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调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THUMPD3-AS1靶向miR-185对前列腺癌细胞C4-2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方法分析前列腺癌细胞22RV1、DU-145、LNcap、C4-2和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2中THUMPD3-AS1的表达变化。将前列腺癌细胞C4-2分成对照组、si-NC组(转染siRNA对照剂)、si-THUMPD3-AS1组(转染THUMPD3-AS1 siRNA)、si-THUMPD3-AS1+Anti-miR-NC组(共转染抑制物对照剂、THUMPD3-AS1 siRNA)、si-THUMPD3-AS1+Anti-miR-185组(共转染miR-185抑制物、THUMPD3-AS1 siRNA),采用噻唑蓝(MTT)方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THUMPD3-AS1的靶基因,采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二者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2比较,前列腺癌细胞22RV1、DU-145、LNcap、C4-2中的THUMPD3-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前列腺癌细胞22RV1、DU-145、LNcap比较,前列腺癌细胞C4-2中的THUMPD3-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si-NC组比较,si-THUMPD3-AS1组的前列腺癌细胞C4-2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迁移数目、细胞侵袭数目也明显减少,vimentin、MMP-2、MMP-9蛋白表达减少,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THUMPD3-AS1+Anti-miR-NC组比较,si-THUMPD3-AS1+Anti-miR-185组的前列腺癌细胞C4-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细胞迁移数目、细胞侵袭数目增多,vimentin、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拟物对照剂、WT共转染相比,miR-185模拟物、WT共转染后的前列腺癌细胞C4-2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01)。THUMPD3-AS1和miR-185互为靶向关系。与对照组、si-NC组比较,si-THUMPD3-AS1组前列腺癌细胞C4-2中miR-18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结论下调lncRNA THUMPD3-AS1可靶向miR-185抑制前列腺癌细胞C4-2的迁移、侵袭。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THUMPD3-AS1 miR-185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腓骨肌皮瓣修复上颌骨前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口腔医院收治的采用腓骨肌皮瓣修复的上颌骨前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利用患者术前CT数据通过Mimics 23.0软件进行计算机虚拟手术,完成病灶截骨导板、腓骨塑形导板和腓骨复位导板等手术导板及手术方案的设计,并通过Accunavi-A导航系统设计导航配准点,然后3D打印出上述手术导板。术中在手术导板及导航技术辅助下切取腓骨肌皮瓣修复上颌骨前部病灶切除后的缺损。术后对面部外观及功能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33~56岁。其中5例上颌前部牙龈癌,4例上颌骨前部成釉细胞瘤,1例上颌软骨肉瘤,1例上颌前部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例上颌骨前部牙源性黏液瘤。病灶切除后的缺损范围为5 cm×4 cm~6 cm×5 cm。12例患者病灶截骨导板与腓骨塑形导板设计准确,术中腓骨复位导板就位成功,导航精确、无移位,移植的腓骨位置与正常上颌骨位置相符,修复所用腓骨长度为8~10 cm,肌皮瓣大小为5 cm×4 cm~6 cm×5 cm,所有腓骨肌皮瓣均存活。术后随访1~72个月,平均24.5个月,患者发音清晰,进食时无口鼻腔反流现象,面部外形良好。12例患者随访期间肿瘤未复发。结论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应用腓骨肌皮瓣修复上颌骨前部缺损是一种较为精确、可行的方法,口鼻腔封闭和语言功能均得到较好的维护,同时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像,三维 打印,三维 外科,口腔 上颌骨 口腔肿瘤 腓骨 肌皮瓣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389例壶腹部周围癌及胰头癌接受姑息性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于30 g/L、多发淋巴结转移、病理发现肿瘤胰胆管来源是患者胆肠吻合术后发生上消化道梗阻的危险因素(均P<0.05)。本研究认为再次外科手术或支架置入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发生的上消化道梗阻均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麻醉和手术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其机制和干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麻醉和围手术期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目前,大量证据证实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交互关联,称为肠-脑轴。肠道菌群是肠-脑轴重要一环,其稳态对神经认知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基于目前的研究,就麻醉和外科手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在PND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以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PND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认知障碍 肠道菌群 肠-脑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测量方法应用于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颌骨稳定性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术后颌骨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9年7至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术。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 d(T1)、术后6~12个月(T2)螺旋CT数据,使用3D Slicer建模并导入Geomagic Qualify拟合配准、测量上、下颌骨各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对T1、T2期各标志点坐标值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并对有明显复发的标志点之间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8~25岁,平均21.3岁。T1与T2期各标志点水平向坐标值比较,仅在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期为(-50.47±4.44) mm,T2期为(-50.06±4.66) mm(t=2.948,P=0.011)。T1与T2期各标志点前后向坐标值比较,上颌骨上牙槽座点、左、右梨状孔点、左、右骨折线中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37.7 %(1.36/3.61)、35.7%(1.15/3.22)、25.4%(0.84/3.31)、26.9%(0.84/3.12)、14.0%(0.41/2.92);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左、右下颌角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分别为36.9%(1.75/4.74)、53.9%(2.45/4.55)、55.5%(2.72/4.90)、61.7%(2.90/4.70)、85.3%(2.20/2.58)、93.4%(2.40/2.57);复发距离与移动距离均显著相关(r值为0.572~0.736,P < 0.05)。T1、T2期垂直向各标志点坐标值比较,上颌骨垂直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下牙槽座点、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期较T1期发生明显的逆时针旋转。结论三维测量方法可准确反映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双颌术后颌骨的三维变化,术后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均无明显复发,在前后向均存在复发,与手术距离显著相关,在垂直向仅下颌骨存在旋转移位。

  • 标签: 成像,三维 牙颌面畸形 正颌外科学 截骨术,勒福 截骨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开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效果。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开展综合性实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并通过调查问卷掌握学生的实验兴趣度和教学反馈。结果学生的课程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分析及综合考核成绩分别为(96.23±2.37)分、(95.01±1.83)分、(94.88±1.74)分、(94.30±2.27)分。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实验兴趣度为98.5%(64/65),且90%以上学生表示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结论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综合性实验 效果
  • 简介: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微课程设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可以有效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微课程内容单一,但深入细致,以教学视频为主,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容量较大,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不需要借助其他方面知识就可以完全理解视频内容。将其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辅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有利于优化体育教学效益。

  • 标签: 高校 体育教学 微课程 设计
  • 简介: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微课程设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可以有效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微课程内容单一,但深入细致,以教学视频为主,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容量较大,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不需要借助其他方面知识就可以完全理解视频内容。将其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辅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有利于优化体育教学效益。

  • 标签: 高校 体育教学 微课程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