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在艺术创作中,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由一定观念积淀而成的思维框架,它必定会通过芝术主体的活动去规范艺术客体,使艺术客体带上艺术主体的印记。书法创作同样受制于思维方式,构建何种思维框架对书法艺术创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康德说过,重要的不在哲学,而在哲学思维。艺术亦然。一、线性思维与书法创作惰性书法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是一个不可置否的客观事实,这集中体现在书法创作的惰性上。首先,书法创作过分沿袭固有的形式范型和理法技巧。在宏

  • 标签: 书法创作 思维方式 非线性思维 书法艺术 艺术客体 艺术创作
  • 简介:“和而不同”是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形式构成的基本法则.但传统书法形式变化的侧重点在用笔,形式构成因素极其有限,对比度被严格控制以确保其指向“自然”的境界;现代书法形式变化的侧重点在空间塑造。形式构成因素得到极大拓展。对比手法的运用大大突破传统书法“度”的界限,极力夸张变形,追求视觉刺激。

  • 标签: 传统书法 现代书法 艺术性
  • 简介:在重视传统、强调临摹、力求入古出新的传统式道路与舍弃传统、高扬主体精神旗帜、畅意于个性表现、致力于破坏后重建的现代前卫式道路两者之中,黄盛光书法属前者。其行草书的王体笔致与意态,楷书的颜体体势与风格,明显昭示其书法取值的传统走势;其书用慢火“文煎”而不用武火“急烹”,无时下书法倾向的浮躁心态,虽寂寞而仍执著不改,可知其书法理想追求的热诚和自信。黄盛光对书法道路的选择,反映着他对书法艺术的价值取向、对书法创作的立足基点、对审美接受的可能性等艺术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其艺术实践的物化形态即书法作品中不时地流露出来。

  • 标签: 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 行草书 审美接受 价值取向 道路的选择
  • 简介:近些年来,画界的两位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与张仃先生就国画的笔墨问题展开了争论,双方的学术观点不时见诸于报端杂志,并引发为画界学术研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两位画家虽年事已高,但思想不老;彼此虽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但『真理面前无师友』,他们对艺术的严肃、真诚与执着,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争论虽就国画笔墨问题而展开,但其意义已超出国画本身。书画同源,书理通于画理,本文拟从两位画家的争论而思考书法界的相关问题,以求抛砖引玉,并求教于书界同仁。

  • 标签: 现代书法创作 书法艺术 历史传统 传统书法 书画同源 思考
  • 简介:小时侯看过一部电影,影片名记不清了,但主人公的一句台词令人难忘:“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当时觉得这话很玄,长大后知道这是一种逆向思维,这种思维常为人所用,并屡收奇效,“孙膑智胜魏惠王”、“司马光砸缸救友”等即是著名的例子。

  • 标签: 逆向思维 书法结构 变形 背离 主人公 司马光
  • 简介:在艺术创作中,对"度"的理解和把握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度"不仅仅是一个"点",还是一个"区间"。仅把"度"理解为一个"点",并坚信惟有抓住此"点",才能创造出艺术杰作,这很容易把艺术创作引入"死胡同":艺术家的创造力遭受箝制,艺术作品千人一面。把"度"理解为一个"区间",鼓励艺术家在此"区间"内大胆尝试,自由创造,才能更好地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潜能,

  • 标签: 书法结构 变形 艺术创作 艺术家 艺术作品 自由创造
  • 简介:“量”的增减是“质”的变化之前提。在结构变形中,增减手法的运用,一方面,它意味着创作主体不再是被动、麻木的,而是主动、活跃的,他需在增减什么、增减多少、怎样增减等基本问题上作出判断和选择.这是结构变形的先导。

  • 标签: 书法结构 变形 改造 创作主体 创作客体 组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