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人腺病毒(HADV)2、3和7型的流行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呼吸道感染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25 686例,采集其深部痰液或鼻咽吸取物,使用多重PCR检测13种临床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并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 PCR对采用随机数法选取的510份HADV阳性标本进行2、3和7型的分型检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HADV阳性检出率为7.99%(2 052/25 686),3~<6岁年龄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11.44%),2019年HAD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10.64%)。510份HADV阳性样本中,3型构成比最高(31.16%),其次为7型(21.37%)和2型(11.18%)。2019年HADV2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2018年和2020年(χ2=8.954和16.354,P=0.003和<0.01),而3型的阳性检出率则明显高于2018年和2020年(χ2=5.248和4.811,P=0.022和0.028)。HADV 2型在冬季的阳性检出率最低;3型在春季的阳性检出率最低,秋、冬季明显升高;7型在秋季的阳性检出率最低,冬季明显升高。HADV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检出率为43.33%(221/510),其中HADV 3型的混合检出率最高(47.32%),且2、3和7型的混合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单独检出率(χ2=20.438,P<0.01;χ2=42.105,P<0.01;χ2=27.573,P<0.01)。HADV 7型(15.89%)阳性患儿中重症肺炎的构成比高于非7型(8.23%)阳性患儿(χ2=5.260,P=0.022)。结论HADV是2018—2020年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易感人群为3~6岁学龄前儿童,易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检出;3型和7型可能是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别,7型可能是儿童重症肺炎危险因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弥漫性气脑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收治的1例新生儿阴沟肠杆菌性脑膜炎合并弥漫性气脑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文以"新生儿、脑膜炎、气脑或颅内积气"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英文以"(neonate OR newborn) AND (meningitis) AND (pneumocephalus)"为检索式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结果患儿,男,6日龄,因"发热伴吃奶差1 d"入院。患儿系足月剖宫产娩出,生后5日龄出现发热伴吃奶差,6日龄入院时哭声尖直,前囟张力高,血C-反应蛋白85.13 mg/L,脑脊液白细胞数77 485×106/L,多核为主,给予抗感染、呼吸支持,但患儿病情持续恶化,7日龄出现频繁抽搐,前囟膨隆,双侧瞳孔不等大。头颅CT:双侧大脑半球脑水肿、脑疝、颅内积气。9日龄血和脑脊液培养回报阴沟肠杆菌,13日龄头围增大至37 cm,无自主活动,复查头颅CT示弥漫性颅内积气,家长放弃治疗后患儿死亡。经文献检索发现中文病例报道1篇,英文9篇,加上本例共纳入11例患儿。胎龄范围32~39周,足月儿6例。5例患儿入院时年龄<7 d。最主要的首发症状为吃奶量减少或拒乳、体温异常,均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头围增大、脑疝或多器官功能衰竭,CT平扫均有弥漫性颅内积气。10例患儿死亡,仅1例存活,随访至9月龄,存在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10例患儿血和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5例为柯氏柠檬酸肠杆菌,4例阴沟肠杆菌,1例奇异变形杆菌。结论因细菌感染导致的颅内积气在新生儿期罕见,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临床医生需早期识别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细菌培养及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确诊的百日咳病例临床特征,探讨2种实验方法在百日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送检的165例百日咳疑似患儿的双侧鼻咽拭子标本和临床信息,对其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及RT-PCR检测,采用χ²检验对以上2种检测方法确诊的百日咳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细菌培养和RT-PCR诊断百日咳的敏感度分别为61.70%(58/94)和86.17%(81/94),特异度分别为92.96%(66/71)和71.83%(51/71)。RT-PCR在各个年龄段、季节和不同咳嗽病程患儿中的检出率均高于细菌培养。分别经细菌培养和RT-PCR检测确诊的百日咳患儿其年龄、季节和咳嗽病程分布基本相似,均以≤3月龄最多,夏秋季呈现高发趋势,患儿咳嗽病程大多位于15~21 d。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929,P=0.036):>3岁患儿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为51.85%(14/27),其次为≤3月龄48.72%(19/39),>6~12月龄患儿阳性率最低15.00%(3/20)。不同咳嗽病程患儿间的培养阳性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9.841,P=0.020):咳嗽病程位于15~21 d的患儿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达到了49.23%(32/65),8~14 d次之为43.59%(17/39),咳嗽病程≤7 d的患儿培养阳性率最低,为22.86%(8/35)。结论细菌培养与RT-PCR检测百日咳相比,其敏感度较低、特异度较高。这2种检测方法各具优势和局限性,各级医疗机构应对不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二者结合,方能有效地提高诊断价值及诊断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弥漫性气脑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收治的1例新生儿阴沟肠杆菌性脑膜炎合并弥漫性气脑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文以"新生儿、脑膜炎、气脑或颅内积气"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英文以"(neonate OR newborn) AND (meningitis) AND (pneumocephalus)"为检索式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结果患儿,男,6日龄,因"发热伴吃奶差1 d"入院。患儿系足月剖宫产娩出,生后5日龄出现发热伴吃奶差,6日龄入院时哭声尖直,前囟张力高,血C-反应蛋白85.13 mg/L,脑脊液白细胞数77 485×106/L,多核为主,给予抗感染、呼吸支持,但患儿病情持续恶化,7日龄出现频繁抽搐,前囟膨隆,双侧瞳孔不等大。头颅CT:双侧大脑半球脑水肿、脑疝、颅内积气。9日龄血和脑脊液培养回报阴沟肠杆菌,13日龄头围增大至37 cm,无自主活动,复查头颅CT示弥漫性颅内积气,家长放弃治疗后患儿死亡。经文献检索发现中文病例报道1篇,英文9篇,加上本例共纳入11例患儿。胎龄范围32~39周,足月儿6例。5例患儿入院时年龄<7 d。最主要的首发症状为吃奶量减少或拒乳、体温异常,均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头围增大、脑疝或多器官功能衰竭,CT平扫均有弥漫性颅内积气。10例患儿死亡,仅1例存活,随访至9月龄,存在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10例患儿血和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5例为柯氏柠檬酸肠杆菌,4例阴沟肠杆菌,1例奇异变形杆菌。结论因细菌感染导致的颅内积气在新生儿期罕见,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临床医生需早期识别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