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护理专业学生(护生)职业认同研究现状,探讨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采用CiteSpace软件(5.8.R2版本)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2016年开始发文量明显增长,目前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且缺少纵向研究;研究者之间合作较多,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尚未形成大规模合作网络;关键词突现分析发现,突现时间最长的是护生职业认同与临床实习相关研究,2020年突现度最高的关键词为"新冠疫情"。结论目前是护生职业认同研究发展方向转变的关键时期,应建立大型合作网络模式、开展纵向调查与干预性研究,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交互作用的应激中介模型,明确D型人格对冠心病患者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D型人格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激评价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处的斑块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斑块易损性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结果本研究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者138例,易损斑块组200例。易损斑块组的D型人格得分、焦虑、抑郁、消极应对和认知评价得分均高于非易损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易损斑块组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非易损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D型人格可通过认知评价(β=0.588,P<0.01)及消极应对(β=0.189,P<0.05)对斑块易损性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认知评价(β=-0.061、0.121;P<0.01)及消极应对(β=-0.124、0.031;P<0.01)对斑块易损性有间接效应;消极应对(β=0.215,P<0.01)、心理反应(β=0.241、-0.150;P<0.01)和生理反应(β=-0.321,P<0.01)对斑块易损性有直接效应。结论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等可通过多种路径影响斑块易损性。因此,临床上加强对D型人格的筛查可早期识别斑块易损性发生的高危人群,同时应对此类人群进行个性化、系统化心理行为干预,从而将冠心病的防治关口前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磨玻璃样结节(GGN)中实性成分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四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肺腺癌确诊患者217例的CT影像,按病灶性质分为浸润前组、微浸润腺癌(MIA)组及浸润性腺癌(IAC)组,分析各组GGN中实性成分比例、大小、形态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浸润前病变组、MIA组和IAC组GGN实性成分均值分别为(1.02±0.73)mm、(3.76±1.22)mm和(10.22±4.06)mm,实性层面直径分别为(0.91±0.65)mm、(3.45±1.37)mm和(10.18±4.41)mm,最大径分别为(1.10±0.81)mm、(5.16±1.60)mm、(11.96±5.17)mm,单发比例分别为87.18%(34/39)、34.12%(29/85)和27.96%(26/93),中心性生长率分别为66.67%(26/39)、22.35%(19/85)和32.26%(30/93),点状率分别为79.49%(31/39)、76.47%(65/85)和44.09%(41/93),边界清晰率分别为20.51%(8/39)、28.24%(24/85)和41.94%(39/93)。三组间GGN实性成分均值、实性层面直径、最大径、数量、生长部位、形态及边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或χ2值分别为196.362、173.605、154.91、42.582、23.594、25.474和7.004,均P<0.05)。结论CT影像GGN中实性成分表现有助于肺腺癌病理类型的鉴别,可作为术前参考加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相关医疗纠纷的原因。方法检索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结案的用药相关医疗纠纷案例Excel数据表,收集2013—2019年结案的DILI相关医疗纠纷案例资料,对案例的分布特点、相关药品、发生纠纷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0件DILI相关医疗纠纷案例。30例患者中女性23例(76.7%),男性7例(23.3%);年龄3个月~66岁,中位年龄37岁;门诊患者25例(83.3%),住院患者5例(16.7%);致肝损伤药物为中药(汤剂和/或中成药)者20例(66.7%),西药者6例(20.0%),中药+西药者4例(13.3%)。涉案医院中三级医院占80.0%(24/30),中医专科医院占60.0%(18/30)。30件案例中19件(63.3%)被判定医方有责,发生肝损伤的原因为用药缺陷/错误;其中责任人为医师者17件(89.5%),护士者2件(10.5%);主要问题为用药前查问缺失、治疗期间缺乏监测、违规处方和过失致药物超量。结论DILI相关医疗纠纷多发生在门诊,涉案药物多为中药,可能与医师(尤其是中医专科医院的医师)对中药的肝毒性缺乏认识,对中药处方疏于管理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 —12月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5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入院1周内)及随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57例AMI患者住院期间A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1.29%(143/457)、42.23%(193/457)和29.98%(137/457);1个月时AMI患者PT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0.20%(138/457)、10.50%(48/457)和26.48%(121/457)。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在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β=0.11,P<0.05)、焦虑(β=0.16,P<0.01)、抑郁(β=0.25,P<0.01)对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分别对1个月时的焦虑(β=0.34,P<0.01)和PTSD(β=0.16,P<0.01) 、抑郁(β=0.59,P<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β=0.25,P<0.01)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应激障碍的高警觉、再体验与分离症状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应加强对AMI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及时疏解其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有效降低其后期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们对14例根据X线和CT确诊为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患者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X线片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4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6.6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10例,良3例,可1例。无感染、肌腱磨损断裂、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较好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背景噪声环境逐渐成为关注热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GB/T 50378-2019版响应时代进步要求,对居住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提出更高要求。中海寰宇珑宸花园项目,合理采用Low-E中空玻璃(根据需要设计)、隔声涂料等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室内声环境。为同类住宅项目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