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不同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整体化临床内科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乡镇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其意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对照组30例,为子宫肌瘤患者。将两组的实验室检查、妇科检查、年龄、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宫腔操作史等方面的差别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月经紊乱、年龄以及经量增多的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子宫腺肌疾病的宫腔操作史比例相对较高。出现性交疼痛以及痛经的情况较多,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图像各具特点。结论通过子宫腔操作史、彩色多普勒以及妇科检查能够有效的将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情况进行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临床效果及对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0月,以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布鲁氏菌病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4例,西医治疗组85例。西医治疗组给予抗菌素等常规西医支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的中药,6周为1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体液免疫指标、生化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84/84),西医治疗组为97.65%(8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G、IgA、IgM、C3、C4、miRNA-155、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gG、IgA、IgM、miRNA-155、CRP、ESR、ALT和AST均低于治疗前,C3和C4补体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IgG、IgA、IgM、miRNA-155、CRP、ESR、ALT和AST均低于西医治疗组,而C3和C4补体水平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同时降低CRP和ESR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体液免疫指标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住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共病模式及特征,为慢性病的共病一、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内科住院的947例中青年CK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资料、15种慢性疾病共病资料,对中青年CKD患者共病数量、模式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发生CKD共病的前6名分别为血脂异常、慢性胃肠疾病、慢性颈/腰椎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肥胖、代谢综合征,其中血脂异常、慢性胃肠疾病、慢性颈/腰椎病共病比例均超过50%。共病数量为(2.94±1.03)种,2种占44.88%(425/947)、3种占35.69%(338/947)、4种占11.72%(111/947),4种以上占7.71%(73/947)。中青年CKD中血脂异常、慢性胃肠疾病、慢性颈/腰椎病共病患者年龄多为35~50岁,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肥胖、代谢综合征共病患者年龄多为50~65岁,不同年龄段共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共患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女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共患高尿酸血症、肥胖、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吸烟患者共患慢性胃肠疾病、肥胖、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不吸烟患者,经常饮酒患者共患血脂异常、慢性胃肠疾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比例高于偶尔或从不饮酒患者,经常锻炼患者共患血脂异常、慢性颈/腰椎病、肥胖、代谢综合征比例低于偶尔或从不锻炼患者,久坐患者共患血脂异常、慢性颈/腰椎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肥胖、代谢综合征比例高于非久坐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CKD患者共病数量以2种或3种共病多见,共病模式以代谢性疾病、慢性颈/腰椎病和慢性胃肠疾病共病为主,个体化早期教育,使患者养成科学、健康生活习惯十分必要。
简介:【摘要】 心衰病为心之体用俱损,早期以心气虚为主,心气虚弱、阳气不振、鼓动无力,影响气血运行,久之则内生瘀滞,累及肺、脾、肾,使水液输布运化发生障碍,血瘀、水饮等病理产物停滞体内,故气虚、血瘀、水停为心衰病的核心病机,治疗上,执简驭繁以“气、血、水”为切入点,拟益气、化瘀、利水为其基本治则 [1]。现介绍吾师邓悦教授诊治心衰病验案二则 , 与同道分享。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小血管并发症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调查显示, 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为 9.3%,预计 2030年将上升到 10.2%。慢性肾脏损害一般发生在 1型糖尿病持续 10年后, 2型糖尿病确诊时即可出现。现已知 DN的发病机制与糖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激活、氧化应激以及自噬等相关。在我国,有 20%~ 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 DN,其已成为慢性肾脏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还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现代医学治疗 DN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糖水平、控制血压、纠正血脂代谢异常、透析以及移植等。中国传统医学中并无 DN病名的明确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虚劳”“水肿”等范畴。中医药疗法在改善 DN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糖脂代谢和机体炎症因子、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及延缓 DN病情进展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少。现结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 DN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 DN的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128例患者,了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对患者基础资料、治疗情况、自理能力、家庭关怀程度及自我感受负担进行调查,开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为29~65分,平均(44.35±7.69)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为31~64分,平均(45.15±7.89)分,128例患者中,焦虑症状阳性患者13例,占全部患者的10.16%,抑郁症状阳性患者14例,占全部患者的10.94%,焦虑合并抑郁患者25例,占全部患者的19.53%,以焦虑、抑郁症状阳性为因变量,以相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进行手术治疗、自理能力、家庭关怀程度及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有的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且与患者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进行手术治疗、自理能力、家庭关怀程度及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存在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应通过加强健康宣教,鼓励患者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关心程度、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等方式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