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福寿螺是首批被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生物.近年来,有关福寿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农业危害防控等方面.其中,关于饥饿胁迫对福寿螺影响亦有报道,但饥饿胁迫造成其器官组织损伤后表观结构变化尚未见报道.[方法]本文研究了饥饿胁迫下福寿螺存活和产卵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对福寿螺头部和肝脏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福寿螺在饥饿25d后存活率达90%以上;饥饿组在25d内平均每缸产卵量为4.00块,明显低于对照组24.33块,且福寿螺在饥饿12d后停止产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头部皱缩并有侵蚀絮状物堆叠,肝脏螺旋结构松散,并伴有深浅不一裂痕和侵蚀状损伤.[结论与意义]短期饥饿(25d)对福寿螺存活影响不大,但其产卵量受到明显影响,且头部和肝脏存在明显外表破损.该结果为研究福寿螺入侵机制防控策略提供了一定参考.

  • 标签: 福寿螺 饥饿 扫描电镜 存活 产卵 组织损伤
  • 简介: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全球恶性入侵害虫,2008年传入我国,目前已有13个省区报道其为害,2009年在云南省被发现,截至2013年3月,云南省共8个州(市)10个县(市)已有分布。扶桑绵粉蚧寄主范围广,危害性大,适应性强。同时,云南省花卉、蔬菜调运进出口贸易频繁,加之气候类型丰富、水热条件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有利于扶桑绵粉蚧入侵、定殖与扩散,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目前,关于云南省扶桑绵粉蚧研究仍然缺乏,现就扶桑绵粉蚧在云南发生现状、潜在风险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该虫有效防范提供参考。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危害 潜在风险 防治措施
  • 简介:【背景】泽兰实蝇是恶性杂草紫茎泽兰专食性天敌,能够抑制紫茎泽兰生长、发育,可有效控制紫茎泽兰蔓延。【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5、10、15、20、25、30、35、40℃等8个温度配置浓度为2.5%、5%、10%和20%不同营养物(白糖、蜂蜜和葡萄糖),测定温度营养物对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影响。【结果】在5℃时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分别为35.06、35.26d;在40℃时雌、雄成虫寿命最短,均为0.16d。雄成虫饲喂20%葡萄糖时寿命最长,为30.00d;而雌成虫饲喂20%白糖时寿命最长,为19.20d。【结论与意义】在5~40℃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性;20℃下补充白糖、蜂蜜和葡萄糖均能延长雌、雄成虫寿命。这为泽兰实蝇室内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泽兰实蝇 寿命 温度 补充营养
  • 简介:甘薯小象虫是莆田市甘薯最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为害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甘薯小象虫在我市严重发生原因和为害特点,并提出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生物、药剂防治等综合治理技术和办法,提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 标签: 甘薯小象虫 为害特点 综合治理
  • 简介:近10年来,新疆林果业快速发展。随着林果种苗等繁殖材料运输,林果有害生物由境外、省外在区内传播风险加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成为当下影响新疆林果业健康发展重要问题。在鉴定工作方面,目前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鉴定更多地采用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监测工作层面,新疆林果有害生物普查以人工地面调查为主;在防控方面,主要以药剂防治方法为主,辅以生物防治技术栽培措施等多种方法。全疆林业主管部门成功控制了多种林果外来入侵生物引起疫情,包括枣实蝇和扶桑绵粉蚧这2种极具危害性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鉴定、监测防控工作开展,可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带来危险降到最低程度,促进全疆林业发展。

  • 标签: 新疆 林果 入侵生物 鉴定 监测 防控
  • 简介:【目的】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中毁灭性病害。研究南疆枣疯病发生危害现状主导因子,可为该病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4年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枣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子检测,并分析了种植模式与管理水平、枣树品种与种植年限、传播方式等因素对枣疯病发生影响。【结果】目前,新疆南疆红枣产区枣疯病尚属零星、团簇状分布。嫁接育苗是多数枣产区病园内苗期和幼树发病以及病害从病区传入无病区主要原因,酸枣实生苗也是不可忽视病害侵染来源。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田间抗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利用巢氏PCR检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田间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病园内存在着比例不等无症带菌植株。【结论】无症带菌苗的人为传播是导致南疆地区枣疯病发生和流行主导因素。

  • 标签: 枣疯病 植原体 危害现状 传播方式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从植物罹病组织中直接检测3种常见根结线虫,为根结线虫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采用3种根结线虫种类特异性引物对所选择根结线虫DNA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回收并测序。根据3种根结线虫测序结果,针对种类特异区段,采用PrimerExplorerV4软件,分别设计3种根结线虫LAMP引物。设计引物组人工合成后,以提取纯化种群线虫DNA为模板,分别进行引物组特异性测试,筛选出分别针对3种根结线虫最佳引物组。【结果】研究设计3种根结线虫LAMP特异性引物能够直接从植物根结中检测出南方、花生、爪哇3种常见根结线虫,LAMP快速检测体系为:dNTPS浓度为1mmol·L^-1,Mg2+浓度为5mmol·L^-1,不添加甜菜碱,反应时间为45min。【结论】本实验建立南方、花生、爪哇根结线虫LAMP快速分子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经济等特征,能够从罹病植物组织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南方、花生和爪哇根结线虫,具有极高实践应用价值。

  • 标签: 环介导等温扩增 根结线虫 特异性 快速检测
  • 简介:【背景】2006年我国广东地区发现由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uV)侵染引起朱槿曲叶病,但有关该病害在朱槿植物上发病率、传播介体-烟粉虱隐种组成尚未见报道.【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和清远地区对感染CLCuMuV朱槿植株进行抽样调查;利用mtCOI引物扩增鉴定烟粉虱隐种种群组成.【结果】调查表明,广州和清远地区朱槿上CLCuMuV发病率分别为53.98%-71.78%和38.42%-45.27%.烟粉虱种群均为MEAM1和AsiaH7隐种混合种群;广州地区烟粉虱种群中AsiaH7隐种比例为6.25%-17.71%,清远地区AsiaH7隐种比例为76.25%-89.17%.【结论与意义】随着带病植株种植范围扩大以及可传毒烟粉虱隐种扩散,CLCuMuV很有可能大范围扩散流行,应做好防控监测工作.

  • 标签: 广东省 朱槿曲叶病 烟粉虱
  • 简介:【目的】2013年10月云南省元谋县首次发现红火蚁。掌握红火蚁蚁巢各品级发生动态,能为当地红火蚁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5年1-12月,在昆明宜良县对红火蚁蚁巢取样、分离,红火蚁取样、称重,统计红火蚁各品级头数。【结果】地上蚁巢红火蚁蚁群数量发生高峰期在8-9月,其次是3-4月。蚁后数量比例高峰在3-4月;有翅雌蚁比例高峰在4月,其次是7月;有翅雄蚁比例高峰在5月,其次是9月;生殖蚁幼虫和蛹比例高峰3、4和12月。地上蚁巢工蚁、兵蚁、职能蚁幼虫和蛹数量发生高峰期在8-9月,发生小高峰期在4月。【结论】昆明红火蚁蚁群数量动态有2个峰值,第一个峰值为8-9月,以职能蚁防治为主;第二个蜂值3-4月,以生殖蚁和职能蚁防治为主。该结果为昆明红火蚁防控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撑。

  • 标签: 昆明 红火蚁 种群动态
  • 简介:苹果蠹蛾是果园最重要害虫之一,1987年入侵甘肃敦煌,2005年苹果蠹蛾在河西地区严重发生。各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防控与监测工作,并对苹果蠹蛾发生规律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甘肃苹果蠹蛾发生历史、为害与防控现状及其生物学、生态学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全国苹果蠹蛾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苹果蠹蛾 扩散 为害 生物学 生态学 防治
  • 简介:2007—2009年在浙江杭州对三叶斑潜蝇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杭州地区范围内该虫分布已很广,与其他斑潜蝇混合发生。春夏季以美洲斑潜蝇为害为主,6月是为害盛期。秋冬季为多种斑潜蝇混合为害,9月是混发盛期,期间以三叶斑潜蝇为害占多数。目前查到有13种寄主作物受三叶斑潜蝇为害。

  • 标签: 三叶斑潜蝇 发生特点 杭州
  • 简介:新疆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绿洲是其农林业发展主要载体。由于特殊地理生态和区位优势,新疆成为我国遭受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为严重区域之一。研究表明,近66年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多达95种。近些年,生物入侵呈现间隔期越来越短、突发性疫情频率越来越高特点;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呈暴发式增长态势,这一时期传入该地区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有75种,占农林外来入侵生物总量78.95%,新入侵生物种类年平均2.88种。农林外来生物入侵不仅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而且对新疆农业和林业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背景下,通过对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地理生态特点和区位优势进行分析,结合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提出新疆乃至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未来农林外来生物研究主要方向和目标,以期为有效遏制农林外来生物入侵和危害,以及保障新疆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服务。

  • 标签: 新疆 西北荒漠绿洲 一带一路 外来入侵生物 潜在风险 综合防控
  • 简介:2005年在黑龙江省东宁县部分果园中发现苹果蠹蛾危害,由于当地果树管理粗放、果农认识不足等,最初该虫扩散较快,至2007年东宁县苹果蠹蛾发生面积已超过400hm~2。苹果蠹蛾在黑龙江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时间较长,不利于化学防治。相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以刮老翘皮、束物诱杀、挂杀虫灯、用性诱剂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能取得理想防治效果。

  • 标签: 黑龙江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缓释剂 杀虫灯
  • 简介:瓜实蝇BactroceracucurbitaeCoquillett是世界上重要检疫性害虫,通过在14、18、22、26、30、34℃温度下孵化和饲养实验,测定该虫卵、幼虫、蛹、产卵前期、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8.0982℃、4.5245℃、4.5245℃、7.4751℃、10.0019℃和28.8506、162.7462、145.7249、166.5126、503.8343日度。根据该虫致死温度和有效积温模型,运用数学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预测了瓜实蝇在中国适生区和年发生代数,结果表明:该虫可在中国48.96%地区发生(气象站点代表地区),1年发生2-12代,以4~6代为主。

  • 标签: 瓜实蝇 有效积温 适生性 年发生代数
  • 简介:[目的]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毁灭性病害。探明广东省橘园黄龙病发生与危害影响因素,可为该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广东省惠州、肇庆、云浮、江门、阳江、清远、韶关等柑橘产区,调查了不同柑橘品种、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管理水平果园黄龙病发病率,并以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品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不同柑橘栽培品种发病率:红江橙为78.05%,马水橘为76.04%,砂糖橘为73.20%,贡柑为69.30%,年橘为63.00%,沙田柚为58.68%,柠檬为56.96%;砧木品种发病率:酸橘为15.30%,枳壳为6.57%,柠檬为4.43%;低纬、高温、多台风地区果园黄龙病发病率较高;山地果园黄龙病发病率低于平地果园;连片种植果园黄龙病发病率高于零散种植果园;管理不善果园中黄龙病发病率高于管理较好果园。[结论]除了自然因素(低纬、高温、多台风、平原地形)外,聚集种植和管理不善等因素也有利于黄龙病发生与流行。因此,有针对性地安排果园布局和加强果园管理可以减轻黄龙病危害。

  • 标签: 黄龙病 发病率 流行规律 柑橘品种
  • 简介:【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条件不断变化,其对农田生态系统和病虫草害发生影响较大。【方法】于2009~2013年在河南安阳田间小区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主要害虫种群丰度,结合5年间本地气象因素,分段分析了影响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结果】不同害虫发生危害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不同,且不同害虫种群丰度与气象因子及其影响时期有不同相关性。影响棉蚜关键性气象因子是1~8月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低;影响棉叶蝉关键气象因子是1~4月降雨量,其次是1~8月相对湿度,而平均气温与其相关性很低;5~8月降雨量对烟粉虱有一定抑制作用,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无显著影响;影响棉蓟马关键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其次是5~8月相对湿度,降雨量与棉蓟马丰度相关性较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与盲蝽种群丰度相关性很低,其发生危害可能是多种气象因子协同作用结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预测预报和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棉田 非靶标害虫 发生丰度 气象因子 关联性分析
  • 简介:【背景】豚草卷蛾是豚草一种重要天敌,1993年在湖南临湘野外释放后,迅速扩散至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对豚草种群蔓延与扩张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方法】为明确豚草卷蛾在湖北发生规律与抗寒性,2009年在湖北各豚草发生区进行野外调查,并将豚草卷蛾越冬态老熟幼虫置于不同低温下观测其存活率。【结果】豚草卷蛾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其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第1代幼虫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进入滞育。12月份调查结果显示,豚草有虫株率为90%,虫口密度为313头.百株-1,存活率为93.3%。越冬老熟幼虫过冷却点为-26.4℃,存活率和存活时间随温度降低而下降。【结论与意义】豚草卷蛾已广泛分布于湖北地区,且能成功越冬,对豚草可起到持续控制作用。

  • 标签: 豚草卷蛾 分布 发生规律 过冷却点 抗寒性
  • 简介:【背景】2007年6月,云南省首次在嵩明县发现稻水象甲,为掌握其年发生世代、成虫和幼虫种群消长动态及其越冬特点开展此项研究.【方法】2008-2010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法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大桥村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每年4月初气温回升(4月气温9.0-24.1尤,均温16.1尤),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开始出土活动,从稻田周边越冬场所迁移至稻埂或秧田取食杂草和秧苗.5月中旬,随水稻移栽,迁移至大田为害并产卵,孵化后幼虫取食水稻根系.6月中旬水稻分蘖期,幼虫发生量达到高峰,虫量为3.17-11.33头.丛^-1;7月中下旬水稻孕穗期,也是形成土茧高峰期,土茧量5.90-9.00头·丛^-1;7月下旬-8月中旬水稻抽穗和扬花期,成虫大量出现,数量达0.21-4.85头·网^-1;8月中旬水稻乳熟期,成虫逐渐迁移至稻田附近向阳坡面的田埂和沟埂上,主要集中在0-3cm有杂草覆盖浅土层越冬,直至翌年4月底,最大越冬虫量98.33-266.00头·m^-2.【结论与意义】稻水象甲在云南省嵩明县水稻区年发生1-1.5代;种群发生动态与水稻生育期紧密相关,4月初越冬成虫为害秧苗,7月份是防治成虫关键时期.

  • 标签: 稻水象甲 种群动态 越冬 云南省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发展,生物入侵危害日趋严重(Painietal.,2016)。生物入侵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国家之一(万方浩等,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国际交流发展不断增强(万方浩等,2009)。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为不同物种入侵提供了天然生境。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

  • 标签: 外来入侵杂草 入侵危害 可持续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科学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对周氏啮小蜂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和北京地理种群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周氏啮小蜂,统计2个地理种群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周氏啮小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营养对两个地理种群雌雄比、发育历期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海南地理种群寄生率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羽化率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出蜂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和8.53d。营养和地理种群交互作用对周氏啮小蜂雄蜂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周氏啮小蜂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周氏啮小蜂生殖力、寿命寄生率,对寄生蜂繁育和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周氏啮小蜂 椰子织蛾 营养 地理种群 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