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转录快速获得原核生物来源核酶P的核心催化亚基M1RNA。方法以大肠埃希菌DH5α菌液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扩增M1RNA基因,并将该基因置于T7启动子下游,其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经电泳及测序鉴定。以M1RNA基因为模板,以32P标记,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体外转录M1RNA。将产物以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并观察结果。结果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从大肠埃希菌基因组扩增M1RNA基因,经凝胶电泳观察及测序鉴定,证实成功在体外扩增M1RNA基因,并置于T7启动子下游。在T7 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应用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产物,结果显示377nt处可见与预期相符的条带,证实成功在体外获得M1RNA。结论成功在体外快速获得具有独立催化功能的M1RNA,基于此的基因沉默技术具有发展成新型反义核酸药物的良好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ar, ICOS)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蛋白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将8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每组40只。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不同阶段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群ICOS及PD-1的动态表达趋势及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不同周期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1,IL-33,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的分泌水平及小鼠血清中Ⅲ型前胶原肽(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的含量;分析PD-1+CD4+CXCR5+T细胞、ICOS+CD4+CXCR5+T细胞与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纤维化模型组中CXCR5+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比例均明显升高,并在13 W达到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0.92)%比[8 W:(6.53±2.12)%,13 W:(27.47±5.15)%,20 W:(19.20±6.64)%],t值分别为4.60、13.35、6.93,P值均<0.05};CXCR5+CD4+T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比例亦逐渐升高,13 W达到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0.44)%比[(8 W:(13.28±3.85)%,13 W:(33.62±6.28)%,20 W:(21.50±5.83)%],t值分别为8.87、14.60、9.85 ,P值均<0.05 }。随着病程进展,肝纤维化小鼠组CD4+CXCR5+T细胞群IL-33,IL-21,TGF-β1的表达从8 W开始上调,13 W达到峰值,20 W仍维持较高水平,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33:t值分别为5.85、18.47和10.54,IL-21:t值分别为10.03、13.34和13.60,TGF-β1:t值分别为9.23、19.69和15.40,P值均<0.05)。PD-1+CD4+CXCR5+T、ICOS+CD4+CXCR5+T细胞表达水平与PCⅢ的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78和0.6036,P值均<0.05)。结论肝纤维化慢性期ICOS+和PD-1+的循环Tfh细胞可能促进肝纤维化发病,IL-21和IL-33作为主要的细胞因子参与炎症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临床医生在治疗脓毒症3.0定义及诊断标准下的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时,执行2018年"拯救脓毒症运动"(SSC)更新的1 h集束化治疗(1 h Bundle)的依从性,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资阳市人民医院、雁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脓毒症3.0定义及诊断标准的153例ICU患者,其中95例完全执行1 h Bundle的患者为Bundle依从组,58例未完成1 h Bundle的患者为Bundle未依从组。统计3家医院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感染部位,以及1 h Bundle依从性执行情况和28 d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两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绘制28 d生存曲线,评估两组脓毒症患者生存情况。结果3家医院153例脓毒症患者病原菌检出率为61.44%(94/153),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9.79%(75/94);感染部位前3位分别为呼吸系统、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分别占32.0%、28.1%、18.3%。3家医院能完全执行1 h Bundle的患者占62.09%(95/153),1 h Bundle中执行较差的指标为1 h血液微生物培养〔占77.78%(119/153)〕和1 h抗菌药物的应用〔占79.74%(122/153)〕。Bundle是否依从两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要预后指标:Bundle依从组28 d生存率明显高于Bundle未依从组〔80.00%(76/95)比62.06%(36/58),χ2=6.447,P=0.014〕;次要评价指标:Bundle依从组6 h和24 h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高于Bundle未依从组〔mmHg(1 mmHg=0.133 kPa):78.22±11.25比69.86±14.04,79.78±11.45比75.35±12.90〕,Bundle依从组总住院时间中位数较Bundle未依从组明显延长〔d:13(17)比6(11),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 h和24 h MAP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64(0.994~1.102)、1.032(1.003~1.063),均P<0.05〕。结论资阳市3家医院ICU脓毒症患者1 h Bundle依从率为62.09%,依从性仍有待提高,特别是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和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微生物培养两项的依从性较差。Bundle依从组28 d生存率明显高于Bundle未依从组,说明1 h Bundle方案有助于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