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针对目前页岩的很多认识误区,研究了页岩的赋存状态。页岩是由基质泥岩和微型砂岩条带组成的岩石类型,具有页理结构,是非均质泥岩。砂岩备带尺度小,连续性差,是微型岩性圈闭。基质生成的甲烷,短距离运移进入砂岩条带并聚集成藏。页岩是储集在微型砂岩条带中的自由,页岩基质和砂岩条带中都没有吸附。页岩藏不是连续型藏,而是由无数微型藏组成的大型藏。微型藏之间没有连通关系.开发页岩需要采用水平井加多级压裂的办法方可将尽量多的微型藏连通起来。页岩只有甲烷一种组分.因此没有浓度的概念,也不存在扩散现象。页岩的开发主要靠压力差驱动的流体流动。页岩藏是典型的单一介质,而不是双重介质。

  • 标签: 页岩 页岩气 泥岩 砂岩 自由气 吸附气
  • 简介: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显示出了良好的天然勘探潜力,但由于储层孔隙结构和测井响应特征较为复杂,直接影响了其勘探开发效果。为了寻找须二段天然有利聚集区,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成藏要素,即生、储、盖、运、圈、保的自身条件及其匹配关系等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并对有利含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段藏具有充足的油气来源,且位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方向,上覆的须三段泥岩为其有效区域盖层;具有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及良好的保存条件;研究区总体位于有利的构造-沉积相带,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成岩作用是决定储层质量的关键,裂缝是决定储层产能的重要条件。对须二段有利含区的预测研究可为其下一步天然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类似藏有利含区预测的研究。

  • 标签: 气藏特征 有利含气区 成岩作用 须二段 蓬莱地区
  • 简介:依据藏盖层排替压力与储层剩余压力特征,对徐深气田聚散能力配置类型及其与储量丰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强聚弱散配置类型最有利于天然富集,强聚中散配置类型和较强聚弱散配置类型次之。徐深气田中19个藏聚散能力配置类型有5种,以强聚较强散配置类型最多,强聚中散配置类型次之。徐深气田中19个藏以中等储量丰度的藏最多,高、低储量丰度的藏相对较少。该气田如要形成高天然储量丰度藏,最佳聚散能力配置类型应为强聚中散和较强聚中散配置类型。

  • 标签: 聚气能力 散气能力 配置类型 天然气储量丰度 徐深气田
  • 简介:在我国东部地区,针对老油气区开展精细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中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葡萄油层为例,系统论述了老油区精细勘探的思路及方法。首先在纵向上细化研究目的层,综合利用地震储层反演和测井相分析结果,开展大比例尺沉积微相研究,搞清目的层段储层的时空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叠合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成果,以岩性油气藏评价的思路进行分析,最终在勘探老区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 标签: 松辽盆地 葡萄花油层 精细勘探 岩性油气藏 储层反演
  • 简介:文南油田是一个典型的高温高盐稀油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主力油层已大面积水淹。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研制了抗盐耐温颗粒调驱剂。室内的热稳定性、抗盐性能和膨胀速率实验表明,所研制的调驱剂能适应文南油田的地层特点,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针对文南油田调驱的主要目的是挖掘主力油层剩余油潜力,确定了调驱区块的选择原则。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水驱前缘监测和实时监测等工艺技术。

  • 标签: 高温 高盐 调驱 效果 文南油田
  • 简介:在油气采收过程中,水平井比直井更容易出现产出液含水率过高的现象。水平井在低渗透率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而针对水平井的特点,成熟的堵水方法和技术较少。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岩样进行润湿反转实验,确定适用的润湿反转化学剂,并对其进行热稳定性及地层配伍性实验评价,建立可视水平井堵水物理模型,进行润湿反转剂使用前后的对比实验研究,得到水侵量、水侵速度及含水率的变化特征曲线。研究表明,润湿反转剂堵水技术可用于水平井,可延缓见水时间,提高无水采收率,降低含水率。

  • 标签: 水平井 润湿反转 堵水 含水率
  • 简介:塔里木盆地中东部顺托果勒地区及邻区已取得重大油气突破,为了对该区早中奥陶世颗粒滩的发育及分布展开进一步研究,应用钻测井、岩心、薄片、地震等资料,对颗粒滩的特征、演化、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区发育局限台地中低能颗粒滩、开阔台地中低能颗粒滩、开阔台地中高能颗粒滩、台地边缘颗粒滩、台地边缘生物丘-生物礁等沉积亚相,且不同滩体间常交互沉积。鹰山组沉积时期,顺托果勒地区为台内缓斜坡—低凹带,广泛发育开阔台地颗粒滩,导致局部地层厚度增大;一间房组沉积时期,随着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内颗粒滩向古城地区和顺托果勒北部地区迁移,从而使得这2个地区地层厚度增大。研究认为,古地貌是颗粒滩发育与否及其发育模式的决定性因素,而海平面的变化控制了颗粒滩的发育过程和沉积样式。

  • 标签: 沉积相 颗粒滩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国内对煤层的研究已有20年的历程,但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煤层目标区精选体系,这也制约了我国煤层大规模工业化开发的步伐。在收集了大量煤层基础资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煤储层地质因素对煤层丰度和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煤层目标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无量纲化指标处理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目标区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后以国内部分矿区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煤层气 目标区 精选 综合评价
  • 简介:在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的页岩区块,可采系数标定成为区块开展页岩可采资源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方法,然而国内目前尚未对页岩可采系数标定进行系统研究。为填补国内页岩可采系数标定研究的技术缺失,以延长油气区页岩区块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当前勘探特征,综合选取出3种适用于当前页岩勘探程度的页岩标定方法(类比法、参数加权法和等温吸附法),根据3种方法在实际区块的可靠度分析进行特尔菲加权,获取区块准确的页岩可采系数,最终探究出适合页岩低勘探程度条件的区块可采系数标定方法。应用延长油气区页岩勘探成果和认识对页岩可采系数标定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最终得到延长油气区页岩中生界可采系数为0.132,上古生界可采系数为0.201。该方法对延长油气区页岩的深入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可为国内类似页岩区块的可采资源量评价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 标签: 页岩气 可采资源量 可采系数 延长油田
  • 简介:致密藏开发普遍采用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模式。为了准确评价致密藏压裂水平井产能并确定气井的合理配产,实现气井高效开发,基于保角变换理论和气水两相渗流理论,同时将基质有效渗透率作为变量来考虑压裂施工和气井产水对储层有效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了压裂水平井液两相产能方程。通过实际生产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无因次泄气边界大于0.55时,气井生产压差随配产增加呈下凹型快速增长;相同气井产能条件下,水气比越大气井所需生产压差越大;水平段方向与Ky方向平行时,渗透率各向异性程度Ky/Kx越大,相同产气量时的生产压差越小;水平段与渗透率主值方向的夹角θ<30°时,相同产气量条件下的气井生产压差几乎不变。因此,从降低压裂水平井储层压力损失的角度来考虑,布井时必须充分考虑渗透率各向异性程度和水平井水平段方向的影响,同时注意控制气井配产和采取必要的控水排水措施,以便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

  • 标签: 压裂水平井 气水两相渗流 保角变换 渗透率各向异性
  • 简介:为准确表征煤层复杂的地质力学效应,根据多重孔隙介质力学特征和多过程运移特点,来构建煤层藏三孔双渗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基于所研发的全隐式有限体积数值模拟器,进一步研究地质力学效应对孔渗参数和煤层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应力效应与基质收缩作用均可影响裂缝渗透率,且作用方向相反:有效应力效应的作用强度在开发初期大于基质收缩作用,但在后期发生逆转,导致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值甚至可达初始值的数倍;随着煤岩杨氏模量增大,有效应力效应减弱,煤层日产量增大,产高峰出现时机提前,随着Langmuir体应变量增大,基质收缩作用增强,同样煤层日产量增大,产高峰出现时机提前。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煤层复杂流固耦合作用,这对煤层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煤层气 流固耦合 地质力学效应 基质收缩 三孔双渗
  • 简介:雅开气田为低孔、低渗,受构造-岩性控制的复合型砂岩藏,具有气-水倒置、地层压力异常等特殊的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该类藏的-水关系因受到构造、砂体尖灭以及储层物性变化的影响,形成了流体系统较为复杂的特殊类型藏。分析认为该藏存在2种异常的-水关系,通过研究这2种-水关系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区域,认为在该藏西北部区域存在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在雅开气田西北部区域所部署的2口井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同时确定了该气田下一步滚动扩边的方向。

  • 标签: 气-水关系 低孔、低渗 岩性-构造气藏 滚动扩边 雅开气田
  • 简介:对辽河坳陷不同类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生气性能和生气强度进行研究后认为,区内已探明的天然主要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和低温热解气,而高温热解气和裂解气很少,这与辽河坳陷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相称;热演化程度高、生烃强度大的洼陷带深层应该蕴藏着丰富的、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在分析了几个重点地区深层构造背景、储集条件的基础上,认为这些地区或处于源灶内或与源岩直接接触,成藏条件优越,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 标签: 深层天然气 天然气勘探 烃源岩 储集条件 辽河坳陷
  • 简介:为了揭示黔北小林华矿区煤层气成藏特征,从构造、水文地质、含煤性、储集性、封盖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该矿区煤层赋存的基本地质条件,并研究了主力煤层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煤层资源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上、下2个煤组的5层主要煤层中,煤层单层厚度较薄,累计厚度较大,煤阶为3号无烟煤,煤岩原生结构较完整;煤储层埋深适中、含气量高、吸附性强,储层压力梯度平均为0.87MPa/100m,孔隙连通性较好,孔隙度平均为2.95%,渗透率平均为0.03mD,并提出了目标煤层、钻井工艺、压裂改造、合层排采等方面的建议。该矿区高阶煤层保存条件优越,且下煤组煤层总体优于上煤组煤层,适宜进行煤层地面开发。

  • 标签: 煤层气 高阶煤 赋存特征 开采技术 多煤层 小林华矿区
  • 简介:针对目前AVO反演技术中普遍使用的Aki-Richards,Shuey和Hilterman近似式,以Zoeppritz方程的精确解为参照,针对4种常见的含砂岩类型,分别利用3种近似式计算AVO响应,并绘出相对误差随入射角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比与分析发现:Aki-Richards和Shuey近似式计算结果均较Zoeppritz方程精确解误差更小,Hilterman近似式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特别是在大角度入射时,Shuey近似式计算结果更为精确、稳定;不同储层条件下,3种近似式的误差百分比不同,曲线特征不一致,整体上3种近似式在第Ⅲ类AVO藏条件下误差均较小,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均较高。3种近似式对4种典型含砂岩类型给出的定量分析结果为优选储层参数反演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AVO技术 ZOEPPRITZ方程 近似解 正演模拟
  • 简介:在非常规吸附藏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不断下降,吸附解吸使吸附层体积变小,游离空间增大。目前国内外均未考虑建立吸附层体积变化的物质平衡方程及研究吸附层体积变化、吸附层密度对估算吸附藏储量的影响。本次研究首次考虑吸附层体积的变化,建立了新的物质平衡方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认识到吸附层体积变化及吸附层密度对计算天然储量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吸附气藏 等温吸附 吸附层密度 物质平衡
  • 简介:为了研究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封闭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在研究其对各种相态天然封闭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游离相、水溶相和扩散相天然气在外加压力和浓度作用下通过泥岩盖层的渗滤和扩散速度,分别建立了泥岩盖层对游离相、水溶相和扩散相天然封闭能力评价参数Vs,Vw,Vd。以此为基础,通过Vs,Vw,Vd的加权平均建立了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滨北地区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中,结果认为青山口组泥岩盖层主要为中等能力封闭区,仅在盆地北部讷河和东部绥棱以东局部地区为差封闭区,其对各种相态天然封闭能力差是造成该区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天然显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泥岩盖层 天然气 封闭能力 综合评价 游离相 水溶相
  • 简介:为了系统研究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聚集条件,利用野外露头观测、实验测试分析、概率统计等多种方法,分别对2套页岩的分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条件及含气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2套页岩均具有有机碳(TOC)含量高、成熟度高、厚度适中、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干酪根为主、含气量较高的特征;2套页岩均夹有薄层粉砂岩、细砂岩,富含石英、长石等碎屑组分,易于破裂形成裂缝、微裂缝,为页岩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及储集空间;2套页岩均对甲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现场解析平均含气质量体积分别为1.07m3/t和2.30m3/t。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2套页岩有利区分布面积,采用条件概率体积法对其资源潜力分别进行了评价,得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资源量分别为0.42万亿m3和0.38万亿m3,均具有良好的页岩勘探前景,城口地区的明中—厚坪一带和巫溪地区的咸水—文峰—大同一带均可作为渝东北地区页岩勘探的有利区域。

  • 标签: 页岩气 聚集条件 资源潜力 古生界 渝东北地区
  • 简介:柯柯亚地区具有形成致密砂岩的条件,即有利于形成致密砂岩藏的异常压力封隔层、良好的源条件以及特低孔、低渗储层的广覆式分布。由于该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在3000m附近发育了一套封隔层,形成了上、下2种压力系统,且各系统内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不同。致密砂岩藏上部为正常压力系统。具有边底水构造。下部压力系统内的藏具有以下特点:①深部典型的自生自储式组合,具有良好的源条件;②普遍含,且甜点具有工业价值;③含砂岩与甜点之间没有分隔界面,在高陡构造部位产生一定的水分异:④气层具有异常高压,封隔层的存在有利于藏的保存。根据致密砂岩藏的成藏特点。对柯柯亚-鄯勒地区有利于形成致密砂岩藏的范围进行了预测。

  • 标签: 封隔层 异常压力 致密砂岩气 成藏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志丹地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的形态对区内水的分布具有控制作用。运用补偿厚度印模法(毛儿沟灰岩至本溪组底地层厚度)恢复了研究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其形态包括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及岩溶盆地等二级古地貌,并进一步识别出台地、浅洼、残丘、沟槽及洼地等三级古地貌。整体上,乌审旗—吴起一带属于岩溶高地,乌审旗东侧—靖边—志丹一带属于岩溶斜坡,横山—安塞一带以东属于岩溶盆地。通过典型藏剖面分析及古地貌与水分布的叠合,发现研究区的水主要分布于岩溶高地,主要分布于岩溶陡坡或残丘部位。研究认为:岩溶高地虽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但后期因盆地构造演化,水重新分异运移导致地层水较富集;岩溶斜坡处于岩溶高地与岩溶盆地的过渡区域,岩溶水排泄畅通,伴随强烈的膏溶作用,充填作用与胶结作用均不发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孔、洞、缝等储集空间,具有良好的天然富集条件;岩溶高地与岩溶斜坡的过渡带及残丘部位也均具有良好的天然富集条件。

  • 标签: 古地貌恢复 气水分布 印模法 马五41 奥陶系 乌审旗—志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