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国家降产能的大趋势下,装配式建筑近些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作为新型工艺,大多数施工企业对其施工重难点的把控还不足,本文以实际项目为例对装配式叠合板的安装过程控制进行浅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较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以及供区继发创面的处理。方法2015年6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各种原因所致软组织缺损或增生性瘢痕患者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5~64岁,包括肿瘤生长及破溃导致头顶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8例、躯干及四肢增生性瘢痕患者7例、外伤导致面颈部软组织缺损患者5例。原发创面清创或病变组织扩大切除后面积为14 cm×10 cm~18 cm×16 cm。术前评估20例患者创面较大,进行常规单叶背阔肌肌皮瓣切取后供区无法直接拉拢缝合,遂切取面积为14 cm×5 cm~18 cm×8 cm双叶背阔肌肌皮瓣进行创面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前评估10例患者进行常规单叶背阔肌肌皮瓣切取后供区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切取面积为11 cm×9 cm~13 cm×10 cm单叶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原发创面后供区张力较大,遗留面积为6 cm×4 cm~8 cm×6 cm继发创面无法直接缝合,采用面积为7 cm×4 cm~9 cm×6 cm供区局部皮瓣修复,第2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中均将背阔肌肌皮瓣中胸背动、静脉与原发受区创面的动、静脉进行端端吻合。观察术后背阔肌肌皮瓣、局部皮瓣成活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外观及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移植背阔肌肌皮瓣、局部皮瓣均成活。随访6~12个月,背阔肌肌皮瓣色泽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质地柔软、弹性好。20例采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的患者供区遗留线性瘢痕,其中2例患者瘢痕增生,患者均无功能障碍;10例采用单叶背阔肌肌皮瓣及供区局部皮瓣修复的患者供区外形良好,遗留线性瘢痕,形态不规则,无局部牵拉或功能障碍。结论修复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时,术前评估后采用双叶背阔肌肌皮瓣或单叶背阔肌肌皮瓣联合供区局部皮瓣转移,在修复原发创面的同时供区可一次性闭合,术后供区瘢痕小,供受区形态、功能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200c(miR-200c)在人胰腺癌干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在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分选出以CD24+CD44+ESA+作为标志物的胰腺癌干细胞。将miR-200c前体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分别转染到胰腺癌干细胞中。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和miR-200c的表达。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t检验。结果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分选出CD24+CD44+ESA+细胞(0.8%)。miR-200c在胰腺癌干细胞中的相对表达值(0.15±0.01)显著低于PANC-1细胞(1.0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6,P<0.05)。胰腺癌干细胞平均穿膜细胞数[(321.00±7.62)个]明显高于PANC-1细胞[(70.00±16.4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P<0.05)。转染miR-200c前体片段24 h后的胰腺癌干细胞中miR-200c的相对表达值(3.70±0.42)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片段的胰腺癌干细胞中miRNA-200c的相对表达值(0.2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3,P<0.05)。E-cadherin、vimentin、ZEB1 mRNA在转染miRNA-200c前体片段的胰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3.12±0.02)×10-4、0.36±0.15、(0.38±0.07)×10-4,在转染阴性对照片段的胰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1.31±0.05)×10-4、1.16±0.08、(1.13±0.03)×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1、2.165、2.308,P<0.05)。转染miR-200c前体片段后的胰腺癌干细胞的平均穿膜细胞数[(80.00±5.35)个]明显低于转染阴性对照片段的干细胞[(310.00±19.41)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P<0.05)。结论miR-200c过表达可以抑制胰腺癌干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逆转其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信息化的时代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便利,针对于信息技术这样的需要网络的教学更起到了有利的作用,信息技术的线上教学改善了旧时代授课操作时无法共享的弊端,现在可以更好地使用网络让学生更清楚、明确地看到其操作并且进行学习,并且利用网络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发展。所以本文通过研究现代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模式,提出了几点优化信息技术线上教学的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可视拉钩在颞浅筋膜瓣切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拟行颞浅筋膜瓣切取的患者,按照颞浅筋膜瓣切取方式分为传统手术方式组[男6例、女3例,年龄(34±14)岁]、冷光源拉钩组[男6例、女4例,年龄(35±16)岁]以及可视拉钩组[男7例、女1例,年龄(30±14)岁]。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方式行颞浅筋膜瓣切取,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分别于冷光源拉钩和便携式可视拉钩辅助下行颞浅筋膜瓣切取。统计3组患者颞浅筋膜瓣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可视拉钩组患者切口长度为(3.6±0.8)cm,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12.6±1.6)cm和冷光源拉钩组的(5.8±0.9)cm,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4.0(23.3,25.8)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5.0(30.5,36.5)min和冷光源拉钩组的28.5(26.8,30.5)min,H=16.5、9.8,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H=6.6,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3)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4±4)mL和冷光源拉钩组的(30±6)mL,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3±4)、(34±6)、(31±7)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P>0.05)。3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颞浅筋膜瓣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冷光源拉钩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经拆线清除血肿后好转。结论便携式可视拉钩辅助下切取颞浅筋膜瓣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200c(miR-200c)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βig-h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iR-200c前体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分别转染到PANC-1细胞中。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的PANC-1细胞中miR-200c和βig-h3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t检验。结果转染miR-200c前体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的PANC-1细胞中miR-200c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00±0.12和0.1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8,P<0.05)。βig-h3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21±0.16和0.7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P<0.05)。转染miR-200c前体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的PANC-1细胞平均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5.00±18.19)和(308.00±5.7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P<0.05)。结论miR-200c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与下调βig-h3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