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以急诊医学科(emergency department, ED)为出发点,回顾性分析脓毒症在ED患者中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为ED开展脓毒症"三早两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ED和住院病案管理信息化平台,按照2016年脓毒症国际诊断标准及2020年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成人脓毒症ED就诊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点。采用χ2检验比较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感染病灶部位的差异,并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经ED脓毒症住院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脓毒症ED就诊患者7 494例,年构成比波动于3.8‰~6.1‰,月构成比波动于2.0‰~9.0‰;以40~69岁(46.0%)、男性(59.0%)为主,多诊断为脓毒症(96.8%),以城职医保(59.6%)就诊为主,ED诊疗费用集中于2 000~8 000元(51.1%)。经ED脓毒症住院患者病死率为24.4%,脓毒性休克为28.8%;以≥70岁(56.0%)、男性(56.2%)患者为主,多为诊断脓毒症(94.0%)首次住院(76.0%),住院中位时间为15 d,以城职医保住院为主(65.2%),住院费用中位数为4.7万元。患者死亡风险主要受年龄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岁较18~39岁患者死亡风险高,住院时间>7 d较≤7 d患者死亡风险低;原发感染部位主要集中于呼吸和泌尿系统,而血液系统和腹部感染患者死亡的比例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系统和腹部感染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在ED就诊患者中的构成比无时间规律性,应提高对老年男性、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腹部感染患者患脓毒症的警惕性。年龄较大、住院次数相对较多、住院时间相对较短、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或腹部的住院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较高。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导致较高的死亡率。目前无法从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中可靠地预测AKI的发展风险和严重程度。AKI可能的遗传易感性或某种遗传背景对AKI患者预后的影响仍有待阐明。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AKI的临床诊断目前依赖于反应肾功能的指标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量,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寻找新的肾功能不全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以促进AKI的早期准确诊断,识别具有AKI风险的患者,并实施预防性策略和(或)积极性干预迫在眉睫。理想的AKI生物标志物应该有助于确定肾脏的损伤程度和功能变化,并有助于充分管理AKI并在必要时启动肾脏替代治疗(RRT)。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补体C5a参与免疫调节的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模型组(CLP组)和CLP+抗C5a单克隆抗体干预组(CLP+anti-C5a组),每组20只。构建CLP诱发脓毒症模型;Sham组只开腹不进行结扎穿孔。CLP+anti-C5a组于制模后立即腹腔注射抗C5a单克隆抗体0.15 mg干预;Sham组和CLP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Kaplan-Meier法对各组小鼠进行累积生存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术后24、48、72 h外周血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术后48 h肺组织及肾组织C5a受体(C5aR)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48 h脾脏单个核细胞中树突细胞(DC)、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比例。结果CLP组小鼠7 d累积生存率较Sham组明显下降(30.00%比100.00%;Log-Rank检验:χ2=47.470,P<0.001);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2及IL-4水平于术后24 h先反应性升高,48 h明显下降,随后于72 h逐渐升高,而IFN-γ水平于术后24 h开始持续升高至72 h;免疫组化显示,CLP组术后48 h肺组织和肾组织内皮细胞中均有大量C5aR表达;与Sham组比较,脾脏单个核细胞中DC比例〔(1.80±0.30)%比(6.90±1.20)%,P<0.05〕及Treg比例〔(0.38±0.02)%比(4.00±0.50)%,P<0.05〕均明显下降,Th17比例明显升高〔(0.83±0.08)%比(0.32±0.03)%,P<0.05〕,提示免疫细胞比例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给予抗C5a单克隆抗体干预后,小鼠7 d累积生存率较CLP组明显升高(54.54%比30.00%;Log-Rank检验:χ2=28.090,P<0.001);血清TNF-α、IL-12和IFN-γ水平进一步升高,而IL-4水平明显下降;肺组织及肾组织C5aR表达较CLP组显著减少;脾脏中成熟DC比例〔(5.10±1.20)%比(1.80±0.30)%,P<0.05〕和Treg比例〔(2.58±0.05)%比(0.38±0.02)%,P<0.05〕较CLP组明显升高,Th17比例较CLP组明显降低〔(0.54±0.05)%比(0.83±0.08)%,P<0.05〕。结论初步判断抗C5a单克隆抗体可能通过改善脾脏中成熟DC及T细胞极化状态进而改善脓毒症预后,C5a在脓毒症细胞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轴突导向因子3A(Sema3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稳定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免疫磁珠法分离和培养C57BL/6J小鼠脾脏CD4+CD25+ Tregs,将分离的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仅给予抗小鼠CD3e和CD28诱导细胞处于激活状态)、LP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LPS 100 μg/L)、LP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给予LPS 100 μg/L+PDTC 25 mg/L)、LPS+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给予LPS 100 μg/L+PBS 10 μL)、LPS+PDTC+重组Sema3A(rSema3A)组(给予LPS 100 μg/L+PDTC 25 mg/L+rSema3A 300 μg/L)和LPS+PBS+rSema3A组(给予LPS 100 μg/L+PBS 10 μL+rSema3A 300 μg/L)。各组培养24 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D4+CD25+ Tregs特异性标志物叉头翼状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膜相关转化型生长因子-β1(TGF-β1m+)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分泌型转化生长因子-β1(sTGF-β1)的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Foxp-3-Tregs特异性去甲基化区(Foxp-3-TSDR)的去甲基化程度,以反映CD4+CD25+ Tregs的稳定性,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DNA结合活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能够增加细胞稳定性,表现为Foxp-3、CTLA-4和TGF-β1m+的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IL-10和sTGF-β1分泌增加,细胞凋亡减少,Foxp-3-TSDR去甲基化程度增加;同时LPS可增加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DNA结合活性,以及主要分子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和p65的磷酸化水平,说明LPS增加细胞稳定性的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与LPS组比较,PBS并未对细胞稳定性和NF-κB信号通路产生影响;但添加rSema3A后能进一步增加细胞稳定性,并激活NF-κB信号通路。而PDTC能够抑制rSema3A增加细胞稳定性的功能,表现为:与LPS+PBS+rSema3A组比较,LPS+PDTC+rSema3A组Foxp-3、CTLA-4和TGF-β1m+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Foxp-3基因(2-ΔΔCt):8.092±1.117比18.509±1.068,Foxp-3蛋白(相对荧光强度):1.224±0.033比1.826±0.181;CTLA-4基因(2-ΔΔCt):3.254±0.760比11.840±0.827,CTLA-4蛋白(相对荧光强度):1.305±0.058比1.842±0.111;TGF-β1m+基因(2-ΔΔCt):3.589±1.180比8.509±0.472,TGF-β1m+蛋白(相对荧光强度):1.319±0.033比1.822±0.063,均P<0.01〕,IL-10和sTGF-β1分泌减少〔IL-10(ng/L):445.33±54.08比992.67±83.10,sTGF-β1(ng/L):1 116.67±65.25比1 494.67±94.45,均P<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荧光强度:0.398±0.031比0.268±0.046,P<0.01),Foxp-3-TSDR去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灰度值:0.467±0.048比1.780±0.119,P<0.01),NF-κB信号通路的DNA结合活性被明显抑制(灰度值:1.23±0.02比3.95±0.06,P<0.01),IKKβ和p65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IKKβ表达(p-IKKβ/IKKβ):0.97±0.07比1.97±0.04,p-p65(p-p65/p65):0.95±0.08比1.93±0.06,均P<0.01〕。结论LPS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增加CD4+CD25+ Tregs稳定性;Sema3A能够进一步增加CD4+CD25+ Tregs稳定性,并且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3种快速危险分层方案:温哥华胸痛诊断流程、TRUST加速诊断路径及EDACS加速诊断路径快速评估急诊胸痛患者的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0时~2017年2月1日0时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胸痛患者,按温哥华胸痛诊断流程、TRUST加速诊断路径及EDACS加速诊断路径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终点事件为30 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人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4例患者,TRUST加速诊断路径共筛选低危患者57例,30 d内随访结果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例,鉴别低危胸痛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43.8%,阴性预测值98.2%;EDACS加速诊断路径筛选低危患者51例,30 d内随访结果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鉴别低危胸痛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39.8%,阴性预测值100%;温哥华胸痛诊断流程共筛选低危患者24例,30 d内随访结果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鉴别低危胸痛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18.8%,阴性预测值100%。结论快速危险分层方案有利于急性胸痛低危患者早期安全离院。EDACS加速诊断路径筛选低危患者比例>30%,且鉴别低危胸痛敏感度≥98%,阴性预测值≥99.5%。
简介:摘要作为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中聚集了大量免疫细胞调节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Treg)作为具有负性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对维持不同组织免疫动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相比于其他组织,有关Treg在皮肤组织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不完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Treg在皮肤中具有特征性免疫效应,包括调控组织损伤修复、参与毛囊生长周期循环、诱导适当的免疫平衡等。本文就Treg在皮肤中的分类与特性、分布特点、迁移途径、免疫效应以及与创面愈合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深化对皮肤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学效应及其调控途径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