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春季本身的特点非常的明显,在刚刚进入春季的阶段,其气温本身仍旧偏向于冬季的气温,而且可能出现返冬的趋势,也就是出现反复的极寒天气,这样的天气就很容易对于输电线路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刚刚化冻以后,输电线路上还有不少的水渍的情况,突然的极寒天气就容易导致外破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到输电线路的正常使用。此外,春季的阶段,也是一年中偷盗行为等最猖獗的时候,这个阶段刚刚开化,所以偷盗者也会进入山中,直接的后果就是也可能导致输电线路的外破现象出现。这是当前我国春季输电线路出现问题的核心表现,所以春季的输电线路防外破管理成为关键。则本文将从春季输配电线路防外破的原因入手,全面展开春季输配电线路防外破管理探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外周灌注指数(P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科先后顺序编号,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PI指导组(35例)。两组患者均依据临床指南进行集束化治疗,在应用抗菌药物前留取痰液、尿液、血液等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两组均需在6 h内达到以下全部复苏目标:尿量>0.5 mL·kg-1·h-1,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0.70。常规治疗组达标后不再进一步复苏;PI指导组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新增外周PI指导液体复苏,并维持PI≥1.4。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前后的心率(HR)、CVP、MAP、ScvO2、血乳酸(Lac)、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6 h后,PI指导组HR略低于常规治疗组(次/min:96.5±12.1比97.7±7.9),MAP、ScvO2和CVP均略高于常规治疗组〔MAP(mmHg):83.2±6.2比82.1±7.5,ScvO2:0.661±0.077比0.649±0.051,CVP(mmHg):10.8±2.7比10.4±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I指导组La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mmol/L:4.8±1.3比5.9±1.4,P<0.05),且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治疗组〔d:3.0(2.0,3.0)比3.5(3.0,4.0),P<0.05〕。PI指导组ICU内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ICU内病死率:37.1%(13/35)比50.0%(15/30),28 d病死率:57.1%(20/35)比60.0%(18/3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PI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重要指标,PI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更能降低Lac水平,缩短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降低液体过负荷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各级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中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以便更好地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方法于2020年3月12—13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186所医疗机构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基本情况、预案应用及修订情况等。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组之间连续变量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医疗机构中,有77.53%设立了独立的感染防控部门,87.30%的机构人员配备数量符合规范要求。82.80%的机构既往有呼吸道类传染病预案,但98.05%的机构在本次疫情期间修订了预案,新增及修订感染防控流程平均10.85项。仅30.11%的机构预案有明确的预警级别。结论应着力开展疫情防控中感染防控预案体系建设,完善感染防控在应急防控体系中的技术支撑;加强分级预警分级响应,体现预案科学性;定期开展演练,及时修订完善,保障预案可适用性。
简介:摘要:整个电力运转结构反映出实现科学有效的变电运维管理维护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工作。在执行该项工作期间,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经验,以及极强的心理素养,能够合理的规避变电操作过程中的危险事故。一旦操作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人为操作,将会全面影响整个供电区域的安全运营效果,会削弱电力企业的运营利益。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