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在儿科呼吸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儿科呼吸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儿科呼吸疾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呼吸疾病 雾化吸入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多因素参与的高死亡率疾病,公立医院承担了VTE防治的主要责任。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浙江省人民医院完善制度设计,提升数字化水平,进行患者时间轴管理、高危患者管理、VTE专病库、辅助决策系统等数字化实践,院内评估率、预防率不断提升,随访效果良好,医务人员工作负担减轻且满意度提升。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防治 数字化 患者安全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与可重复使用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单盲、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原则1∶1比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结石长径0.8~2.0cm且CT值<1 400Hu的单侧肾结石,或结石长径<1.5cm且CT值<1 400Hu的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③术前尿细菌培养阴性;④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急性期泌尿系统感染;②合并输尿管瘢痕狭窄或输尿管狭窄、梗阻、扭曲等预计内镜不能通过;③合并全身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④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者;⑤严重髋关节畸形,取截石位困难者;⑥妊娠、哺乳期妇女。试验组采用国产(广州瑞派公司)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对照组采用进口(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可重复使用电子输尿管软镜,行钬激光碎石术。记录两组临床综合评价(包括影像质量和操作性能)合格率、器械故障/缺陷率、碎石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尿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升高,术后血尿、恶心、呕吐、头晕、发热等)。结果本研究3家医院共纳入186例,其中8例因术中输尿管狭窄未能完成试验而退出研究,最终试验组90例,对照组88例。两组患者年龄[(48.40±11.36)岁与(47.40±12.53)岁,P=0.594]、男女比例(62/28与56/32,P=0.874)、体质指数[(24.8±2.1)kg/m2与(25.1±2.0)kg/m2,P=0.331]、中重度肾积水比例(28/90与23/88,P=0.874)、结石位置(P=0.063)、结石长径[(12.8±4.7)mm与(11.9±5.2)mm,P=0.2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综合评价合格率[98.9%(89/90)与100.0%(88/88),P=0.991]、碎石成功率[84.4%(76/90)与84.1%(74/88),P=0.8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器械故障/缺陷率均为0。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0%(45/90)和52.0%(5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者均为术后尿常规红细胞升高[两组分别为88/90和88/88]和白细胞升高[分别为88/90和88/88];试验组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1例(1.1%)严重不良事件,为肾绞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结论采用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器械故障/缺陷率、碎石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可重复使用电子输尿管软镜无明显差异。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输尿管镜 一次性 软性 结石 多中心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试验产品有效、安全的可靠保障。本文拟通过分析医院既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笔者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今医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数据核查情况,对核查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与原因分析。结果医院共接受6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数据核查,发现问题30项。这些问题中涉及试验前准备4项、受试者权益保障2项、试验过程7项、记录与报告12项,以及试验用医疗器械管理5项。结论医院器械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记录方面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差,且在试验过程中对方案的依从性以及医疗器械管理方面仍有一定提升空间。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将根据核查中的常见问题,针对性加强培训与质控,完善信息化与中心化管理,着重强调记录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可靠,试验结果客观可信。

  • 标签: 医疗器械 临床试验 数据核查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强对医疗机构在开展临床试验过程中产生的人类遗传资源信息对外提供的管理,提高人类遗传资源信息的监管效力,促进信息的合法共享和有效利用。方法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19年7月1日以来,对临床试验所产生的人类遗传资源信息对外提供进行备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结果医疗机构在填报人类遗传资源信息对外提供的申请时,对于对外提供的信息规格和时间、信息接收单位、信息的存储地点和最终处置方式等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结论医院和监管部门可通过开展针对性培训、健全人类遗传资源信息管理的制度体系、细化管理流程和加强跟踪审查,提高人类遗传资源信息管理的规范性。

  • 标签: 人类遗传资源 数据信息 对外提供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WF-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早期的效果和光学质量。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中高度近视41例(41只眼)的临床资料,结合其眼科检查及个人需求分为SMILE组21例(21只眼)和WF-LASIK组20例(20只眼)。光学质量检测采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分析仪),泪膜稳定性检测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Oculus分析仪)。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斯特列尔比值(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客观散射指数(OSI)、客观模拟对比度视力(predicted VA 100%)、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BUT)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BUT)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SMILE和WF-LASIK两组术后SR和MTF cut off均降低,组间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421);MTF cut o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720);OSI呈增加趋势,组间O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06),术后两组OSI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MILE组的OSI低于WF-LASIK组(SMILE组:t=-3.09,P=0.006;WF-LASIK组:t=-2.88,P=0.009)。术后两组fBUT显著降低(SMILE组:t=5.69,P<0.001;WF-LASIK组:t=3.67,P=0.002);术后两组avBUT显著降低(SMILE组:t=4.88,P<0.001;WF-LASIK组:t=3.12,P=0.005),SMILE和WF-LASI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与OSI存在显著负相关(r=-0.38,P=0.013),SR和MTF cut off存在显著正相关(r=0.69,P<0.001)。结论SMILE和WF-LASIK术后OSI增加和泪膜稳定性降低是导致术后光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OQAS和Oculus分析仪的组合可作为评估屈光手术后光学质量有效的补充测量。

  • 标签: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激光,准分子 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眼表综合分析仪 视觉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Hp对常用抗生素的原发和继发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通过对临床胃镜活检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同时行组织病理检查Hp,探索Hp临床耐药的原因,为本地区抗Hp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探析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利拉鲁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在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间收取的10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展开,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以就诊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胰岛素结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间相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胰岛素使用剂量有了明显的减少,血糖水平达标天数更长,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能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该治疗措施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胰岛素 肥胖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裸支架相关技术治疗涉及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的主动脉远端夹层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裸支架相关技术腔内治疗的主动脉远端夹层患者33例。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影像学资料[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根据患者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及夹层的假腔血栓化情况来评价治疗效果,判断标准: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变化<5 mm为稳定;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缩小≥5 mm为有效缩小,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增加≥5 mm为扩张;假腔的直径变化定义同上。记录院内并发症、出院后的临床症状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例主动脉远端夹层患者,其中男性28例,年龄为(57.6±4.9)岁。21例患者采用裸支架+弹簧圈技术,其中8例联合覆膜支架;12例采用多层裸支架技术,其中4例联合覆膜支架。术中DSA结果显示,33例患者主动脉真腔及分支动脉均通畅,假腔血流速度减慢,无远端流出道栓塞及弹簧圈不良移位等不良事件。在院期间1例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肾下腹主动脉夹层内膜破裂,急诊行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院内恢复可。术后随访时间为(16.7±14.0)个月,1例患者(院内2次手术)术后出现腰背部酸痛,术后1年非疾病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全主动脉CTA结果显示,分支区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较术前有减小趋势[(39.1±13.4)mm比(41.3±11.9)mm,P=0.469],假腔最大直径缩小[(16.2±12.9)mm比(23.5±10.7)mm,P=0.014]。主动脉远端夹层最大直径有效缩小12例、稳定19例、扩张2例,主动脉远端夹层假腔最大直径有效缩小22例、稳定10例、有效扩张1例。4例患者假腔存在内漏,1例患者肾动脉支架处存在内漏,余患者假腔血栓化良好。结论使用裸支架相关技术对涉及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的主动脉远端夹层进行腔内治疗,可以在保证分支动脉通畅的前提下,有效封闭夹层裂口,有效促进远期夹层假腔血栓化及假腔直径缩小。

  • 标签: 主动脉,腹 分支区 裸支架 主动脉远端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TRA处理人骨肉瘤143B细胞,选取影响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采用MTS法、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ATRA处理后143B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TRA处理后骨肉瘤143B细胞中miRNA-34a(miR-34a)、E2F1和Eag1的表达变化。干扰miR-34a和过表达E2F1,检测143B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miR-34a、E2F1和Eag1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浓度为10 μmol/L、处理72 h对143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明显。10 μmol/L ATRA作用72 h的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73±3)个比(182±5)个,t=21.46,P<0.01;(94±3)个比(203±7)个,t=13.70,P<0.01]。10 μmol/L ATRA可促进143B细胞中miR-34a的表达,抑制Eag1和E2F1的表达(均P<0.01)。与ATRA组比较,处理72 h后ATRA+miR-34a干扰组可恢复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存活率(41.0±2.2)%比(25.0±3.6)%,t=108.68,P<0.01]。与ATRA组比较,ATRA+miR-34a干扰组可恢复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122±14)个比(64±10)个,t=21.06,P<0.01;(103±10)个比(59±8)个,t=24.27,P<0.01],并可促进细胞中Eag1和E2F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与ATRA组相比,ATRA+E2F1过表达组可恢复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存活率(40.0±3.4)%比(24.0±3.1)%,t=108.74,P<0.01],可恢复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78±12)个比(29±8)个,t=13.52,P<0.01;(75±12)个比(49±10)个,t=6.28,P<0.01)],并促进细胞中Eag1和E2F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结论ATRA通过调控miRNA-34a-E2F1-Eag1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其可能成为骨肉瘤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

  • 标签: 骨肉瘤 维甲酸 微RNAs 钾通道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的解剖基础与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3例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53.94±13.37)岁。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胸腺肿物。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12例、胸腺癌1例、畸胎瘤3例、胸腺增生1例、胸腺囊肿16例。观察手术路径的安全性及术野显露情况;记录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胸腺完整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合并有肺楔形切除2例,合并心包部分切除2例。剑突下入路手术路径安全,暴露良好,术中胸腺周围的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能完整显示左右两侧心包膈神经、上腔静脉、前方胸骨、后方心包及左侧无名静脉、上方甲状腺下极等胸腺毗邻结构。术后引流量(429.24±308.34)mL;引流时间(3.61±1.56)d;住院时间(5.88±3.43)d;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1.82±0.68)分。围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症状加重,经机械通气、药物等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钠血症,补钠后痊愈。结论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切除的解剖路径暴露良好,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更好地体现了微创理念。

  • 标签: 胸腺切除术 胸腔镜 剑突下 胸腺 解剖学 微创
  • 简介:摘要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大规模流行,大多数患者仅累及呼吸系统,而部分患者发展为危重型,全身多器官系统受损,可发生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可通过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方式清除炎症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在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分享在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如何选择CRRT的最佳治疗时机的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轴位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37例(60只眼)。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散光型矫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人工晶状体的轴位旋转度。结果患者术前裸眼视力(logMAR)为0.89±0.38,术后3个月提高至0.20±0.10(t=13.862,P=0.000)。术前角膜散光度为(2.34±1.05)D,术后3个月降低为(0.41±0.22)D(t=15.150,P=0.000)。术后1个月和3个月人工晶状体轴位平均旋转度数分别为3.48°±1.46°和3.72°±1.6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1,P=0.141)。结论超声乳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提高视力,且人工晶状体旋转稳定性较好。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散光,人工 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麻醉所产生的应急反应及围麻醉期并发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6年8月曾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不同疾病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这些患者所出现的应激反应及围麻醉期所出现并发症。结果脊柱手术患者、泌尿系统手术患者、胸腹部手术患者以及颅脑手术与四肢手术患者,其应激反应及并发症例数分别为15、16、18、18、19例,对于不同手术部位,其所出现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也有所差异。结论手术麻醉很容易导致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出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加强监护,并且应用积极防治围麻醉期并发症,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手术麻醉 应激反应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门诊小儿口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3月在小儿门诊口腔手术中应用的66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后心率比较观察组在麻醉后5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与麻醉前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6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麻醉后5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门诊口腔手术麻醉起效快,过程平稳,恢复完全,不良反应少,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氯胺酮肌注,临床值得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异丙酚 氯胺酮 小儿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2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将其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分成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C组(静吸复合麻醉),各34例。观察三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患者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麻醉后的苏醒时间比静吸复合麻醉短,且苏醒效果较好,存在较少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静吸复合麻醉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异丙酚分别复合氯胺酮和芬太尼在小儿麻醉术中及术后的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6年7月收治68例3~8岁拟在全麻下行择期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儿,不拘性别。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A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34例用于小儿全麻的对比。比较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的对照研究。结果两组镇痛及镇静效果均满意,但B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明显高于A组。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能协同作用互为补充,用于小儿麻醉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异丙酚 氯胺酮 芬太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喉癌切除手术施行麻醉的最佳方法及效果观察。方法对本院施行全喉切除术或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的50例喉癌患者的麻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麻醉插管后2min、换管时、换管后的SBP、DBP和HR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睁眼时和麻醉前的SBP、DB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插管和换管时即刻的呼气末二氧化碳较之前都有一定程度升高,但不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结论50例喉癌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良好,气管切开插管和术毕更换气管导管能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手术操作容易。

  • 标签: 气管插管反应 造口成形术 喉切除术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