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与可重复使用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单盲、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原则1∶1比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结石长径0.8~2.0cm且CT值<1 400Hu的单侧肾结石,或结石长径<1.5cm且CT值<1 400Hu的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③术前尿细菌培养阴性;④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急性期泌尿系统感染;②合并输尿管瘢痕狭窄或输尿管狭窄、梗阻、扭曲等预计内镜不能通过;③合并全身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④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者;⑤严重髋关节畸形,取截石位困难者;⑥妊娠、哺乳期妇女。试验组采用国产(广州瑞派公司)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对照组采用进口(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可重复使用电子输尿管软镜,行钬激光碎石术。记录两组临床综合评价(包括影像质量和操作性能)合格率、器械故障/缺陷率、碎石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尿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升高,术后血尿、恶心、呕吐、头晕、发热等)。结果本研究3家医院共纳入186例,其中8例因术中输尿管狭窄未能完成试验而退出研究,最终试验组90例,对照组88例。两组患者年龄[(48.40±11.36)岁与(47.40±12.53)岁,P=0.594]、男女比例(62/28与56/32,P=0.874)、体质指数[(24.8±2.1)kg/m2与(25.1±2.0)kg/m2,P=0.331]、中重度肾积水比例(28/90与23/88,P=0.874)、结石位置(P=0.063)、结石长径[(12.8±4.7)mm与(11.9±5.2)mm,P=0.2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综合评价合格率[98.9%(89/90)与100.0%(88/88),P=0.991]、碎石成功率[84.4%(76/90)与84.1%(74/88),P=0.8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器械故障/缺陷率均为0。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0%(45/90)和52.0%(5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者均为术后尿常规红细胞升高[两组分别为88/90和88/88]和白细胞升高[分别为88/90和88/88];试验组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1例(1.1%)严重不良事件,为肾绞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结论采用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器械故障/缺陷率、碎石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可重复使用电子输尿管软镜无明显差异。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建立肾肿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探讨其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4例临床分期为cT1~T2期肾肿瘤患者的资料。男110例,女74例;年龄中位值55(47,62)岁;体质指数23.7(21.8,26.4)kg/m2;肿瘤最大径3.9(2.9,5.2)cm;伴高血压病60例,糖尿病24例,高尿酸血症7例;中位R.E.N.A.L.评分8(6,9)分,中位PADUA评分9(8,10)分;中位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9.7(83.4,114.2) ml/(min·1.73m2);cT1期153例,cT2期31例。184例行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据患者术前CT或MRI检查进行全息影像重建,综合考虑肿瘤最大径(D),肿瘤压迫肾分支血管程度(C),肿瘤占肾窦体积的比率(O),肿瘤外生率(M),我们提出了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肾部分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DCOM评分系统)。根据DCOM总评分将肿瘤手术复杂程度分为低度复杂(4~6分)、中度复杂(7~8分)、高度复杂(≥ 9分)。以切缘阴性、热缺血时间<20 min、无围手术期重大并发症3项指标均实现(达到MIC)为评价手术效果的主要指标。比较不同复杂程度组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种不同评分系统(R.E.N.A.L.评分、PADUA评分、DCOM评分)预测达到MIC的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各评分系统对于肾部分切除术达到MIC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14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包括3例由肾部分切除术中转为根治术患者)。肾部分切除术患者DCOM评分6(5,8)分,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DCOM评分10(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度、中度、低度复杂组中分别有23例(37.7%)、39例(88.6%)、79例(100.0%)行肾部分切除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复杂组和高度复杂组患者DCOM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1.76倍(P=0.005)和8.88倍(P =0.001)。中度复杂组和高度复杂组患者PADUA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3.41倍(P=0.006)和4.86倍(P =0.005)。中度复杂组患者R.E.N.A.L.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3.11倍(P=0.003)。预测达到MIC的ROC曲线显示,R.E.N.A.L.、PADUA和DCOM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655和0.764, DCOM评分明显高于R.E.N.A.L.评分(P = 0.025)和PADUA评分(P = 0.009)。结论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建立的DCOM肾肿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可以预测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效果,但结论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女性尿道修复与重建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例女性尿道修复与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8~66岁,平均34岁;病因为尿道及旁肿瘤11例(恶性6例,良性5例),尿道憩室10例(马蹄形或圆周型),尿道狭窄4例,尿道阴道瘘3例。患者手术中采用截石位或折刀位,根据尿道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分别采用膀胱组织瓣、阴道组织瓣、膀胱黏膜、阴道黏膜、阴唇黏膜等组织,进行直接缝合、管状组织瓣缝合、前移组织瓣缝合、小阴唇组织瓣转移缝合等技术进行修复重建。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4周拔出尿管,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均尿道解剖修复成功,其中23例控尿良好,4例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例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结论女性尿道损伤需要行修复与重建少见。手术方式和入路可根据病情及术者经验而定,视野良好、组织无张力、血供良好、多层缝合是手术成功关键。加用脂肪垫等组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控尿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汗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盆腔转移瘤1例。其中,32例接受标准腹腔镜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LPN)27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RAPN)5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盆腔转移肿瘤切除术1例。两种术式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其中RAPN 23例,LPN 18例。男2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3.5(24~76)岁;中位R.E.N.A.L评分7.8(4~11)分。专业工程师根据86例术前增强CT检查图像和诊断报告重建全息影像。术前,全息影像可帮助术者对供应肿瘤或手术切除部位的动静脉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的立体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协助术前手术规划。在术中将全息影像与腹腔镜监视器中的术野图像进行实时追踪和融合,实现术中导航。结果本组8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通过人工调整全息影像,可提示重要血管如肾动脉和肾静脉在体内的投影位置,帮助术者定位血管、淋巴结和其他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便于精准分离。本研究采用标准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共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41例中位手术时间140(50~225)min,其中RAPN为140(50~215)min,LPN为160(80~225)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3(14~60)min,其中RAPN为21(17~40)min,LPN为25(14~60)min;中位出血量80(5~1 200)ml,其中RAPN为150(30~1 200)ml,LPN为50(5~1 200)ml。术中无周围重要脏器损伤。2例LPN患者出现Clavien Ⅱ级并发症,1例出血1 200 ml给予输血,另一例血肿未予处理,自行吸收。此2例分别为前、后肾门肿瘤,R.E.N.A.L评分均为11分。结论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可协助术者在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对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定位、识别,在减少术中组织和器官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性,并探讨NLR对BPH患者临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BPH患者274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NLR与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相关性。按照患者的年龄、PV、IPSS、Qmax、PSA将BPH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从而比较高危组和低危组之间临床进展的差异性;并运用ROC曲线分析NLR对高危组的诊断效能。继而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含有炎性细胞浸润,分为无浸润组和浸润组,并在浸润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LR与PV、IPSS均呈正相关(r=0.126,P=0.038;r=0.139,P=0.021),与Qmax呈负相关(r=-0.169,P=0.005),而与PSA无相关性(P>0.05)。根据PV及Qmax分组,高危组的NLR值高于低危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8,P=0.020;t=2.763,P=0.006);而根据年龄、IPSS及PSA分组,NLR在高危组与低危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NLR作为BPH临床进展的影响因素预测PV高危组的最佳临界值为1.71,其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49.1%;预测Qmax高危组的最佳临界值为1.49,其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30.3%。浸润组的NLR值高于无浸润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6,P=0.032),且浸润组组间的比较也是有统计学意义(F=9.959,P<0.001)。结论NLR与BPH患者临床病程进展呈正相关性,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提供患者的严重信息,并可作为患者随访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