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急性坏死性脑病(ANE)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和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共4家医院PICU 2014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收治的39例ANE患儿,根据出院临床结局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危险因素及其相对危险度。结果纳入39例ANE患儿,男18例、女21例;中位发病年龄30月龄;出院病死率为41%(16/39)。29例(74%)患儿的发病年龄<4岁,前驱感染以流感病毒最常见(80%,20/25)。入PICU时死亡组休克比例高于存活组[12/16比 17%(4/23),P=0.001]。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存活组[3(3,6) 比6(5,7)分,Z=-2.598,P=0.009],其最优界值为4分,且死亡组GCS≤4分的比例高于存活组[10/16比 22%(5/23),P=0.018]。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ANE严重程度评分(ANE-SS)高于存活组[5(2,6) 比2(1,4)分,Z=-2.436,P=0.015],死亡组ANE-SS高风险比例高于存活组[9/16比22%(5/23),P=0.043]。存活组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20 mg/(kg·d)]的比例高于死亡组[43%(10/23)比1/13,P=0.03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入PICU时存在休克[比值比(OR)=14.250,95%置信区间(CI)2.985~68.018,P=0.001]、GCS≤4分(OR=6.000,95%CI 1.456~24.733,P=0.013)及ANE-SS高风险(OR=4.629,95%CI 1.142~18.752,P=0.032)为ANE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NE多见于4岁以下的流感儿童。入PICU时存在休克、GCS≤4分及ANE-SS高风险为ANE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可能会改善ANE患儿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重症超声对休克患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休克患儿,并对休克患儿应用休克患者快速超声评估(rapid ultrasound in shock,RUSH)方案进行心肺及腹部形态、功能评估,以辅助休克诊断及治疗。结果26例休克患儿,入院时立即根据RUSH方案进行评估,诊断为脓毒性休克8例,心源性休克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6例,混合性休克6例。心源性休克患儿左室射血分数(26.5±8.24)%,下腔静脉宽度均大于10 mm,休克纠正后左室射血分数上升至(32.17±26.11)%。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73.25±1.28)%,休克纠正时左室射血分数(50.12±31.41)%。26例休克患儿液体复苏1 h后9例(34.6%)肺部超声发现较多B线;其中,心源性休克液体复苏1 h后约50%患儿肺部超声发现较多B线,存活患儿休克纠正后11例(57.9%)出现较多B线,但仅有6例患儿查体可闻及水泡音。结论根据RUSH方案对休克患儿容量状态、心脏功能、容量反应性及病灶进行评估,结合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更早更准确地分辨休克类型并辅助指导液体复苏,利于患儿的精确、个体化液体管理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重症超声对休克患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休克患儿,并对休克患儿应用休克患者快速超声评估(rapid ultrasound in shock,RUSH)方案进行心肺及腹部形态、功能评估,以辅助休克诊断及治疗。结果26例休克患儿,入院时立即根据RUSH方案进行评估,诊断为脓毒性休克8例,心源性休克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6例,混合性休克6例。心源性休克患儿左室射血分数(26.5±8.24)%,下腔静脉宽度均大于10 mm,休克纠正后左室射血分数上升至(32.17±26.11)%。脓毒性休克患儿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73.25±1.28)%,休克纠正时左室射血分数(50.12±31.41)%。26例休克患儿液体复苏1 h后9例(34.6%)肺部超声发现较多B线;其中,心源性休克液体复苏1 h后约50%患儿肺部超声发现较多B线,存活患儿休克纠正后11例(57.9%)出现较多B线,但仅有6例患儿查体可闻及水泡音。结论根据RUSH方案对休克患儿容量状态、心脏功能、容量反应性及病灶进行评估,结合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更早更准确地分辨休克类型并辅助指导液体复苏,利于患儿的精确、个体化液体管理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头部影像学变迁及预后随访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临床诊断为ANEC的13例患儿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中位数为30个月。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疗经过及头部影像学资料,并对存活患儿进行电话随访。结果13例患儿入院前均有发热和抽搐症状,发热距离出现意识障碍的时间中位数为48 h,头颅磁共振成像呈对称性多灶性脑损害。13例患儿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8例行血浆置换治疗。13例中死亡7例,随访5例,身高、体质量发育同健康儿童,免疫力正常,1例运动智力同健康同龄儿,儿童整体表现分类量表评分良好,余4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均表现为语速慢和运动受限。结论ANEC多发生于冬季和年幼儿,病情进展迅速,发热抽搐后很快出现意识障碍,死亡率高;早期头部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存活患儿多遗留后遗症,多表现为语速慢和运动受限,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远期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sive care unit,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行为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构建规范化培训方案及研发标准化镇痛镇静护理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对东北及内蒙古地区18家医院的435名P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东北及内蒙古地区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行为问卷平均得分为(70.54±13.63)分。不同年龄、护龄、PICU护龄、学历、职称,以及是否是重症专科护士、是否接受过镇痛镇静培训、有无护理镇痛镇静患儿经历,各组间护士的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是否接受过镇痛镇静相关培训、有无护理镇痛镇静患儿经历及对镇痛镇静的态度是影响PICU护士镇痛镇静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PICU护士镇痛镇静护理行为尚有很大提升空间,PICU护士参加镇痛镇静相关培训次数越多、护理镇痛镇静患儿经历越丰富、镇痛镇静态度越积极,其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