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通过对汪曾祺小说《大淖记事》中的美学形象'巧云挑担'的讨论,阐发一种'缺陷性'的美学形象,并讨论这种形象和指向具体历史情境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美学的内在关联。这种形象不同于完善性的'理念'形象,它揭露而不是掩盖理念体系和具体的物的世界之间的缺陷和距离,通过'缺陷性'形象的'典型化'的努力,能发挥一种卢卡奇强调的总体化的批判功能。在对这个美学形象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重新阐释乌托邦概念,借用本雅明的'微弱的弥赛亚'的提法,本文试图将这种在历史的具体中寻找希望的乌托邦和那种理念化的、绝对主义的、工具性的乌托邦区分开来,并把它称为'缺陷性'乌托邦。
简介:邓小平在总结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党内思想路线问题的重要性。为此,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对历史与现实问题分歧严重的时刻,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宜粗不宜细,团结一致向前看;搁置争议,大胆地闯;思想不通,组织服从等解决途径,有效规避了正面冲突,缩小了分歧,从而为“四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这些策略在提出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能为今后化解类似危机提供启迪,即要善于区分党内思想分歧的类型和程度,要正确运用策略以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掌握好策略运用的量和度,要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策略运用的能力。
简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文化上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双百'方针,但它并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原因是毛泽东晚年的独断论意识。它就潜伏在提出双百方针之后的那段关于真理发展规律的阐述中。思想问题的解决要靠实践的教育和思想的引导,压是压不服的。今天我们必须引以为鉴,克服独断论,坚决在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邓小平根基于和平、立足于大局、着眼于互利,提出了处理中国周边争端问题战略性思维的战略构想,其中'主权属我'是根本前提,'和平协商,合理解决'是第一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第二原则。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所面临的领土领海争端,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效,也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中国在解决与周边国家间领土领海争端中,和平协商是重要方式,合作共赢是重要理念,'不惹事,不怕事'是重要原则。伴随中国实力的增长,周边有些国家以'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将中国视为发展威胁,使我国的周边关系中出现了个别国家阻挠'和平协商'、排斥中国'共同开发'、扩大和强化非法占有有争议领土控制权等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仍然要坚持以邓小平处理周边争端的战略构想为指导,坚持'主权属我',强化主权行为;推进和平协商,治理合理解决;尽量以'共同开发'推动'搁置争议'的实现。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所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指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对党的根本宗旨的坚持和传承,是精准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迫切要求,是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现实需要,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在要义,也是各级领导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题中之义。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特定利益群体稳定工作的全过程,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掘正能量;二要坚持辩证思维,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三要坚持情、理、法并进,创新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
简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成熟之作,提出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科学论断。这一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6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及原则方法,探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语境"下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迁,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我国新时期建设的启示。
简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向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