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对2012年4月媒体报道的青岛中检测发现甲醛所引发的争论进行了剖析。综合分析国内外对食用和其他天然食品中甲醛含量的研究结果,以及甲醛自身的理化特性,作者认为食用中含有微量甲醛是食用自身新陈代谢的产物,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是安全的。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对部分食用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代谢机理和风险评估情况,其中食用甲醛的代谢机理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 标签: 食用菌 甲醛 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
  • 简介:通过对孢子dsRNA检测、单双杂交和单单杂交,从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2个方面来研究病毒dsRNA的传播途径,结果表明:病毒dsRNA通过孢子垂直传播的几率很小,通过细胞融合的水平传播几率相对比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平病毒dsRNA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平菇 dsRNA病毒 垂直传播 水平传播
  • 简介:为充分利用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吸收的栽培过食用的废弃、明确在牡丹江地区再利用食用生产黑木耳的适宜比例,以灵芝和鲍鱼的废弃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培养料中灵芝体积分数为30%时栽培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参入鲍鱼的各种培养料配方(P〈0.01)。因此,可以利用灵芝废料作为替代料栽培黑木耳使用。

  • 标签: 菌糠 黑木耳 灵芝 鲍鱼菇 栽培
  • 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32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球盖属[Stropharia(Fr.)Qu61et]真菌14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包括1个拟定新种,即黄囊球盖[StrophariachrysocystidiaMengT.X.etTolgor];1个新变种,即蚯蚓铜绿球盖[Strophariaaeruginosa(Fr.)Quéletvar.earthwormiaMengT.X.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偏孢孔球盖[StrophariadorsiporaEsteve-Ray.&Barrasa]和盐碱球盖[StrophariahalophilaPacioni];四川省新记录种1个,即亮白球盖[Strophariaalbonitens(Fr.)Quélet];吉林省新记录变型1个,即浅黄皱环球盖[Strophariarugosoannulataf.luteaHongo];云南和西藏新记录变型1个,即黄褐球盖[Strophariaaeruginasa(Fr.)Quéletf.bruneolaHongo]。对已知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担孢子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标签: 球盖菇属 形态学分类 地理分布 担孢子
  • 简介:通过观察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GDGM)及作者野外采集的共180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对中国球盖科的广义斑褶属及其所含的灰斑褶属(CopelandiaBres.)、疣孢斑褶属(PanaeolinaMaire)和狭义斑褶属[Panaeolus(Fr.)Qul(s.str.)]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对中国分布的16个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其中,包括1个新组合:栗褶疣孢斑褶[Panaeolinacastaneifolia(Murr.)Sarentoya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热带灰斑褶[Copelandiatropicalis(Ola′h)Singer&R.A.Weeks]、小型斑褶[PanaeolusalcidisM.M.Moser];12个省级新记录种:北京新记录种硬腿斑褶[Panaeolussolidipes(Peck)Sacc.],内蒙古新记录种硬腿斑褶[Panaeolussolidipes(Peck)Sacc.]、锐顶斑褶[Panaeolusacuminatus(Schaeff.)Qul.]、黑斑褶[Panaeolusater(J.E.Lange)Khner&Romagn.]、紧缩斑褶[Panaeolussphinctrinus(Fr.)Qul.]、红褐斑褶[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吉林省新记录种半卵圆斑褶[Panaeolussemiovatus(Sowerby)S.Lundell&Nannf.]、栗褶疣孢斑褶[Panaeolinacastaneifolia(Murrill)Bon],黑龙江新记录种红褐斑褶[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宁夏新记录种变蓝灰斑褶[Copelandiacyanescens(Berk.&Broome)Singer]、锐顶斑褶[Panaeolusacuminatus(Schaeff.)Qul.],西藏新记录种红褐斑褶[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

  • 标签: 灰斑褶菇属 疣孢斑褶菇属 斑褶菇属 形态学分类 新记录种
  • 简介:变色圈试验证明可以选择性优先降解稻草中的木质素,培养15d后,对稻草中的木质素降解率为17.86%,对综纤维素降解率为2.44%,选择性指数为9.79。生料栽培后,稻草中的木质素被降解50.24%。用气—质色谱(GC/MS)和红外光谱(IR)对木质素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对稻草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十分明显,降解产物中检测出了大量含有苯环的小分子,证明木质素聚合体的降解首先发生在单体的侧链及单体间的连键上,发生Cα-Cβ、β-O-4等断裂,形成了单体。在进一步的降解过程中,表现了其自身特有的降解机制,取代苯环单体上的甲氧基为甲基,而后发生苯环的开裂,这与报道的白腐降解过程有所不同。红外光谱分析中,对木质素的降解明显,降解产物中含有很多木质素单体所特有的基团,如紫丁香基、愈创木基等,说明木质素的降解首先发生的是侧链的氧化反应。

  • 标签: 平菇 稻草 生物降解 木质素
  • 简介:介绍了我国食用产业现状,即产量和产值快速增加、优势基地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栽培品种和栽培方式日趋多元化、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牌质量不断提升和食药用文化逐渐兴起。分析了目前在精准产业扶贫、大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方针政策背景下,食用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时也指出了菌种混乱、异物同名、同物异名、质量标准不规范、资源污染浪费严重、食用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轻简化的机械设备和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食用科学文化等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三维"农业理念、把"菌物药"纳入中药范畴、进一步加大对食用产业扶持力度和建设国家级菌物资源保育区等建议,促进我国食用产业现代化。

  • 标签: 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文化 三维农业
  • 简介:报道了中国环柄属的一个新记录种——橙褶环柄[Lepiotacitrophylla(Berk.&Broome)Sacc.],标本采自中国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绿石林公园。该种的鉴别特征是菌褶浅橙色,担孢子侧面观近圆柱形,褶缘囊状体棒状或窄棒状,盖表鳞片呈栅状排列,末端细胞无明显分化,近圆柱状或稍窄棒状,具锁状联合。该种被置于卵孢环柄组。

  • 标签: 橙褶环柄菇 新记录种 分类学
  • 简介:通过系统的文献收集,汇总了中国红属(RussulaPers.)真菌的179个名称记录,并对其生境、用途及分布或分类进行了简述。文献调查表明,红属种类广泛分布于中国30个省区。在已报道的红属名称记录中,有效名称有159个,包括148种、9变种和2变型,其中新名称1个、新拟汉名8个,无效或不合格名称10个,错拼名称8个,存疑种3个,中国特有种13种,一些种类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 标签: 中国 红菇属 名录 分布
  • 简介:描述了乳属的2个新种:高山毛脚乳Lactariusalpinihirtipes和假脆乳L.pseudofragilis。该2种生于中国西南亚高山带的针叶林和栎林下,其盖表皮为菌丝球囊型,孢子具网纹。高山毛脚乳与原初描述自中国的毛脚乳L.hirtipes为姊妹种。假脆乳以暗褐色的子实体近似于北美的L.fragilis和欧洲的L.serifluus及L.subumbonatus。文中提供了该2新种的外观和显微特征描述及与相近种的形态对比和ITS序列。

  • 标签: 外生菌根菌 盖表皮 莲座细胞群 红菇科 分类学
  • 简介:编写出中国环柄属的已知44种的分类检索表,希望能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丰富的环柄属资源的物种多样性,也期望今后在逐步完善我国环柄属的研究过程中,对本文内容加以改进修正。

  • 标签: 环柄菇 资源 分类 中国
  • 简介:介绍了球盖属及其相关属的特征集要、分类学地位、分类学研究历史,综述了其在食用、药用、致幻作用与降解作用的经济价值,总结了球盖属驯化栽培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展望了该属真菌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大球盖菇 分类学 致幻作用 棘细胞
  • 简介:报道了环柄属距孢环柄组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红斑环柄(Lepiotaerythrosticta)和黄栗环柄(Lepiotaluteocastanea)。根据中国的标本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就重要显微特征进行绘图,讨论了它们与相近种的区别,总结了其分布、生境等特点。

  • 标签: 红斑环柄菇 黄栗环柄菇 距孢环柄菇组
  • 简介:对中国光柄属(Pluteus)真菌进行了整理、修订,并对有关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扼要讨论。中国光柄属真菌有28个名称记录,分布于23个省(自治区)。其中只有10个分类单元引证了标本,有3个记录的报道未提供形态描述,另有1种存在拼写错误。

  • 标签: 伞菌 光柄茹属 名称 分布
  • 简介:对茶薪栽培中经常发生的9种病害从病原、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

  • 标签: 茶薪菇 病害防治 综合防治
  • 简介: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血红铆钉子实体分离得到1株性状稳定的分离株SN,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菌株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4℃,最适pH为8,无光照培养时菌丝长势较好。培养料中添加20%腐殖质适合菌丝的生长。

  • 标签: 血红铆钉菇SN菌株 生物学特性 培养料
  • 简介:为探讨大球盖的交配型,以鲜大球盖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22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4:4:11:3。经异核体菌株出试验,证实大球盖的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

  • 标签: 大球盖菇 极性 性遗传模式
  • 简介:通过对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与地衣开放实验室标本馆(HMAS)、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和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的443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报道了中国鳞伞属真菌31种和2变种,其中包括1新变种,即白小圈齿鳞伞凸顶变种[Pholiotaalbocrenulata(Pk.)Sacc.var.conicaTolgor];1中国新记录种,即黄褶鳞伞[Pholiotaluteofolia(Pk.)Sacc.]和10省级新记录种,即多脂鳞伞[Pholiotaadiposa(Fr.)Kumm.](广东)、白小圈齿鳞伞[Pholiotaalbocrenulata(Pk.)Sacc.](黑龙江)、少鳞黄鳞伞[Pholiotaalnicola(Fr.)Sing.](黑龙江)、黄褐鳞伞[Pholiotafulvella(Pk.)SmithetHesl.](内蒙古)、地生鳞伞[Pholiotahighlandensis(Pk.)SmithetHesl.](云南)、黏皮鳞伞[Pholiotalubrica(Fr.)Sing.](四川)、毛腿鳞伞[Pholiotamutabilis(Fr.)Kumm.](四川)、多脂翘鳞伞(Pholiotasquarroso-adiposaLange)(黑龙江)、亚苦鳞伞[PholiotasubamaraSmithetHesl.)(广东)、地毛柄鳞伞[Pholiotaterrigena(Fr.)Karst.](内蒙古).对每个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显微线条图,编写了中国鳞伞属分亚属和分种检索表.将库恩属(KuehneromycesSing.etSmith)和火属[Flammula(Fr.)Kumm.]并入鳞伞属中.将Gymnopilusluteofolius(Pk.)Sing.和刺毛暗皮伞[Phaeomarasmiuserinaceellus(Pk.)Sing.]放入鳞伞属中进行讨论;认为应将金毛鳞伞[Pholiotaaurivella(Fr.)Kumm.]、多脂翘鳞伞和地毛柄鳞伞作为独立的种处理;将Pholiotamalicola(Kauff.)Smith作为Pholiotaalnicola(Fr.)Sing.的同物异名;将皱盖鳞伞[Pholiotarugosa(Pk.)sing.]划入微鳞伞属(PholiotinaFayod)属中.并讨论了鳞伞属与相关的属之间形态学差异,列出了存疑种的名录.

  • 标签: 鳞伞属 形态分类 新分类群 地理分布 担孢子形态
  • 简介:对中国小脆柄属(Psathyrella)真菌进行了整理、修订,对有关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小脆柄属真菌共51个名称记录,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其中有18个分类单元引证了标本,2个记录的报道未提供形态描述,2个种存在错误拼写。

  • 标签: 小脆柄菇属 分布 名称 分类 中国
  • 简介:以蔗渣配方工厂化栽培金针为对照,比较不同配方对菌丝长势、生长周期、袋单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草(本试验用五节芒,在配方中分别占15.0%、22.5%、45.0%,即用五节芒分别代替30%、50%、100%的蔗渣)配方在菌丝长势、生长周期、袋单产及产品质量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木屑配方菌丝长势比对照差,生长周期比对照长5~11d,每袋产量比对照低20~72g,A级品比对照少4%~13%,与对照差异显著;表明用菌草替代蔗渣工厂化栽培金针是可行的。利用菌草工厂化栽培金针茹每袋可节约成本0.1元,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金针菇 工厂化栽培 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