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谈论和同型半胱氨酸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至 2018年 8月期间所收治的 17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此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100例,以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水平分别加以测定,并且予以比较。根据病程将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划分为 96例急性期组、 80例亚急性组;根据脑梗死面积,将患者划分为 48例大面积梗死、 58例中面积梗死、 70例小面积梗死;根据病情程度划分为 40例重度、 62例中度、 74例轻度。结果 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 Hcy、 BNP均有着程度不同的提高,急性期大于亚急性期大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 Hcy、 BNP均比中、小面积脑梗死组要高,中面积脑梗死组血浆 Hcy、 BNP水平比小面积脑梗死组要高;重度脑梗死组的 Hcy、 BNP比中、轻度脑梗死组要高,中度脑梗死组的 Hcy、 BNP比轻度脑梗死组要高。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着 Hcy、 BNP水平的变化存在,而且与病情程度、病变范围及病程有关,联合检测 和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检测及性脑梗死病情的指标。

  • 标签: 老年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脑钠肽 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下丘脑外侧区( LHA)促食( ghrelin)对肥胖大鼠的摄食及胃肠道运动的影响。方法:观察 LHA注射促食对大鼠摄食及胃肠转运 的影响。结果:大鼠 LHA微量注射促食后,肥胖 (DIO)大鼠的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及高糖饮食均高于正常大鼠,但预注射促食受体拮抗剂 [D-Lys3]-GHRP-6 (DLS)能够阻断这种作用。 LHA注射促食, DIO大鼠的胃肠道转运速率明显加快,而预注射促食受体拮抗剂 [D-Lys3]-GHRP-6 (DLS)显著阻断促食的促胃肠道转运作用。结论:下丘脑外侧区促食参与调节正常大鼠及 DIO大鼠的摄食及胃肠道运动。

  • 标签: 促食肽 下丘脑外侧区 摄食 胃运动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海带粉对乳腺增生症(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HMG)小鼠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小鼠 HMG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 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海带粉低、中、高剂量组,给药 30天后,测量各组小鼠同侧第 2对乳头的高度及直径; 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乳腺组织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 Estradiol2, E2)、孕酮( Progesterone, P)和促乳素( Prolactin, PRL)、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增加( P<0.05),模型组小鼠乳腺组织中腺泡数目增多 ,腺泡和导管增生、扩张 ,细胞排列紊乱,表现出典型的乳腺增生症状。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乳房直径、乳头高度降低 (P<0.05),海带粉各剂量组小鼠乳腺增生小叶和腺泡数量减少,血清 E2、 PRL、 VEGF含量降低, P含量升高( P<0.05),海带粉高剂量组乳房直径减小( P<0.05),海带粉各剂量组 E2、 PRL、 P含量及 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带粉能减轻 HMG发展,其作用与降低小鼠血清 E2、 PRL、 VEGF以及升高 P含量有关,可能与通过下调 VEGF等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海带粉 乳腺增生症( HMG) 雌激素 细胞凋亡 动物实验 小鼠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海带粉对乳腺增生症(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HMG)小鼠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小鼠 HMG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 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海带粉低、中、高剂量组,给药 30天后,测量各组小鼠同侧第 2对乳头的高度及直径; 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乳腺组织变化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 Estradiol2, E2)、孕酮( Progesterone, P)和促乳素( Prolactin, PRL)、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增加( P<0.05),模型组小鼠乳腺组织中腺泡数目增多 ,腺泡和导管增生、扩张 ,细胞排列紊乱,表现出典型的乳腺增生症状。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乳房直径、乳头高度降低 (P<0.05),海带粉各剂量组小鼠乳腺增生小叶和腺泡数量减少,血清 E2、 PRL、 VEGF含量降低, P含量升高( P<0.05),海带粉高剂量组乳房直径减小( P<0.05),海带粉各剂量组 E2、 PRL、 P含量及 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带粉能减轻 HMG发展,其作用与降低小鼠血清 E2、 PRL、 VEGF以及升高 P含量有关,可能与通过下调 VEGF等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海带粉 乳腺增生症( HMG) 雌激素 细胞凋亡 动物实验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对动静脉畸形( 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8例经外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证实为 AVM的患者进行 TCD检测。结果:检测出 7例 AVM供血动脉血流参数、频谱及音频明显异常,即血流速度增快,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为主,搏动指数降低,频谱充填,频窗消失,出现颅内盗血 3例。检测出供血动脉 TCD与 DSA结果符合率为 92%。结论: TCD是一种无创、经济、有效的检测方法,可用于 AVM的常规诊断、筛查和动态随访,明显减少 DSA的检查次数。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经颅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长程视频电监测中痫性或非痫性发作性事件的识别与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6月西京医院电生理监测中心拟诊为癫痫或可疑癫痫的连续性非选择性患者 156例,对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发作性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中 35例 (22.4%)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到临床发作,总发作次数达 109次,其中 34例可见发作时同步痫样放电而确诊为癫痫, 1例发作期无同步痫样放电而诊断为非癫痫发作, 14例根据视频电监测结果修正了发作类型的诊断。结论 长程视频电监测中发作性事件的正确识别对癫痫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鉴别痫性与非痫性发作,尤其应重视对脑电图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科学、综合的判读。

  • 标签: [ ] 癫痫 视频脑电图 发作性事件 癫痫样放电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是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 C 以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门诊和住院部接纳的 60例进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择 60例体检合格的群体作为一般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参照血清胱抑素 C、凝血功能等进行有效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对比,一般组患者为( 1.50±0.32 )㎎ /L ,观察组患者为( 1.13±0.21 )㎎ /L ,一般组高于观察组 (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两组患者而凝血功能对比中,其血浆纤维蛋白对比,一般组高于观察组,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抗血凝酶 -Ⅲ对比,一般组均低于观察组,(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 结论: 血清胱抑素 C 以及凝血功能有效地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体制变化,具有一定的检验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 C 凝血功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并采用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普通组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急诊科护理干预。对比2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91.25±0.60)分,护理满意度(93.28±0.45)分,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干预相比常规护理而言,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更加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科护理干预 心肺脑复苏 生活质量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急诊心肺复苏抢救中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患者共 86例,随机依照平均分组的原则将 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组别为对照组,给予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干预的组别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抢救结果。结果:对照组的心肺复苏抢救总有效率( 74.41%)显著低于观察组( 90.69%) P< 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急诊心肺复苏抢救中,有效显著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急诊科护理干预 心肺脑复苏 生活质量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急诊心肺复苏抢救中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患者共 86例,随机依照平均分组的原则将 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组别为对照组,给予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干预的组别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抢救结果。结果:对照组的心肺复苏抢救总有效率( 74.41%)显著低于观察组( 90.69%) P< 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急诊心肺复苏抢救中,有效显著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急诊科护理干预 心肺脑复苏 生活质量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骨注射液穴位注射加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足三里以骨注射液 4~ 6ml穴位注射,并配合口服六味地黄丸综合治疗。结果 60例患者治疗时间 10~ 15天,平均 (10±12)天,症状缓解 55例,有效 5例。随访 12~ 24个月,复发 5例 (均为有效病例 )。总有效率 100%。结论 骨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可坚持长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肽注射液 骨质疏松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和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 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自 2018 年 8 月我院 285 例血透室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治疗前和透析治疗后血液样本, 60 例对照组人员空腹 8 ~ 12 小时于清晨空腹采集血液样本,分别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 浓度。并将对照组与肾功能衰竭组,肾功能衰竭组血液透前和透析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肾功能衰竭组血液透析前和透析后血清 HCY 、 CysC 浓度存在明显差异( P <0.05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衰竭组比正常对照组血清 HCY 、 CysC 浓度结果明显偏高( P <0.01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血液透析可有效降低肾衰竭患者血清 HCY 和 CysC 含量,减轻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对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HCY CysC 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氧化苦参碱作为镇痛药物研究其对偏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效果,观察其前后行为学变化和血清 NO的含量。 方法:将 30 只健康 KM 小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氟桂利嗪组、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中剂量氧化苦参碱组、低剂量氧化苦参碱组。在 30min 内 观察研究中小鼠的行为学变化,以硝酸还原酶法测量血清 NO含量。结果:低剂量氧化苦参碱组的平均挠头次数和血清 NO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 P> 0.05) ,然而在平均爬笼次数水平上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其余各组在血清 NO含量, 挠头次数和爬笼次数 与模型对照组 的比较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偏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效果显著。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偏头痛 行为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以氧化苦参碱作为镇痛药物研究其对偏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效果,观察其前后行为学变化和血清 NO的含量。 方法:将 30 只健康 KM 小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氟桂利嗪组、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中剂量氧化苦参碱组、低剂量氧化苦参碱组。在 30min 内 观察研究中小鼠的行为学变化,以硝酸还原酶法测量血清 NO含量。结果:低剂量氧化苦参碱组的平均挠头次数和血清 NO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 P> 0.05) ,然而在平均爬笼次数水平上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其余各组在血清 NO含量, 挠头次数和爬笼次数 与模型对照组 的比较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偏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效果显著。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偏头痛 行为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以氧化苦参碱作为镇痛药物研究其对偏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效果,观察其前后行为学变化和血清 NO的含量。 方法:将 30 只健康 KM 小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氟桂利嗪组、高剂量氧化苦参碱组、中剂量氧化苦参碱组、低剂量氧化苦参碱组。在 30min 内 观察研究中小鼠的行为学变化,以硝酸还原酶法测量血清 NO含量。结果:低剂量氧化苦参碱组的平均挠头次数和血清 NO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 P> 0.05) ,然而在平均爬笼次数水平上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其余各组在血清 NO含量, 挠头次数和爬笼次数 与模型对照组 的比较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偏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效果显著。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偏头痛 行为学
  • 简介:【摘要】目的: 丙戊酸钠 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胶质瘤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自 2016 年 10 月份至 2017 年 10 月份我科室收治的 胶质瘤继发癫痫的患者 4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4 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 20mg/kg , 1 次 /d ;拉莫三嗪 25mg/ 次, 1 次 /d ,连续服用 14 天后改为 50mg/ 次, 1 次 /d 。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 20mg/kg , 1 次 /d ;卡马西平 5mg/kg , 1 次 /d , 1 周后改为 10mg/kg , 1 次 /d 。连续治疗 2 个月并跟踪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癫痫发作 ( 次数、持续时间 ) 情况,治疗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发作次数为 (3.12±0.56) 次 / 年,与对照组 (3.14±0.52) 次 / 年, (P > 0.05) 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为 (0.72±0.34) 次 / 年,对照组发作次数为 (1.21±0.45) 次 / 年,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发作持续为 (4.32±0.15)min/ 次,与对照组 (4.41±0.18)min/ 次, (P > 0.05) 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持续为 (2.13±0.09)min/ 次,对照组发作次数为 (3.94±0.12)min/ 次, t=26.4545 ,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67%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5.83% ,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丙戊酸钠 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胶质瘤继发癫痫,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相对卡马西平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丙戊酸钠 拉莫三嗪 脑胶质瘤继发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