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整理了3种计算露点温度方法,分别为利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直接计算,利用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水汽压间接计算,用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大气压计算,并以长春、西安、武汉和广州地区代表站为例,将前两种计算露点温度方法结果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露点温度直接法与间接法均有其优点,当干球温度为0.0—30.0℃且相对湿度为40%—100%时,直接法计算露点温度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误差主要集中在0.5℃以内,适用于温度高且相对湿度较大地区;间接法计算露点温度精度较高,与实际观测露点温度误差在0.2℃以内,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 标签: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相对湿度 环境水汽压 确定性系数
  • 简介:由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4国合作计划——“全球环境变化遥感对比研究计划”(ABCC计划)2009年5月25日在北京启动。未来4年,4个国家将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开展全球环境变化要素监测和对比研究,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做出贡献。

  • 标签: 全球环境变化 遥感 对地观测技术 澳大利亚 利用空间 加拿大
  • 简介:采用一个在大区域上适用由NOAA-AVHRR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方法,反演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各月和全年晴空条件下地表温度,通过比较同期常规气象监测数据,对这一时期中国地表温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全国各地区温度宏观变化规律和分布.结果表明:晴空条件下中国地表温度与气温和地温宏观变化规律是基本一致,这一结果对于研究全球变化对中国影响以及中国土地覆盖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 标签: 遥感 地表温度 常规资料 中国
  • 简介:统计整理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国家基准气候站1992~1998年标准雨量对比观测资料,并结合降水形态和降水时段风速,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雨量器观测降水量较现行地面气象定时观测雨量器所测降水量平均偏多13.39%,其中降雨量平均偏多11.98%,降雪量平均偏多36.52%.并且随着降水时段风速增大,标准雨量器观测降水偏多率也随之增大.

  • 标签: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1992-1998年 标准雨量对比观测资料 降水形态 降水时段
  • 简介:自动气象站因其监控、观测、采集、存储资料方面的诸多优势,已成为今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发展主流.并将逐步取代人工观测.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着观测差异,这种差异对历史气象资料连续性提出了挑战.并将深刻影响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因此对比分析两个观测系统之间观测差异及均一性是非常必要。结果表明合作气象站两种观测数据序列中,自动站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系统性偏低于人工观测值.平均气温则反之。在分析两个数据序列差异基础上.建立了各季气温订正方程。订正后两个序列差值明显减小.效果良好。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人工观测 气温 均一性
  • 简介:应用青海省班玛县国家基本气象站2011年6月1日-9月30日降水资料,进行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记录统计、对比分析,发现自动站观测雨量与人工观测雨量存在一些偏差。分析表明,导致误差产生主要原因是仪器测量原理与观测方法不同、人为影响、观测时间不一致、降水强度等其他原因。

  • 标签: 降水量 差值 对比分析
  • 简介:在气象上存在着大量对立事件,可用“0、1”变量预报方法处理。但现行“0、1”变量预报方法不下几十种,繁多重复。通过对“0、1”变量预报方法对比分析,提出用其中4个代表性方法可取代现行几十种“0、1”变量预报方法。

  • 标签: “0、1”变量 预报 分析
  • 简介:比较中国不同观测站网1971-2010年平均风速及其变化趋势监测差异发现:不同站网监测中国平均年、季、月风速均存在一定差异,但相对差异在±10%之间;对平均风速空间分布监测效果差异较大,其中基本基准站和基本站网对东北和华南监测结果较好,特别是基本基准站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监测均接近标准站网;各级监测站网得到中国平均风速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从风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上来看,几个站网监测效果均不理想.

  • 标签: 站网密度 风速 气候监测 差异
  • 简介:利用气溶胶自动监测网(AERONET)太阳光度计(CE-318)资料,对2003-2010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MODIS暗像元算法和深蓝算法2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区域AOD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MODIS暗像元算法AOD产品在半干旱区原生植被覆盖地表精度优于深蓝算法,而西北干旱区荒漠地表深蓝算法产品精度较高。Aqua—MODIS深蓝算法AOD产品能够较好地给出我国西北荒漠亮地表地区AOD分布及季节变化情况,AOD高值区多分布在沙尘源区,且春季AOD最大。2003~2010年,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年均AOD分别在0.5、0.4和0.3附近波动;沙尘区各区域年均AOD大多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塔里木盆地AOD增加趋势较大,而内蒙古西部和准噶尔盆地呈现微弱减少趋势。

  • 标签: MODIS 太阳光度计 气溶胶光学厚度 干旱半干旱区
  • 简介:应用雷达低仰角基本反射率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量资料,采用最优化方法,根据天津地区降水特点和不同降水类型,建立适用本地雷达Z-I关系。经实际应用检验,积混降水类型Z-I关系具实用性。在天津本地化Z-I关系基础上,通过了对比分析6种不同校准方法在天津夏季降水估测中检验效果。结果表明:Z-I关系校准法和最大集成法对降水估测偏高,误差较大;最优插值法估测精度最高,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小;但计算不同校准方法与实况相关性表明,变分校准法估测效果与雨量计降水量相关性最好。同时,所有估测校准法对小雨量级降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偏高估测。

  • 标签: 多普勒雷达 Z-I关系 校准方法 降水估测
  • 简介:2006年5月8日和5月11—12日呼和浩特地区连续出现了两次关键性中雨、局部大雨天气过程。两次降水过后,连旱两个月呼和浩特地区彻底解除了旱情。为了弄清楚间隔2d出现两场较大降水物理原因,利用MICAPS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这两次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源源不断大、中尺度水汽输送是这两次降水主要原因。而大、中尺度急流间风向辐合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这是形成两次降水关键所在。另外,通过分析发现5月8日降水为混合性降水,而5月11—12日降水则为稳定性降水。

  • 标签: 春季 关键性降水 对比分析 急流
  • 简介:前言地处甘肃上游青海省,是我省天气预报,特别是河东降水预报应重点考虑关键地区。在实际预报中经常碰到这样情况:即青海湖附近出现一片降水区,有时这片雨区很大且降水强度也很大,但东移到我省后雨区迅速减弱甚至消失;有时这片雨区并不很强,却在东移过程中强烈发展,造成我省河东强降水天气。这样个例在日常预报

  • 标签: 降水预报 强降水天气 低涡 实际预报 涡度 热带高压
  • 简介:基于华北区域气象中心、华东区域气象中心、华南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环境气象业务数值模式2015年1—3月预报结果,从能见度和空气质量两个方面对环境气象业务数值模式预报效果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随着能见度降低,各数值模式预报能力均逐渐下降,对于<1km能见度,仅华北区域模式和国家级雾霾数值预报业务系统(CMAUnifiedAtmosphericChemistryEnvironment,CUACE)模式表现出一定预报技巧,其中华北区域模式和CUACE模式对北京本地24h能见度预报TS评分分别为0.20、0.10;CUACE模式总体能见度预报误差较各区域数值模式均偏大;CUACE模式和华北区域模式、华东区域模式、华南区域模式能见度预报值与观测值相关系数普遍低于0.6。随着空气质量下降,各数值模式AQI预报能力均逐渐下降;AQI为优等级时,各数值模式AQI预报TS评分均较高,其中空气质量较好华南地区空气质量等级预报TS评分最高,为0.81;总体上24hAQI预报,区域模式优于CUACE模式;48h和72hAQI预报,CUACE模式优于各区域模式。各数值模式PM2.5浓度预报值普遍较观测值偏低,华南区域模式24hPM2.5浓度预报误差相对较小,华北区域模式和华东区域模式24hPM2.5浓度预报误差相对较大;CUACE模式PM2.5浓度预报误差较各区域模式均偏大,CUACE模式PM2.5浓度预报值与观测值相关系数较各区域模式均偏低。

  • 标签: 数值模式 能见度 AQI PM2.5 检验
  • 简介:2018年10月17-19日,波兰极地区域模式对比计划(Polar-CORDEX)会议在波兰华沙举行,此次会议由波兰科学院下属波兰地球物理研究院承办。来自该计划各项目组约50名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杨堤益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对比计划 域模式 波兰 会议总结 极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本文简短地比较了100a来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发展道路.指出短期天气预报在经历了天气图阶段、长波阶段和数值预报阶段三大步之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地步.而短期气候预测100a来在"气候是天气综合"错误思想指导下,虽然也经历了与短期天气预报相应几个阶段:大型天气学阶段、超长波阶段和短期气候预测数值模式阶段,但每个阶段都以失败(或即将失败)而告终.使得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始终在原地踏步.30a前提出了"气候系统"概念,这是气候学一次真正进步.但"气候系统"至今仍是一个抽象概念,不像"天气系统"指的是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锋面等具体物质系统.一旦"气候系统"被人们公认为一些具体物质系统之后,短期气候预测即可成为"气候系统变化预测",此时短期气候预测通向成功第一步--气候预测"挪威学派"就诞生了.与天气图相应,描述气候系统变化一种四维图象也会应运而生.作者认为此图象很可能是"地气图",而具体气候系统很可能就是地热涡、地冷涡和形变锋等.

  • 标签: 短期天气预报 短期气候预测 “气候系统”物质化 地气图
  • 简介:针对中子仪测湿精度问题,利用2年中子仪测湿资料与相同时期土钻法测湿资料进行比较,统计了两种资料相对偏差、相关系数和离散系数等特征值,分析了各统计特征值变化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产生差异原因,其结论可为中子仪测湿精度提高提供参考和思路.

  • 标签: 中子仪 土壤水分 测湿 偏差 土钻法 时空分布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02年7月、10月和2003年1月、4月大通GAWS—600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气温、地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6个要素对比分析,得出人工与遥测两站记录不同要素差异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差异产生原因。

  • 标签: 自动站 人工站 气象监测 气象资料
  • 简介:利用卫星、再分析(NECP)、地面观测等多种资料,针对2006年3和4月影响北京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就天气过程形势、云系演变以及沙尘传播和沉降进行分析。前者对北京上空沙尘天气一扫而过,后者对北京影响则是遍地黄沙。对比分析表明:1)强沙尘天气过程是蒙古气旋所引起,沙尘天气起源于中蒙边境、内蒙古西部,在河套地区北部鄂尔多斯高原以及浑善达克沙地得到加强,并随着高空西北风将沙尘输送到华北、渤海、黄海北部一带。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监测到沙尘天气发展演变过程,也能有效地监测到沙尘覆盖范围和沉降区;2)导致4月16~17日华北东部严重沙尘沉降现象原因是地面冷锋静止于华北中部地区,距地面1km以上浮尘层稳定覆盖华北东部和渤海等广大区域主要原因,是边界层中尺度涡旋对低空冷锋阻挡作用;冷锋云系在东移发展过程中,受到日本海上空涡旋云系顶推阻碍,其结构发生变型瓦解。

  • 标签: 沙尘天气 卫星监测 强沉降
  • 简介:通过对冷湖气象站2014年6月至10月DZZ4型新型站(现用)与Milos500自动站(备份)5个月对比观测资料.用粗差率、对比差值、一致率等统计方法进行了资料对比差异分析,得出观测资料完整性较好,两套自动站仪器观测风和地温要素资料存在一定差异,其他要素观测资料一致程度较高,在风速和地温资料应用中,应进行订正处理。

  • 标签: DZZ4新型自动站 Milos500自动站 对比分析 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