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早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升高水平与28 d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肝移植手术后即刻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成年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患者术后48 h内血浆cTnI的检测值,并记录其最高值。同时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随访时间截止至术后第28天。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28 d内死亡率。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评价术后早期cTnI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31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26例在术后28 d内死亡。243例(76.4%)在术后48 h内出现cTnI的升高,37例(11.6%)表现为cTnI中度升高(达到正常参考值上限5~10倍),75例(23.6%)为cTnI重度升高(超出正常参考值上限10倍)。多因素分析显示,cTnI轻、中度升高与28 d内死亡率无关,仅cTnI重度升高是术后28 d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比值比(95%置信区间)=3.151(1.218~8.150),P=0.018]。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cTnI升高较为常见,重度cTnI升高与28 d内死亡率显著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方法在护理研究领域中应用的态势及热点,为我国护理工作者学习应用Q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检索,利用Web of Science的分析功能以及VOSviewer的可视化成像对文献的发文量、国家、期刊、机构、作者、高被引论文、研究方向及高频共现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球25个国家、23个机构的686位作者在157种期刊上共发表326篇在护理研究领域应用Q方法的论文,总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以韩国(12.27%)、美国(7.98%)、英国(7.06%)较高,我国发文量排名第6位(3.68%);篇均被引频次为英国(33.78次)最高、其次为加拿大(19.67次);相关研究学科交叉最多的是心理学和健康保健学科;研究热点由方法学探讨,拓展到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心理护理和健康促进等多个方面。结论Q方法在我国护理领域尚在萌芽阶段,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实践。我国发文量及影响力较弱,未来应拓展国际交流协作,把握学术前沿与研究热点,提升研究水平及质量。
简介:摘要:在深入分析影响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设备巡视到位率低的因素,改善设备巡视方法,完善设备巡视监督考核机制,实施设备巡视“多方式结合”措施,并编制设备巡视《“点检”导向作业指导书》、修订《集控站操作班现场运行规程》设备巡视板块,采取动态的培训形式,补充管理资料,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等管理措施的应用,丰富设备巡视的办法,增强巡视效果,及时发现缺陷,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巡视到位率,大大提高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0.01%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对于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疗效。方法:循证医学研究。检索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各大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经过筛选、统计数据后,将数据导入RevMan 5.4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计算各个研究数据的均值差和95%置信区间(95%CI),评估比较0.01%阿托品联合配戴角膜塑形镜和仅配戴角膜塑形镜干预前后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SE)、瞳孔直径的变化。结果:检索得到144篇文献,经过筛选后纳入9篇随机对照文献,共858例,9篇文献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0.01%阿托品联合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为单独配戴角膜塑形镜。Meta分析结果显示,6篇文献记录干预1年后眼轴长度的变化,经敏感性分析后剔除1篇文献,重新分析发现试验组干预前后眼轴长度变化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MD)=-0.17,95%CI(-0.22,-0.17),P<0.001];4篇文献记录了干预前后SE的变化,试验组SE变化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16,95%CI(0.09,0.22),P<0.001];3篇文献记录了瞳孔直径的变化,试验组瞳孔直径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0,95%CI(0.41,0.98),P<0.001]。结论:相较于单独配戴角膜塑形镜,采用0.01%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的方法在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方面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重度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ost-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PE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6 731例初始乳头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插管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相关参数均为前瞻性收集。主要研究终点为中重度PEP,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中重度PE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 731例初始乳头的ERCP患者总体PEP发生率为5.3%(n=359),中重度PEP发生率为1.0%(n=68)。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ERCP适应证、插管方式、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误进胰管次数以及有无学员参与插管等因素均与中重度PEP发生有关(P<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32,95%CI:1.28~4.21,P=0.006)、非胆总管结石(OR=2.04,95%CI:1.16~3.59, P=0.014)、插管时间≥5 min(OR=2.23,95%CI:1.20~4.13,P=0.011)、误进胰管次数≥1次(OR=1.88,95%CI:1.03~3.44,P=0.040)和无学员参与插管(OR=1.81,95%CI:1.02~3.22,P=0.043)是中重度PE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重度PE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非胆总管结石、无学员参与的插管以及困难插管。ERCP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应重视对上述因素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