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记忆功能影响。方法对449例社区居民进行2年随访调查,选择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总体认知功能评估,采用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和数字广度测试(DST)评估延时性回忆和瞬时记忆,收集人口学数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史、年收入、血压、既往病史等),定期检查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按照DM和MCI分为非DM认知正常组(NDM-NC组)、非DM患者MCI组(NDM-MCI组)、DM认知正常组(DM-NC组)和DM患者MCI组(DM-MCI组)。结果横断面观察DM-MCI组在FOM测验中首次、再次、末次回忆评分呈下滑趋势,DM-NC组和NDM-MCI组的3次回忆评分趋势类似"U"字形变化,NDM-NC组的三次回忆评分无明显变化;DM-MCI组和NDM-MCI组DST顺背和倒背测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纵向随访与其他三组两两比较,DM-MCI组糖化血红蛋白(6.78±0.60)%最高(P<0.05);DM-MCI组随访CIMT平均值(1.03±0.20)mm高于NDM-NC组(0.89±0.20)mm(P<0.05);与其他三组纵向随访CIMT结果比较,DM-MCI组CIMT增厚速度最快。结论老年DM患者群具有较高的MCI患病率,记忆功能出现明显波动或减退,定期检测记忆功能有利于改善DM和MCI病情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炎(ABM)的病原菌组成、临床特征、疾病转归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15岁的1 610例ABM患儿的病原菌分布、颅内影像学并发症、疾病转归等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年龄分为<28日龄、28日龄至<3月龄、3月龄至<1岁、1~<5岁、5~<15岁组;根据临床特征及脑脊液检查指标,分为病原学确诊组及临床诊断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精确四格表法或非参数检验。结果1 610例ABM患儿中男955例、女650例,5例未提供性别信息;发病年龄1.5(0.5,5.5)月龄。<28日龄588例,28日龄至<3月龄462例,3月龄至<1岁302例,1~<5岁156例,5~<15岁101例,1例未提供年龄信息。<28日龄及28日龄组至<3月龄组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8.8%(95/245)、31.5%(70/222)]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7.8%(68/245)、35.1%(78/222)];3月龄至<1岁组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依次为34.3%(61/178)、14.0%(25/178)及13.5%(24/178);1~<5岁组及5~<15岁组患儿首位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7.9%(74/109)及44.4%(16/36)。9.7%(19/195)的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共收集脑脊液标本1 598例,脑脊液及血培养阳性率依次为32.2%(515/1 598)、25.0%(400/1 598),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分别是38.2%(126/330)和25.3%(21/83)。4.3%(32/737)病原学确诊组患儿首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1 610例ABM患儿中常见的颅脑影像学并发症是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349例(21.7%)、脑积水233例(14.5%)、脑脓肿178例(11.1%)和脑血管疾病(包含脑软化、脑梗死、脑萎缩)174例(10.8%)。不良结局166例(10.3%),其中死亡32例(2.0%),1岁内死亡24例;复发37例(2.3%),3周内复发25例。病原学确诊组ABM患儿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脓肿和脑室管膜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临床诊断组[26.2%(207/790)比17.3%(142/820),13.0%(103/790)比9.1%(75/820),4.6%(36/790)比2.7%(22/820),χ2=18.71、6.20、4.07,均P<0.05],两组间不良结局、死亡、疾病复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ABM的发病年龄多在<1岁,尤其是<3月龄。<3月龄患儿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3月龄患儿首位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是常见并发症。首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不能排除ABM。ABM病原学确诊患儿占比较低,临床还需重视和规范细菌学检查及提高病原检出率。脑脊液非培养检测方法可提高病原检出率。
简介: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应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基于医学英语教学实践,以2019年由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一等奖作品The mystery of diabetes为例,剖析微课的概念与内涵,探讨医学英语微课在选题、脚本撰写、制作等方面的设计原则,提出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注重实用性的设计理念,并提出医学英语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思考,即优秀微课作品应当得到有效利用并反哺教学;"四位一体"微课教学理念有助于医学英语微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内急救、120院前急救、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又称加压给氧气囊(AMBU)的治疗效果。以提高院内、120院前急救中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对我院呼吸科、急诊科,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12例呼吸衰竭患者急救中使用简易人呼吸器的效果观察与分析。结果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的12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指测血氧饱和度(SPO2)从使用前<90%至使用后2min~10min达到>90%以上。结论院内急救、120院前急救中对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效果明显高于鼻导管吸氧和单纯面罩吸氧,同时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简介:摘要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elastography)技术诊断儿童慢性肾病及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儿童慢性肾病程度判定中的应用价值。以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依据收集40例儿童慢性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首先采集其二维超声图像,记录肾脏位置、大小、形态、回声、边界、有否血流信号。启动弹性成像模式,然后在进行左肾皮质部的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得出的杨氏模量数值其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后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在感兴趣区取直径7mm内测量其杨氏模量值)。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肾病的儿童的肾皮质杨氏模量值为5.81±2.13kPa,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肾皮质的杨氏模量值为3.56±1.42kpa。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Si系统行全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Si系统进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手术7例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腹部5个戳卡、2次变换手术体位、2次对接机器人的方法进行。结果7例患者中4例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其中2例有恶性变;2例为慢传输型便秘,其中1例合并有直肠癌;1例为结直肠多原发癌。中转开腹2例,1例因较严重的上腹部粘连中转,另1例因合并巨结肠而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332.0±95.2)min(150~430 min),未中转开腹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4.0±61.9)min(280~430 min);机器人平均安装时间为(37.9±6.4)min(30~50 min),中间转换机器人位置的平均时间为(14.0±2.2)min(10~15 min)。平均估计失血量为(157.1±60.8)mL(100~250 mL)。对于恶性病例,淋巴结检出数目平均(26.3±15.2)枚(18~49枚)。结论采用腹壁5孔、2次变换手术体位、2次对接机器人的方法进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手术安全可行,亦可达到根治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医院7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认知护理,出院后随访10~12个月,比较两组SAS、SDS评分及随访末期时的治疗依从性、再次入院率。结果:随访末期时,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治疗依从性为84.4%,显著高对照组的61.0%(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54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程7 d时临床表现是否改善将其分为病情缓解组(n=436)和病情持续组(n=118),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基线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重要变量,再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M患儿病情持续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预测IM患儿病情持续的价值,并用MedCalc 19统计软件对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随后在2018年141例IM住院患儿中,对符合预测指标者予糖皮质激素,并比较使用前后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时间(OR=1.493,95%CI 1.372~1.626,P<0.01)、受累系统(OR=2.023,95%CI 1.453~2.817,P<0.01)及铁蛋白水平(OR=1.002,95%CI 1.000~1.004,P<0.05)为IM患儿病情持续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热时间的AUC为0.854,临界值为10 d,敏感度为75.4%,特异度为86.9%。受累系统和铁蛋白水平的AUC分别为0.640和0.607。与受累系统、铁蛋白水平相比,发热时间在预测IM患儿病情持续中的价值更高(P<0.01)。2018年的141例IM患儿中,23例发热>10 d,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87.0%(20/23)患儿当日体温高峰开始下降,91.3%(21/23)患儿3 d内下降至正常。所有患儿均在干预后2 d内体温高峰下降,5 d内体温正常。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异常淋巴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血清EB病毒DNA载量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下降(P<0.05或<0.01)。患儿随访22~34个月未发现EB病毒再活动。结论病情持续的IM患儿常表现为发热时间长、受累系统多及铁蛋白水平增高,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抗炎来控制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家庭参与式照护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护理的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NICU收治早产儿12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制订和规范家庭参与式护理标准流程,并加以实施。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及喂养情况,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早产儿家长照顾能力问卷、照护过程测量表(MPOC-20)评价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照顾者照顾能力、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NBNA评分、日摄奶量、纯母乳喂养比例、照顾者照护知识、照护技术、照护能力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喂养不耐受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家庭参与式照护有利于提高NICU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降低住院时间,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并提高早产儿照顾者照顾能力和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