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标记物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抗原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B型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CLPD)患者643例,包括327例CLL、58例套细胞淋巴瘤(MCL)、34例滤泡淋巴瘤(FL)、36例边缘区淋巴瘤(MZL)、10例毛细胞白血病或其变异型(HCL/HCL-v)、40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以及48例CD5+B型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未分类(B-CLPD-U)和90例CD5-B-CLPD-U。同时收集本院健康管理中心2018年20名正常对照样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PD患者免疫表型及CCR7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了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缺失、13q14缺失、P53缺失和12三体,并利用Sanger测序分析了剪接因子3b亚基1(SF3B1)、NOTCH1、肿瘤蛋白53(TP53)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的基因突变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CCR7的诊断价值和最佳阳性界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结果CCR7在典型CLL和非典型CLL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257/283)和84.1%(37/44),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8,P=0.268)。CCR7在CLL中阳性表达率为89.9%(294/327),平均荧光强度(MFI)为278(246,307),而CCR7在MCL、CD5+B-CLPD、CD5-B-CLPD、FL、WM、HCL/HCL-v和MZ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58)、6.3%(3/48)、8.9%(8/90)、0、0、0和13.9%(5/36),MFI分别为114(106,128)、112(106,117)、110(104,121)、108(105,119)、111(105,124)、112(108,115)和109(105,120),与CLL相比,其他类型B-CLPD中CCR7阳性表达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177.8、232、164.7、180.8、62.6、129,P<0.01)。另外CCR7阳性用于鉴别CLL与其他类型B-CLPD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9.9%、93.0%和92.3%。CCR7+CLL患者CD49d阳性表达率为13.9%,低于CCR7-CLL患者(42.1%)(χ2=7.6,P=0.01);而13q14缺失发生率为50.3%,高于CCR7-CLL患者(20%)(χ2=6.56,P=0.01)。结论CCR7在CLL与其他类型B-CLPD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季节性特点,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与BPPV季节性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前庭功能检查室数据库中诊断为BPPV、并进行手法或仪器复位的3 886例患者信息,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病史等内容。获取北京市四年来全年气温数据并计算每月平均值。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和logistic回归研究BPPV发病与温度、季节的关系,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对BPPV季节性规律的影响。结果BPPV患者中女性更多见(2 667例,68.6%),男女比约为1∶2。患者年龄为18~90(55±13)岁。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BPPV的发病例数依次为1 000例(25.7%)、911例(23.4%)、808例(20.8%)和1 167例(30.0%)(P=0.027)。BPPV发病高峰在12月份(n=491),9月发病例数最低(n=251)。月度诊断的BPPV例数和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2=0.317,P<0.001)。相比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合并≥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春冬季的发病比例更高(OR=1.32,95%CI:1.13~1.53,P<0.001)。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春冬季节BPPV发病比例增加(趋势P<0.001)。结论BPPV好发于寒冷季节(春冬季),发病例数与气温呈负相关。相比于无血管性危险因素者,血管性危险因素越多者在春冬季节发病的比例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并探讨其对患者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CKD 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住院患者161例,所有患者住院后检测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根据CFPWV水平,将患者分为CFPWV正常组(CFPWV<12 m/s)和CFPWV升高组(CFPWV≥12 m/s),随访入选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评价,Cox比例风险回归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99.15±49.57)个月。CFPWV升高组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全因病死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组[37.6%(19/51) vs 11.0%(9/82),50.7%(26/51) vs 20.7%(17/82),P均<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FPWV升高组心脑血管病死率及全因病死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CFPWV是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白蛋白及血红蛋白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CFPWV的CKD 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的CKD患者,且CFPWV升高是CKD 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ANGPTL6)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收治的2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35例同时段于本院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GPTL6水平,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病史等临床特征参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ANGPTL6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根据临床结局的不同,将MHD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疾病远期预后的风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与该疾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MHD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和ANGPT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大于对照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ANGPTL6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NGPTL6水平与TC、TG、LDL-C、收缩压、hs-CRP及CIMT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③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指标对比:在为期3年的随访过程中,死亡87例,病死率为40.28%(87/216)。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病程、CIMT及ANGPTL6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死亡组患者中存在颈动脉斑块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占比为77.01%、66.67%,较存活组的32.56%、20.16%明显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此外,两组患者的性别、BMI、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均与MHD患者死亡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MT厚度及ANGPTL6水平均是影响MHD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OR=1.737,95%CI:1.185~2.545;OR=3.622,95%CI:2.570~5.104)。结论血清ANGPTL6水平和CIMT厚度均是MHD患者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MHD患者远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internet-based structured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GCBT)对轻症抑郁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生成随机表,将96例轻症抑郁患者分配到线上视频团体干预组(线上组,n=64)与面对面干预组(线下组,n=32),使用HAMD17、HAMA、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 GAF)以及抑郁症状快速检查-自我报告评分16项(16 Items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Self Report,QIDS-SR16)分别在基线、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评估患者抑郁、焦虑及整体功能水平。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脱落率、治愈率、治疗接受度差异。结果(1)2组患者基线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4),其他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患者在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AMD17、HAMA和QIDS-SR16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0.69,P>0.05;F=0.95,P>0.05;F=0.64,P>0.05),GAF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4.09,P<0.01),2组患者在各量表上时间主效应均显著(HAMD17:F=32.81,P<0.01;HAMA:F=20.86,P<0.01;GAF:F=105.98;P<0.01;QIDS-SR16:F=25.27,P<0.01)。12周末临床治愈率达62%(43/69),线上组57%(25/44),线下组72%(1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21)。(3)治疗期间总体脱落率为26%(21/81),线上组29%(15/51),线下组20%(6/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35),患者对方案的接受程度达97%(58/60),线上组97%(35/36),线下组96%(23/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8)。结论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的疗效与面对面干预组相当,患者依从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临床结局及精液参数与精子DNA完整性的关系。方法:以不孕夫妇104对为例,助孕手段均采取ART术,时间为2019.05-2020.01之间,按照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分为2组,即A组(高DFI,40例)和B组(低DFI,64例)。按照不同体外受精方式分为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组(IVF-ET)组。对比分析2组妊娠率、种植率、优胚率、受精率、裂卵率、精液参数等指标。结果:2组IVF亚型对比优胚率、受精率等数据后显示B组更高,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但2组其余亚型见对比优胚率、裂卵率、受精率等指标的数据差异较小(P>0.05)。结论:精液形态、活动力、密度等与精子DNA完整性之间呈负相关,且后者对优胚率和受精率影响显著,但与妊娠结局无关,但对于DFI在30%及以上者,以ICSI为优先受精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六字诀"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言语障碍患者呼吸控制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7例脑卒中后运动性言语障碍伴呼吸控制异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训练及常规构音训练(包括构音器官训练、语音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构音训练基础上辅以"六字诀"训练,"六字诀"发音顺序为嘘、呵、呼、呬、吹、嘻,采用鼻吸口呼方式进行训练。于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以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综合评价(FDA)结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最长声时(MPT)、最大数数能力(MCA)、响度等级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改良FDA评分、MPT、MCA及响度等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改良FDA改善值[3.99(3.49-4.48)分]、MPT改善值[3.38(2.86-3.90)s]及MCA改善值[3.01(2.43-3.59)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响度指标改善幅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字诀"训练联合常规构音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言语障碍患者呼吸功能及综合言语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硒代胱氨酸(SeC)对小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tFC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阻塞昆明小鼠大脑中动脉1 h后拔除,制作tFCI/R模型。通过多普勒血流监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筛选手术合格小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eC治疗组和tFCI/R模型对照组;另选20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小鼠经历手术全程而不阻塞大脑中动脉)。SeC治疗组小鼠给予术后0 h、24 h、48 h各1次腹腔注射SeC溶液(2 mg/30 g);模型组和Sham组小鼠给予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24 h、48 h、72 h每组各随机抽取6只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行为学测试;之后所有小鼠麻醉处死取脑,行氯代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湿-干重法测脑水肿程度变化,Tunel-DAPI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活性caspase-3和PARP表达,并检测小鼠脑组织GSH、GSH-Px表达情况。结果Sham组小鼠未见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术后24 h、48 h、72 h的tFCI/R组Zea Longa评分[(3.67±0.52)分,(3.33±0.52)分,(2.17±0.41)分]均比Sham组[(0.50±0.55)分,(0.67±0.52)分,(0.33±0.52)分]显著提高(t=10.26,8.86,6.81,均P<0.05),而SeC治疗组评分[(2.50±0.55)分,(1.67±0.82)分,(0.83±0.75)分]则比tFCI/R组显著降低(t=3.74,4.19,3.84,均P<0.05)。行为学评测结果与Zea Longa评分一致。术后72 h TTC染色显示:与tFCI/R组[(24.69±2.25)%]比较,SeC治疗组[(11.89±1.64)%]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P<0.05);Sham组无梗死灶形成。湿-干重测量显示:与Sham组相比,tFCI/R组左侧脑组织含水量[(85.87±1.36)%]明显增加(t=8.73,P<0.05),SeC治疗组左侧脑组织含水量[(81.06±1.07)%]与tFCI/R组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P<0.05)。Tunel-DAPI染色、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eC处理显著下调了caspase-3和PARP的裂解,从而抑制了神经元凋亡。脑组织GSH含量检测证实,与tFCI/R组[(64.69±2.15)%]比较,SeC治疗组GSH含量[(85.83±1.46)%]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9,P<0.05)。脑组织GSH-Px活性检测证实,与tFCI/R组[(38.74±1.93)%]比较,SeC治疗组GSH-Px活性[(49.12±1.13)%]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P<0.05)。结论SeC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凋亡,对tFCI/R诱导的脑损伤发挥了有效的神经保护作用,据此推测SeC在脑卒中的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年资超声医师运用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指南评估甲状腺结节超声指标的一致性及其诊断效能。方法由不同年资超声医师分别独立对2020年1至11月112例患者术前的134个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C-TIRADS指南,记录每个结节的C-TIRADS超声指标并进行C-TIRADS分类。用Cohen′s Kappa(K)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年资医师评估超声指标的一致性;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低、高年资医师C-TIRADS分类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并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不同年资超声医师评估实性及垂直位两个阳性指标一致性极好(K=0.84、0.81);评估极低回声及点状强回声一致性好(K=0.80、0.61),评估结节边缘一致性呈中度(K=0.53)。低、高年资医师C-TIRADS分类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65.8%、77.6%、69.1%、90.6%及96.7%、67.1%、80.6%、71.1%、96.1%;获得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和0.819,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9,P=0.171)。结论不同年资超声医师评估甲状腺结节C-TIRADS超声指标的一致性较好,且其C-TIRADS分类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效能相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取2015年8月份—2016年8月份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试验组联合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LVEF、CI上升程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麝香保心丸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芦可替尼治疗SF3B1基因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RS-T)、骨髓纤维化(MF)的难治性贫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1例SF3B1基因突变MPN/MDS-RS-T伴MF难治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2016年9月开始先后予以沙利度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地西他滨、来那度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无效,严重依赖红细胞输注。2019年10月给予芦可替尼15 mg,2次/d,治疗2周后患者血红蛋白上升,随访3个月后血红蛋白依然稳定,脱离红细胞输注。结论芦可替尼对SF3B1基因突变的MPN/MDS-RS-T伴MF难治性贫血患者可能有效,值得进一步积累病例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