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项目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细胞贫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应用帝迈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DH71 五分类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RP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RP水平、检测符合率和白细胞检测结果正常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全血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RP水平显示,两组检测结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类型贫血检测符合率和检测WBC检测结果正常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帝迈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DH71 可准确的测定CRP和血常规项目,不仅可以检出小细胞贫血,也可以鉴别小细胞贫血类型。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社区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7月13日~7月19日来郴州市北湖区南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接种的儿童家长父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 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57份,回收率99.2%,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77.6%。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识最高得分为9分,最低得分为1分,平均得分为6.01分(6.01±1.82)。儿童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影响其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P<0.001)。 结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不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手段,加强对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AMI介入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LVEF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诊断胃肠疾病患者时,应用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多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因为消化道症状在我院就诊的患者80例;入院后全部患者均接受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PCR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多肽检测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并将快速尿素酶试验当成诊断金标准,分比较PCR检测、粪便抗原多肽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结果发现,全部80例患者中,42例阳性、38例阴性,占比分别为52.5%、47.5%。将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结果当成诊断金标准,PCR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准确性为82.5%(66/80),灵敏性为71.43%(30/42),特异性为94.74%(36/38),阴性预测值75.0%(36/48),阳性预测值93.75%(30/32);粪便抗原多肽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准确性为86.25(69/80),灵敏性为76.19%(32/42),特异性为97.37%(37/38),阴性预测值78.72%(37/47),阳性预测值96.97%(32/33)。在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方面,粪便抗原多肽检测与PCR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胃肠疾病患者时,采用幽门螺旋杆菌粪便抗原多肽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不仅无痛苦,而且无创,如果患者无法开展或者不愿接受快速尿素酶试验,则可以将粪便抗原多肽检测当作替代侵入性检测的有效方法。
简介: 摘要:目的:对肥胖学龄前儿童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展开分析,确定发病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240名在院内进行健康体检的肥胖学龄前儿童进行对比实验,收集整合其各项资料,并对其进行血糖水平检测,根据检出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与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177例与63例,分析63例肥胖学龄前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数据可见,肥胖学龄前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基本在6~7岁左右;男性高于女性,占比分别为71.43%、28.57%;肥胖度≥40%发病率高于30%~40%肥胖度,占比分别为57.08%与42.92%;相比剖腹产38.10%的占比,顺产发病率较高为61.90%;而且若母亲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为58.73%;儿童合并黑棘皮病发病率为63.49%显著高于未存在该疾病;同时家族中存在2型糖尿病史发病率显著升高为60.32%;由此可见,性别、年龄、肥胖度、母亲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黑棘皮病与家族2型糖尿病史均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当前肥胖学龄前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相对较高,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所致,对此还需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并及时进行系统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