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妇康栓结合健康管理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方法本次实验内容主要是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220例宫颈HPV感染患者的作用,分组实验对比,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病人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治疗,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分别为保妇康栓治疗和保妇康栓结合健康管理,实验时间时间为2021-2023,实验小组两组人数均等,每组110例。结果病人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显示,采用保妇康栓结合健康管理的小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通过健康管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同时配合使用中医保妇康栓的抗宫颈HPV,可以在一些情况下,对宫颈持续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从而降低宫颈病变,甚至是宫颈癌的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 201 8 年 4 月至 201 9 年 9 月在感染性疾病科发生的 40 例护理行为危险事故,根据资料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结果: 40 例危险事故中交叉感染占 42.5% ,毒液处理不当占 22.5% ,针刺伤患者占 15% ,肺部感染占 26.7% 。预防措施实施前危险事故发生率为 8.37% ,预防措施实施后危险事故发生率为 1.55% 。结论:规范化的操作和严格的流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时刻保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帮助患者护理人员减少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 201 8 年 4 月至 201 9 年 9 月在感染性疾病科发生的 40 例护理行为危险事故,根据资料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结果: 40 例危险事故中交叉感染占 42.5% ,毒液处理不当占 22.5% ,针刺伤患者占 15% ,肺部感染占 26.7% 。预防措施实施前危险事故发生率为 8.37% ,预防措施实施后危险事故发生率为 1.55% 。结论:规范化的操作和严格的流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时刻保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帮助患者护理人员减少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 201 8 年 4 月至 201 9 年 9 月在感染性疾病科发生的 40 例护理行为危险事故,根据资料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结果: 40 例危险事故中交叉感染占 42.5% ,毒液处理不当占 22.5% ,针刺伤患者占 15% ,肺部感染占 26.7% 。预防措施实施前危险事故发生率为 8.37% ,预防措施实施后危险事故发生率为 1.55% 。结论:规范化的操作和严格的流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时刻保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帮助患者护理人员减少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HIV感染者与HIV阴性人群之间在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方面的统计学差异,以探讨这些感染之间的关联。方法:招募了100例HIV感染者作为实验组,以及100例HIV阴性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医学检查和相关检测,我们确定了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状况。使用统计方法,我们比较了这些感染状况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其中包括p值来体现统计学显著性。结果:HIV感染者在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方面均高于HIV阴性人群,p值分别为<0.001、0.003、0.012和0.008。这表明HIV感染者更容易同时感染这些感染,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受损、高风险行为和共享传播途径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本研究结果强调了HIV感染者与其他传染性疾病感染之间的关系。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些感染之间的关联,为制定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细节护理应用于感染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以532名在感染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获得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使用常规护理,后者使用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成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在护理差错表现情况方面,观察组出现的差错情况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患者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时,为其实施无盆化擦浴干预的效果,重点不同擦浴方式下各指标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纳入研究的4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ICU患者(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分组,两组皆保证常规干预,对照组(温水擦浴),观察组(无盆化擦浴)。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指标、擦浴时间指标、擦浴依从性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对照组实施的温水擦浴方案,无盆化擦浴效果更明显,护理效果明显,家属满意度更高,患者擦浴时耗时较少,擦浴依从性较高,研究有较大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疾病治疗中使用支气管镜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7例。常规治疗法用于对照组,支气管镜治疗法用于观察组。结果:治疗前,两组PaO2、SaO2及PaCO2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aO2指标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疾病治疗中使用支气管镜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昆明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流行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全年在昆明市6家三甲医院儿科住院的467例腺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患儿的基本特征、流行病学特点、混合感染情况和腺病毒基因型别。根据病情轻重将诊断为肺炎的患儿分为重症腺病毒肺炎(SAP)组和普通腺病毒肺炎(GAP)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SAP组的高危因素。结果共有15 635例患儿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检出腺病毒阳性患儿467例,检出率2.99%。其中男284例、女183例,年龄2.4(1.1,3.9)岁,其中<0.5岁44例(9.4%),0.5~<1.0岁59例(12.6%),1.0~<3.0岁176例(37.7%),3.0~<7.0岁150例(32.1%),7.0~14.0岁38例(8.1%)。腺病毒感染高发月份为10—12月份,占全年总检出的51.6%(241/467)。226例(48.4%)检出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其中172例(76.1%)以混合单一病原体感染,检出的262株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108株(41.2%)。144例(30.8%)患儿行PCR基因分型,检出腺病毒3、7亚型74例(51.4%),腺病毒1、2、6亚型65例(45.1%)。467例腺病毒感染病例中,320例(68.5%)诊断为肺炎,82例(17.6%)为上呼吸道感染及咽扁桃体炎,65例(13.9%)支气管炎、喉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320例腺病毒肺炎中,SAP组 56例,死亡2例(3.6%),GAP组 264例。SAP比GAP组患儿年龄更小[17(11,42)比24(14,44)月龄,Z=2.222,P=0.026],热程更长[8(5,14)比6(3,9)d,Z=3.380,P<0.01],有早产史及基础疾病的比例更高[19.6%(11/56)比6.1%(16/264)、26.8%(15/56)比10.2%(27/264),χ2 =8.965、11.109,均P<0.05],且SAP组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MB、乳酸脱氢酶均高于GAP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3.284,95%CI 1.079~9.993,P=0.036)、有基础疾病(OR=3.284,95%CI 1.079~9.993,P=0.036)、热程≥10 d(OR=2.523,95%CI 1.195~5.328,P=0.015)、C反应蛋白≥50 mg/L(OR=3.156,95%CI 1.324~7.524,P=0.010)与SAP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结论昆明地区住院儿童腺病毒的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2019年度未出现爆发流行现象。腺病毒感染以3、7亚型为主,秋冬季好发,主要引起肺炎,早产、基础疾病,热程长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各年龄段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1月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行HPV分型检测及活组织病理检查969例,各年龄段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1~40岁年龄段为宫颈炎、CIN1、CIN2及CIN3高发年龄段,41~50岁是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段,各年龄段在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型HPV感染中单一感染占比大于多重混合感染,单一感染及多重混合感染中感染率最高均为31~40岁。结论 31~40岁年龄组是宫颈炎、CIN1、CIN2及CIN3发生的高危人群,应注重此年龄段宫颈病变的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12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收集荔湾区2004年1月至2021年1月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资料并整理分析。结果共报告12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合计371例(学生366例,教师5例),总罹患率为2.99%(371/12 426),均为轻症病例,男女比例为1.26∶1,年龄2~44岁。12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秋冬春季,发生在10月份至次年4月份,1月份的月报告起数最多(占33.33%,4/12)。7起发生场所是城市小学(占58.33%),且城市小学的总罹患率最高,与其他场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7,P<0.01)。人传人传播(接触性或气溶胶)共10起(83.33%),食源性传播2起(16.67%),其中有7起引起暴发的原因是首例病例呕吐物未被及时清理或消毒不规范,2起食源性传播为主的疫情均由无症状感染厨工引起。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呕吐病例所占比例最高(12起疫情的中位数是91.83%),13岁以下呕吐为主,13岁及以上腹泻为主。病原体GⅡ基因型11起(占91.67%),GI型1起(占8.33%)。结论2020年开始荔湾区诺如病毒学校暴发疫情数呈现显著上升,荔湾区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均发生在秋冬春季,GⅡ型为主要基因型,以城市小学为主要场所,部分疫情报告不及时。建议加强学生及厨工的健康监测,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处理,提高查清疫情危险因素的能力与效率,采取快速精准的措施防控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