175倍(OR=25.175,95%CI:7.741~81.875,P<0.001),增高5.979倍(OR=5.979,95%CI:3.142~11.380,P<0.001),增高1.619倍(OR=1.619,95%CI:0.824~3.182,P=0.162)。结论脓毒症患儿24 h-LDH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是否发生MODS及出院转归情况均有关,尤其是24 h-LDH水平>1 236 U/L,可考虑作为预测脓毒症患儿发生MODS风险及判断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脓毒症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乳酸脱氢酶类 休克,脓毒性 多器官功能障碍 转归 ROC曲线 Logistic模型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