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飞雁滩是1964年1月至1976年5月黄河尾闾由刁口流路入海形成的黄河亚三角洲。自1976年黄河改走清水沟入海后,飞雁滩岸滩发生强烈侵蚀后退。以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形固定断面观测资料、2004年4月现场水文泥沙及沉积物取样资料为基础,地形剖面后退距离作为统计参数,并根据实测资料计算了潮流和波浪底摩阻流速的横向分布,从动力分布和沉积物结构方面解释了飞雁滩典型剖面的变化特征。30a来飞雁滩岸滩地形剖面经历了“快速后退侵蚀——慢速调整——波动触发”的变化过程,这也正是其三角洲前缘侵蚀逐渐消失过程。沉积物抗冲性强弱是剖面蚀退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不同阶段的地形剖面最大蚀退量水深范围与闭合深度。风暴潮仍是今后海滩地形剖面演变的触发动力。
简介:研究了分离自中国南海的红树内生海洋真菌Stysanuslikesp.(#2492)菌丝体的代谢产物。从该菌菌丝体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烷(A)和γ-硬脂酸内酯(B)。其中γ-硬脂酸内酯(B)是首次以天然产物的形式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
简介:对大连湾、大窑湾外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区域大致的沉积特征。结合相关的地质水文资料,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同时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组分以砂(平均含量34%)和粉砂(平均含量52%)为主,粘土含量比较少(平均含量14%),且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水下台地之上,各组分相对含量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与地形分布趋势较为一致。北部近岸水下岸坡区,水深较浅,距离物源区较近且水动力条件复杂,沉积物粒度较粗;向南随水深增加水动力减弱,东部为一水下台地,沉积物粒径偏细。分选较好,粉砂和粘土组分在该区域最为富集,沉积物可能来自于通过东部海域自西向东进入研究区的远源物质;研究区南部水深增加,又出现一水下岸坡,其下地形趋于平坦,该区域在黄海环流体系的作用下,接受了较多来自包括山东半岛水下三角洲的粗颗粒物质。
简介:壳聚糖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医用材料,在体内的应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其代谢和分布一旦被植入的记录较少。在这项研究中,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和肌肉植入大鼠灌胃壳聚糖与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研究,组织学法、凝胶色谱法。植入后,壳聚糖在分布到不同器官中逐渐降解。测试的器官中,肝脏和肾脏被认为是第一个在壳聚糖含量最高,这是符合降低心,脑和脾脏。尿被认为是壳聚糖消除的主要途径,而80%的壳聚糖给药大鼠的尿不可追踪的。这说明壳聚糖大部分在组织中降解。平均来说,在不同的器官对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和尿被发现的分子量为<65kDa。这进一步证实了壳聚糖在体内降解的作用。我们的发现提供了新的证据,作为一种生物医学材料的强化和安全的应用。
简介:羟丙基壳聚糖(惠普壳聚糖)已被证明具有在广泛领域的应用前景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和制药领域。然而,它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降解性能,这是至关重要的,其临床应用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我们在这里进行荧光强度分析和GPC测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惠普壳聚糖的药代动力学模式(FITC惠普壳聚糖)及其生物降解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剂量为每只大鼠腹腔注射后,FITC标记的壳聚糖能迅速吸收,惠普分布于肝,肾和脾的血。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有效利用FITC惠普,和惠普的FITC标记的壳聚糖88.47%可经尿排泄在11天内与分子量小于10kDa。此外,我们的数据表明,有一个明显的降解过程发生在肝脏(<1024h)。综上所述,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降解性,惠普,表明羟丙基壳聚糖潜在的应用在药物缓释材料,组织工程和生物医学领域。
简介:对1998年6月南海北部20天的海流和温度定点连续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该海域内潮的特征及其能量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内潮的主要成分为O1,K1,M2与S2分量,其中全日内潮(O1与K1)的能量占主要部分。在观测期间,此四个分量的海流失量均为顺时针旋转,其潮流椭圆半长轴的最大值超过14cm/s。海水温度的变化显示出内潮存在准日周期振动,平均垂向振幅达到50m。观测到的内潮携带高能量且其活动存在不连续性,在观测范围内,全日内潮的动能及势能密度的最大值分别达到2kJ/m^2及3.5kJ/m^2,半日内潮的动能及势能密度的最大值分别达到1kJ/m^2及1.5kJ/m^2。
简介:基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洪、枯季大潮北港上段河道水域的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以及1999、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10年历史水文测验资料,分析潮流历时、流速、优势流和含沙量等水沙现状和变化特征,并探讨近年来该水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北港上段河道水域落潮占主导优势;青草沙水库和长江大桥建成后,落潮优势明显增强,洪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减少,枯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增多;(2)流域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是造成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垂线平均流速洪季大、枯季小的主要原因;大型工程的建设是该水域落潮优势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含沙量变化可能与近岸工程建设、入海泥沙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简介: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南美白对虾的食物消化吸收、蜕壳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海水里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将影响酶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虾的正常蜕壳,严重将导致对虾的死亡.甲醛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故本文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营酶在甲醛溶液中以pNP-NAG为底物时酶活力的变化规律.表明酶在甲醛浓度低于2.0mol·L-1,酶的失活过程是可逆的,测得甲醛对酶抑制的IC50为1.05mol·L^-1.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甲醛对酶的抑制类型,结果显示甲醛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甲醛只能与游离酶(E)结合,底物对酶的失活具有保护作用.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观测在不同底物浓度下酶在0.0、0.5、1.0、1.5、2.0mol·L^-1的醋酸酐溶液中的失活过程,分别测定了酶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甲醛对酶的影响是缓慢结合同时导致失活的过程,比较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结果暗示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中,酶将完全失活.
简介: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南美白对虾的食物消化吸收、蜕壳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海水里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将影响酶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虾的正常蜕壳,严重将导致对虾的死亡。甲醛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故本文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甲醛溶液中以pNP-NAG为底物时酶活力的变化规律。表明酶在甲醛浓度低于2.0mol?L-1,酶的失活过程是可逆的,测得甲醛对酶抑制的IC50为1.05mol?L-1。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甲醛对酶的抑制类型,结果显示甲醛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甲醛只能与游离酶(E)结合,底物对酶的失活具有保护作用。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观测在不同底物浓度下酶在0.0、0.5、1.0、1.5、2.0mol?L-1的醋酸酐溶液中的失活过程,分别测定了酶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甲醛对酶的影响是缓慢结合同时导致失活的过程,比较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结果暗示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中,酶将完全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