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改变世界"是指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并最后解放自己的社会历史活动。由于不想、想不到和做不到,这一活动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视野里是不可能存在的;马克思哲学之所以主张"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由于自然科学长足发展所预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大工业发展所预示的社会发展未来的趋势,作为大工业主体的工人阶级的要求,以及这种趋势和要求的正确反映的前期理论准备,使"改变世界"成为可能。然而,真正地现实地"改变世界",有一个理论和认识上由抽象向理性,具体、历史发展中的理论向实践和实践进程中的跨越相完善的转化过程。这对于我们以清醒的头脑理解和实践"改变世界"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改变世界 可能性 现实性
  • 简介:对“大跃进”运动的研究并不只是国内学者的专利,事实上,西方学界有关“大跃进”运动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从学术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我们都无法对西方学者的成果视而不见。相反,我们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同行的研究内容,才能借“他山之石”,搞好我们自己的研究。现将西方学界“大跃进”运动研究的主要内容作如下综述,希冀对国内学者有所参考。

  • 标签: “大跃进”运动 西方学者 国内 成果 内容 同行
  • 简介:《实践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著作之一,自从发表以来就被人们反复的解读。在当前,面对实践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发展的新高度,有必要以此为视角来分析《实践论》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国传统实践哲学以及中国革命实践三个方面的关系,以显现其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实践哲学 《实践论》
  • 简介:<正>从一般的定义来看,政治哲学主要研究政治价值和政治实质,或者说它是关于根本性政治问题的理论,关涉的是政治层面的根本问题。而更广义地说,它就是对社会基本发展模式的探讨。政治生活,作为人类基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能被简单还原为经济的附属,尤其是在今天这个错综复杂的全球化时代,政治生活在社会生活的整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极其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向政治哲学发出了大声的呼唤。正因如此,在近来的西方哲学界,政治哲学傲居显学之

  • 标签: 政治哲学 卢森堡 理论视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资本主义 全球化时代
  • 简介:和谐社会必定是民主法治社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主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塑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本文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与民主法治关系的法理分析,得出二者在本质上的契合,进而提出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机制。

  • 标签: 民主法治 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 法律保障机制 中国
  • 简介:<正>当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之际,人们发现带人21世纪的却是一系列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全球伦理的提出,为我们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全球伦理关注的核心和重点无疑是生态问题.生态伦理的合理建立与实现与否,就成为全球伦理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球伦理也应对人类未来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目标予以关注,这也是全球伦理能否实现的社会基础。

  • 标签: 全球伦理 马克思主义 生态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沙文主义 可持续发展 人类未来
  • 简介:<正>"对早期马克思而言,与历史的理解直接相关的自然是人化自然……马克思明智地撇开了自然界(不是人化自然)".这番话取自乔治·利希坦的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和批判的研究》。(1961年第1版)虽然利希坦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在这里他的观点与他写作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的观念却没有区别。然而.这同一观念被今天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者看作是荒谬的。对马克思在生态讨论方面的贡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生态学 唯物主义 李比希 恩格斯 资本主义社会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迁的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从全球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多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将以最大的决心和最积极的态度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对共同挑战,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球治理与国际环境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这些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 标签: 习近平 全球视野 生态文明 生态安全
  • 简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为内容的,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基础的,它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 标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视野 弱势群体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 人与自然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不仅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伟大使命和历史担当,而且充分展示了在全球化的复杂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应有的世界视野和国际胸怀。三个"前所未有"指明了当代中国新的世界方位,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看作世界和平梦,打破有些国家对中国不信任的困境,树立世界对"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积极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坚持守护文化民族性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相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上这些内容构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世界视野的重要支柱。

  • 标签: 治国理政 中国方案 世界视野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中国道路的一个鲜明特色和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样的逻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军队和国防建设道路。这不仅不同于一般现代化国家的军队和国防建设,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讲,也具有鲜明特色。在党的领导下,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有机地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把富国和强军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空前伟大贡献,是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深刻理解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不能够深刻理解中国道路,不能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标签: 党的领导 政治建军 中国道路
  • 简介:"变形"不是简单的身体和形式的转换问题,而是特定文化语法中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共谋与分裂的产物。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中,"变形"主要从两个方面凸显其与"美"的相关性:一、在以包含和排斥为潜在逻辑的制度性神圣化原则中,"美"被历史地生产与再生产出来;二、艺术通过审美变形使人们"看到"被遮蔽的现实生活关系,从而打破现代神话的种种幻觉。两种变形机制共同指向关于"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与能建构的存在的追问,并以此显现美学的现代性之维。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变形 意识形态 神圣化原则 审美变形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理解和分析文化力量的基本前提是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他们认为,人是文化力量的作用主体,人类社会是文化力量的作用客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力量的作用中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的分析中.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先进的意识形态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因,科学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信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无产阶级文化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文化动力的作用机制通过经济、政治及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协同作用表现出来。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文化 力量
  • 简介:欣闻我国第一家专门研究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的学术期刊《邓小平研究》正式创刊,这是学界盼望已久的好事,尤其是当前压缩刊物的大环境下更显难得,可喜可贺。《邓小平研究》的价值是由邓小平同志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威望决定的。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在七十多年革命生涯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研究邓小平理所当然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的重大选题,成为人们关注党史、国史、军史的热点内容。

  • 标签: 邓小平研究 学术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正确义利观支撑的大国外交新理念,并秉持新理念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它紧密地将中国与世界、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辩证法思想,超越了霸权主义的思维和国强必霸的逻辑,具有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特点。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塞尔维亚与中国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企业也积极走出去,中塞合作成为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样本和模范,积极践行了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外交义利观。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需要回顾梳理中塞合作的成果,同时总结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 标签: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塞合作 义利观
  • 简介: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技工作。党和国家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发布为标志,实践着“两个基本方略”,即以加强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方略”和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为主导的“科学技术普及发展方略”。前者是应对知识化的全球竞争新挑战的科学抉择,后者是追求发展的知识化与人民化相统一的科学抉择。两个基本方略的统一,蕴涵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的实践创新。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科技发展观 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普及
  • 简介:奥林匹克运动不是一般体育学意义上的运动会,而是当代世界上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和新闻媒介等诸方面交往的国际交往盛事。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全部参会,更是人类社会交往日益普遍化的重要表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交往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是交往普遍化的重要标志。但这一承载人类和平、友谊与进步精神的文化纽带,在当代却不能不受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甚至出现背离奥运精神的情形。

  • 标签: 马克思 交往 奥林匹克 文化 发展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包含了认知的维度、实践的维度和价值的维度,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遵循、历史使命、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从认知、实践和价值等多个维度,准确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使命和创新发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 标签: 新时代 思想政治工作 认识论
  • 简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社会制度、社会管理、政治体制的价值判断,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