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发展的强大引擎,但是受到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较为突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这对我国原来的经济形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乡村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补充和推动力,近年来,我国不断建立健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制度,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了推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必须要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面临的困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立足于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摘要: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三教改革的关键”,需从根本上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本文构建了一种“7线一课”听、评课模式,探索了课堂设计基本要素,设计并实施了听、评课模式具体方案,以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改善教研活动的氛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疾病分型诊断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1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和中法院区诊治的COVID-19患者179例,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n=84)、重型(n=58)和危重型(n=37)。179例患者年龄为65(55.0,72.0)岁,其中男性107例,女性72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COVID-19患者分型诊断的性能。结果入院时危重症患者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普通型、重型(P均<0.001);普通型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重型、危重型(P均<0.001)。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T+B+NK、CD3、CD4、CD8、NK细胞数逐渐降低,危重型显著低于普通型和重型(P均<0.001),而危重型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普通型及重型(P=0.002,P=0.030)。另外,T+B+NK用于鉴于普通型和危重型或重型和危重型时效果最好(AUC分别为0.961,0.803);CD3用于鉴别普通型和重型时效果最好(AUC=0.961)。进一步将普通型和重型合并为一组后,与危重型患者比较,中性粒细胞及其与淋巴细胞、CD3、CD4、CD8比值用于患者分型诊断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AUC最大(AUC=0.958)。普通型、重型患者入院10 d后淋巴细胞数量高于入院时(P均<0.001),病情好转。危重型患者淋巴细胞数量低于入院时(P=0.040),预后差。结论T+B+NK与CD3减少、CD4/CD8比值升高、NLR升高在COVID-19危重型患者疾病分型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细胞总数的动态监测能有助于预后判断。
简介: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生态康养度假旅游方面的需求逐年增加,以乡村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建设也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林地等情况也越来越明显,使原有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出现了各种问题,也显得越来越匮乏。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土地作为乡村和农业中最重要的资源,需加大对其重视程度,提升其资源利用率,带动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但在部分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阻碍了乡村进一步发展。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指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措施,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是21世纪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正不断地改变各行各业。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问题凸显,城市人群出现亚健康问题,人们开始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健康产业园作为高端的康养综合体,现在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在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健康产品能有效提升景观的体验。而且好的景观不仅可改善康养环境,还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有利于提升产业园内的康养效果。主要以健康和康养作为核心出发点,探究了健康产业园景观规划与设计。良好的康养景观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同时也能填补人们的精神感受,主要借助案例研究法,资料收集法及实地考察法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健康及康养两方面内容,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追求健康的本质一样,表达的都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康是康养的最终目标,康养模式下的产业园的景观设计必须要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以此作为背景,提出了相关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在进行景观规划时,要彰显自然色彩,体现亲和力,在此基础之上,梳理了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从前期的调查到最终的策划活动,都是以人的需求作为导向进行的。
简介:摘要:改革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目前,在数字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下,以大数据浪潮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转型的基本逻辑,以全域、全要素的高质量发展为规划的核心目标。从土地覆盖到科学透明、合理有效的土地占用,需要对其全要素、多属性进行深刻理解,对全域关键资源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积极探索更加透彻认知与分析空间本身、多维属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新方法。基于此,文章在明晰数字国土空间新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数字化技术赋予地理空间认知与分析的新可能,提出能有效回应大数据时代、发挥数字化优势的“网络化认知新逻辑+智能化分析新方法”,提升对“地尽其用、高质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支撑。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同是合理优化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促进经济内循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现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各级地方以行政区划为辖域“独立编制”,易诱发行政单元间的地方保护主义、割裂区域经济联系、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非一体化”问题,其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的“共同编制”如何协调,亟需寻求制度化支撑。在现有规划法律框架内,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同机制可成为破局路径。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协同的运行程序设计,宜以省际协同为主导,以上下层级传导为重要补充;在区域协同的利益冲突与协调方面,可从确立区域法律主体地位、赋予区域主体平等的区域发展权、区域间非平权型的权利义务安排等维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